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季,在即将开启幼儿园生活的众多幼儿中可能也有您的孩子,那么,您为孩子选择的是普通的日托(早上送、下午接),还是寄宿制幼儿园呢?寄宿制幼儿园,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整托或全托”,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基本上就不用管了,孩子的生活、活动完全在幼儿园进行,由老师全权照顾,一般情况下一周接一次孩子回家住。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情况,让孩子上日托还是前面提到的寄宿制幼儿园,家长有自己的选择。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一些妈妈们对让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的看法:“我觉得小孩幼儿园就去寄宿太可怜了,我舍不得。” “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经济允许的话,我宁愿辞职在家陪伴宝宝度过每一天。”“工作太忙,又没找到合适的人照顾,上全托的话,个人感觉,那样可以更多更深的与老师接触,得到更多的锻炼,再者家长也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交给幼儿园也比较放心些。 但爷爷奶奶和公婆似乎有些不舍得,怕孩子吃苦,我们也有这样担心,担心他想家想妈妈会哭,纠结中。”“总觉得寄宿后关于小孩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了,心里有点失落。她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睡得好吗,发表了什么有趣的言论等等”“为什么要上寄宿幼儿园,是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困难了吗?”小编听出来了,家长是不希望孩子寄宿的,即使因工作原因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的,也是迫不得已、内心十分纠结的。这时也许有人要提出异议了: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啊。好吧,小编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看待事情的原则,列举一些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娇气;●孩子有更多的朋友。基于以上原因想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的家长,您且等一等,看完后面的,再做决定也不迟,一定要看到最后。
1高级的孤儿院这么说也许有人觉得太夸张了,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寄宿制幼儿园物质需求不会缺乏,但真正缺乏的就是情感需求。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感受终究是不一样的,父母两个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这么多孩子,感情的投入也是有差别的。所以,老师再好,也不能代替父母。在一个人的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如吻别、爱的抱抱等对其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试想,整整一个星期孩子都不能与父母有任何身体接触,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温暖,您就不怕孩子日后会疏远你吗,光用想的就有些恐慌了。2看到孩子内心的恐惧大家都见过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悲壮”场面吧,那真可以用生离死别来形容,为什么?儿童正处于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敏感时期,是为健康情感打基础的时候,而寄宿最大的问题就是使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能有序建立。因为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时间概念,他无法理解日、月、年,不知道大人重复对他说的
“周末接你回家”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父母走了是否还回来。他唯一的感觉就是,被父母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可能要好久都见不到他们,只剩下害怕了。3亲子关系危机每到星期五,也就是孩子被父母接回家的那一天,一个班里总会有两三个孩子发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一种情绪波动就能引起如此强烈的生理反应。另外,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是:当父母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冲上去拥抱家长的都是那些日托的孩子,而寄宿孩子几乎全部是同样的反应:立即转过身,满眼的委屈。
最后,咱们说点通俗的,那可是您亲生的娃呀,您也真舍得孩子这么小就送到寄宿幼儿园,换了我,真要想死孩子了,再说了,您有没有考虑过,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哎,不说了,想想都要掉眼泪了。真的是最后一句了,出于某些迫不得已的因素,孩子只能寄宿的话,那我只能说尽可能地多接孩子回家吧,多一次是一次。
望提问者耐心看完,看到及时,谢谢!应该说,寄宿学校在促进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上有着巨大优势。童年期(即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而这种社会角色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同伴交往具有亲子交往所不能代替或弥补的功能。
