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亚果出任务,逃离德黑兰与亚果出任务是一部影片

时间:2023-12-27 08:40:24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逃离德黑兰与亚果出任务是一部影片吗

是同一部电影,只是翻译不同

有一部英文电影讲了一个美国人装作拍电影去伊朗救六个美国人。 这是哪部电影

逃离德黑兰 Argo (2012)

导演: 本·阿弗莱克
又名: ARGO - 救参任务(港) / 亚果出任务(台) / 逃离伊朗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但有6人逃脱,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的家里。CIA高层找到专家Tony Mendez,让他协助将那六个人带回美国。经过讨论后,CIA决定采取Tony的办法,以拍摄电影的名义,Tony到伊朗将那六个人带回。Tony联系了他在好莱坞的朋友,化妆师,并联系了电影制片人。Tony在许多剧本中选中了《ARGO》,一部和《星球大战》极为类似的电影。于是他作为制片人带着剧本和各种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个人,开始了艰苦的逃离德黑兰之路......

有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一个人假扮电影拍摄去解救被软禁的专家 然后成功地解救了那些人的电影,叫什么名

逃离德黑兰 (2012)

导演: 本·阿弗莱克
编剧: 克里斯·特里奥 / 约书亚·比尔曼 / 托尼·门德兹
主演: 本·阿弗莱克 / 布莱恩·科兰斯顿 / 凯尔·钱德勒 / 约翰·古德曼 / 克里·杜瓦尔 / 艾伦·阿金 / 罗利·科奇瑞恩 / 克里斯托弗·邓汉 / 维克多·加博 / 凯瑞·碧许 / 泰特·多诺万 / 克里斯·梅西纳
类型: 剧情 / 惊悚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波斯语
上映日期: 2012-08-3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2-10-12(美国)
片长: 120分钟 / 129分钟(加长版)
又名: ARGO - 救参任务(港) / 亚果出任务(台) / 逃离伊朗
IMDb链接: tt1024648

逃离德黑兰是真实故事吗?

逃离德黑兰是真实故事。

电影《逃离德黑兰》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达到顶峰,激进分子猛攻美国在德黑兰的驻伊大使馆,并抓走了52名人质。

与此同时,6名美国人趁乱逃脱并躲到了加拿大驻伊大使馆中,不过以当时的局势,他们被找到甚至被处死都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营救这六名被困者,CIA任命一名精通伪装技巧的特工Tony Mendez负责人质营救事件。随后他设计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

把自己伪装成一名电影制片人,被困的6名人质则谎称是与门德兹一起的剧组工作人员,而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名字正是《逃离德黑兰》。

扩展资料:

《逃离德黑兰》是一部庄重大气且精雕细琢,并具有黑色幽默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称完美。

《逃离德黑兰》的剧本很完美,有着标准的政治惊悚片的类型片结构,紧张刺激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道德上善恶分明的美式主旋律,在事件的取舍上也做着减法,让故事尽可能的简单直接。

必要的背景铺垫和真实新闻素材的植入让影片的主题变得更加厚重,CIA、好莱坞工业以及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政治问题的种种元素更为影片增添了话题性和可看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观后感.中文英文都可以。

