如上图所示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1]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刘”字本是象形字,后发展为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中的“刘”字,左边是一只形似大鸟的动物的象形,也像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右边是一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杀动物或人”,直观地表达出了“刘”字的本义——杀戮。
发展至金文阶段,“刘”字的构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象形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字:上面是个“卯”,其本义是“胎儿与胎盘的分离”,可引申为”分开”、“撕裂”、“杀”等义,在此也表音;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义是“金属”,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
三者结合,寓意“用手拿着兵器进行杀戮”,此即“刘”字的本义。
扩展资料
刘字另一种含义观点:
“刘”字的异体字“鐂”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在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发现“刘”字。篆文中的“刘”字(图A)左边是“金”(表质料),右边由上部的“卯”(表部分)和下部的“刀”组成,或将“刀”改为“田”而作“鐂”,两种写法中的“戼(卯)”字在甲骨文中意为杀牲的方法,因而“刘”字的本义为“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汉字)
刘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相关组词:
1.佳肴[jiā yáo]
精美的菜肴:美味~。~美酒。
2.佳句[jiā jù]
诗文中优美的语句。
3.欠佳[qiàn jiā]
不够好:身体~。产品质量~。
4.佳丽[jiā lì]
(容貌、风景等)美丽;美好。
5.佳境[jiā jìng]
风景优美的地方:西山~。
“刘”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刘的繁体写法如下:
相关词汇解释:
1、刘让[liú ràng]
[东汉]所题十六字,相传云在蜀中阁道,建宁者灵帝年号。
2、火刘[huǒ liú]
指 汉 王室 刘氏。
3、安刘[ān liú]
指 汉 初 商山 四皓辅助太子,安定 刘 氏江山之事。
4、刘村[liú cūn]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5、刘柳[liú liǔ]
唐 刘禹锡、柳宗元 的并称。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在这些甲骨上面,总共有4500多个不同的单字,其中已识别的约有1500个单字,里面没有“刘”字。
顺便说一句,楼上给出的网址链接是百家姓的姓氏图腾,不是甲骨文,那个网页里的楼主也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