但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同伴这个有利的资源。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即便是争吵、打架也都具有发展的价值,它会帮助孩子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们平时仅仅依靠白天在学校里的交往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时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独立地做一些决策,而不像幼儿时期,主要依赖父母。与同伴交往的内容日益深刻,形式也复杂多样起来。所以,儿童有能力独立地与同伴生活在寄宿学校里。在寄宿学校中,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都要自理,这必然会使儿童的许多优良品质,如勤劳、自立、吃苦、生活有规律、合作、忍让等得到培养。
但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人格和社会性要发展之外,认知发展也是重要任务之一。成人和丰富的环境、刺激就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是其认知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操作、亲身感受。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学校的环境里,每天面对同一群面孔,从事同样内容的活动,自然生活单调,见识狭窄。同时,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同伴交往上的障碍,学习上的困难,情感上的困惑,师生关系的紧张,生活能力的缺乏等等,这些固然需要儿童独立去探索解决的途径,但是父母的指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阅读
所以,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寄宿学校,或寄宿生活使孩子产生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不快等心理问题时,父母应尽量照顾孩子的情绪。否则,有些孩子很可能因为寄宿生活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极端想法,或者在潜意识中留下阴影,对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些甚至会影响亲子感情。
主要是孩子想家。在环境和集体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孩子会有一种孤独感,恐惧感。想一下,一个成年人在新环境里都会不自在,何况是孩子呢?但是当孩子融入集体当中就会好起来,而且会提高自理能力。可以说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因为一些孩子会因长期想家人而变得沉默寡言。
1、卧室。现行的幼儿园设计,寄宿制和全日制均有卧室。作为全日制幼儿园,只是提供孩子午睡,一般卧室与活动室面积相仿,并同时容纳全班孩子在此午睡。而对于寄宿制幼儿园,其中居住空间即幼儿卧室的设计则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周一到周五的生活起居全在居住空间里完成,也就是说,夜晚,孩子们将在一个或多个卧室里相继入睡,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他们又会在短时间内相继起床。所以较之全日制幼儿园的卧室,寄宿制卧室不仅需要更多的面积用以周旋和改善幼儿的心情,同样需要更加良好的通风采光,这对房间的朝向与开窗面积、开窗方式与盥洗间的距离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此时不应恪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数据,而是应该高于那些数据。
2、从环境和建筑物本身来看,由于寄宿制幼儿园让孩子们驻留的时间非常长,往往多达整整一周中五天的时间,而全日制则只是每天8小时,所以寄宿制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更加开阔、丰富、方便和人性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均应多于、优于全日制;而对于建筑本体设计,既然孩子们在这个地方完成连续几天的生活起居,更应设计得简洁、亲切、温馨,应更有家园的气息和建筑氛围,避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造型形状和过于艳丽的颜色,因为这些设计事物只会招致长期呆于此地的孩子们反感。
3、细节。
a,窗户设计:全日制幼儿园如果是一层的话,是不能设计天窗的,或者说天窗是无必要的,因为孩子们在全日制幼儿园只是正午时分睡上1-2小时,这个时候阳光相对强悍,无益孩子的睡眠。而在寄宿制幼儿园,天窗则是让孩子们可以在入睡时仰望夜空和繁星的好东西,只是天窗的形状、大小和透光方式值得再商榷罢了。当然了,夜晚在中国很多城市你抬眼望天,所见只是迷离混沌的大气,这是孩子们的遗憾。
b.夜间照明及隔音设备:夜晚打雷下雨是常事,而这个时候孩子们将在睡梦中惊醒,所见只是漆黑一片,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会感觉恐惧的。这种情形需要通过种种方式避免,包括老师的守护,夜间并不强烈的照明设计以及卧室房间的隔音减震效果。
c.盥洗与洗涤。首先它们需要更多的面积,其次也是自然的,盥洗槽(池)一定多于全日制,大便蹲位及小便槽(池)一定多于全日制,更应有专门的洗浴间,每班30人的话,基本需要5-8位,有了这些才能很好滴完成幼儿夜晚入睡前的陆续准备。而供教职员使用的洗涤槽(间)、污水池也应多于全日制,同时,洗涤槽(池)及污水池应与幼儿的盥洗蹲位有适当的隔离。
这并不是残忍,可能是家中的人都忙于工作,没时间来管理孩子吧,所有的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有得必有失吗,慢慢地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肯定有提高。
如果有时间还是不要全托寄宿了。可以全托,但不寄宿,即晚上把孩子接回家中,中午在学校这样比较好。抽点时间出来给孩子吧。
不好,非常不好。我孩子没有上寄宿制。有回我去孩子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当时是家长和孩子共进早餐,儿子给我拿早点,然后递到我手上,我也喂孩子一块吃,旁边有个小朋友羡慕滴看着我说:“阿姨,你能不能也喂喂我啊?妈妈好久都不喂我了。”我问他妈妈来了没?他说今天不是星期五,妈妈他们不会来。后来问老师才知道他上的是寄宿制的。孩子的那个眼神真的令我流泪的冲动。
幼儿园,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