电影《逃离德黑兰》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家中闲得无事,于是怀着敬意与期待,下载了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能击败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斯皮尔伯格的《林肯》,想必是一步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极高的作品。看这样预期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是得做足准备的,必须暂时抛下杂念,全情投入,以防漏掉一丝线索,或错过一次震撼。
看完了影片,我想说的却与之内容无关。我很好奇地百度了一下,试图确定这部影片获奖的缘由,看我的想法会不会有幸与事实不谋而合。
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国爱国主义题材和个人英雄主义题材影片。身为美国人,看完应该会有大快人心的舒坦。
美国好莱坞发达的电影工业总是能生产出这样制作精良的电影,每年位于南加州的这条电影产业流水线源源不断的产出优质作品,供应全球。《逃离德黑兰》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部。
整部影片在讲述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同时,运用成熟的叙事风格、巧妙的摄影技巧,以及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得其在充分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取得与观影者连线的同时,又不乏娱乐性。无论是追求精彩刺激、悬念迭生的普通观众,还是追求人物心灵活动变化体验的文艺观众,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但欲拿此片来角逐奥斯卡,从电影本质来讲,最多给他一个安慰奖便不能再多了,它真正是第二梯队的参赛选手了。
《逃离德黑兰》就是这样一部被其他更为复杂因素影响了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拆弹部队》,和这部一样,同样因为一个因素而备受争议——政治。
如今,凡事和政治沾上边的东西,总是争议不断。奥运会沾上政治,玷污了伟大的奥林匹亚精神;诺贝尔奖沾上政治,违背了逝去先人的初衷。可政治就像是咱们这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虽然人人欲避之,但你就生活在其中,怎么能避开呢。
大家都知道美伊关系,地球本是一家亲,不承认美国大哥的世界警察身份,无视地球领导的指点。大哥当然不高兴了,不管什么方法,定要制裁叛逆的伊朗小兄弟。开了这么多国际会议,讨论了无数套制裁方案,发表了一篇又一篇严正声明。可哪知伊朗这厮不吃软不吃硬,任凭你四处堵截、拉帮结伙将我孤立,我仍纹丝不动,照样研究我的核武器。
这样那样方法不行,还有一种武器叫文化武器。美国得利于经济领先全球的基础,文化实力也大步超前。经济发达带来的文化需求,促成了华尔街大把大把钞票从美国东部转移到西海岸,造就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帝国。这个帝国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制造的电影已经走遍世界,凭借其精致的制作折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这样的文化价值观输出是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国家无法阻挡的,像朝鲜那样使用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要发展经济必须开放国家,但瀛弱的电影工业根本不可能抵挡强大的好莱坞电影。
《逃离德黑兰》简直就是为了这个时刻而诞生的,这样一部宣扬美国国家精神,而又使伊朗形象受损的影片。如果还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那美国大哥岂不美滋滋了。在颁奖典礼上,美国第一夫人远程视频为之颁奖,这一举动更是让人不得不思考其中的政治因素几何。
电影的本质从来没人说清楚,但它至少是一门艺术,是高科技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现代艺术。它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玫瑰,是烈烈沙漠中的一潭清泉。给我们心灵的共鸣,视觉上的震撼,精神上的补给。这样一项纯美的艺术,着实不该和政治扯在一起,更不应该沦为一种政治工具。
逃离华盛顿,逃离政治。才能回归电影的本质。

《逃离德黑兰》凭什么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想不通《林肯》为什么没有得?

逃离德黑兰选材要更好一些,或许林肯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开过的总统,但是人们了解了林肯这个人只是会在爱戴他之后通过了解更加的爱戴他!而逃离德黑兰的故事更加的贴近美国人所要表达的中心,既美国是强大的美国,无论你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任何事情,美国都会不遗余力的去拯救你帮助你!这就是要表达的正面思想,而且林肯的中心是林肯,逃离德黑兰的中心是强大的美国,这部影片也给美国的中央情报局重新添了好的政治色彩,中情局就是要表达有这样一个部门里的人默默地为了你的安全而努力!这部影片可以说很政治的影片,但是不得不说,影片的基调也更加的好!而且拍摄的手法也很好,可以很真实将观众带入,如同你拿着一件东西紧张的等待结果,当你看到他们被成功救出的时候,你才会放松以后得到的那种快乐!而非林肯的感动!

扩展

奥斯卡得奖电影你都看过吗?你的理解很深刻呀

补充

如果你常看电影,你会发现这些电影和美国当年的政治面貌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国情比较好,没有大选,没有战争经济危机这些大问题的时候,娱乐片往往会独占鳌头,而如果是大选的时候,这类战争政治色彩浓重的影片,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的奥斯卡已经和政治扯上很大的关系了,不再是当年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不过说到底,奥斯卡还是奥斯卡,那个小金人依然让所有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梦寐以求的,因为里面的黑幕就想中情局一样!

介绍几部关于特警的电影

《铁血战士》(特种小分队与外星人战斗)
《物极必反》(反映联邦调查局人质拯救队的)
《勇闯夺命岛》(攻克要炸毁城市的反叛特种兵)
《太阳之泪》(特种小分队野外作战)
《海豹突击队》
《黑鹰陨落》(经典,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的)
《星河战队》(科幻,部队去消灭外星怪物)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