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价值观就是让自己在某地方的存在有意义,而且有积极的意义,缺了你就没那么完美,让表现出价值来。
总之让自己每天活的都很充实,开心就好了!
人生观与价值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人死如灯灭,有的人认为灵魂不灭,因果通三世,这就是这个人的人生观。而价值观则是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它受制约于人生观,如果一个人没有来世,他就会认为人生无论怎样奋斗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所以往往得过且过,悲观厌世,甚至对于他人或者社会不负责任;如果一个人觉得人有灵魂,因果通三世,他便会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既对社会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区别
1、 所指的内涵和范围不同
世界观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人生观面对的是社会人生的领域,价值观则更进一步,指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2、定义不同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人的主观需要相连的判断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的观念。
3、作用意义不同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历史时代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不同。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的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为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论指导。
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统一的,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
2、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实体现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怎样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通过观察其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来判断,一个人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就是其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这充分展示了其的价值观。
3、世界观对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的指导作用
世界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揭示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指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方向,为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保证和服务。一个人如果没有从世界观上解决唯物而辩证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事物,就很难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一个人很重要的一些根本性的思想观念。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而且,人们处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时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所谓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在阶级社会里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所谓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世界观是一个人活着对整个世界的一个总体的看法,在这三种观念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辅相成,,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世界观。
1、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扩展资料:
一、观念分类:
1、政治
政治观念是在阶级社会下形成的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观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观念日益走向人文化是必然趋势。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国家发展观念起支配作用。树立科学的政治观念,有利于更好地从事各种政治活动,推进人类不断进步。
例如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立足于全球开展政治活动的基本意识观念。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亲和性,因而倍受世界各国推崇,更有利于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良好阶段。
2、经济
经济观念是人们不断发展生产力而形成的意识。例如,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就是着眼于发展经济,搞活经济的对策意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我国很好的发展经济的观念。人们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念有利于不断提高经济生活和生产水平。
3、道德
道德是维系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内在法度。正确的道德观是人们自觉协调各种关系的意识准备。它是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自我心理约束机制。
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个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它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强制性约束力。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适应色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观念含义: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儿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
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儿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例如,解放初期,我国人口不足,生产力水平也比较低,急要更多的人力。人们自然形成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再加上经济水平的逐步改善,战争的平息,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由于观念更新不及时,导致今天我国的人口增长成为一种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念
人生观与价值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人死如灯灭,有的人认为灵魂不灭,因果通三世,这就是这个人的人生观。而价值观则是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它受制约于人生观,如果一个人没有来世,他就会认为人生无论怎样奋斗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所以往往得过且过,悲观厌世,甚至对于他人或者社会不负责任;如果一个人觉得人有灵魂,因果通三世,他便会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既对社会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
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世界观: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的一些看法和基本观点,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又叫做宇宙观。世界观又根据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这两者关系的不同的回答,又分成了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是由前面的世界观决定的,一般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人的基本价值的一些看法,毕竟人是一定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不同经历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但是对于主流的人生观,都是积极向上的。
价值观:是在前面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由于现在新生事物的不断崛起,传统价值观也在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因此人的一些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主流的价值观也在受到质疑。
扩展资料:
三观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后到逐渐长大,成年后,对这个生活的世界的认知和对自己的认知,而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所说的三观不合适,便是传统意义上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三观一般而言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
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观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决定人生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和主张
人生观是一个人决定自身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
所以当你有了一个价值观之后,你在社会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也就应孕而生了
一.正确人生观的因
各位老师、学者和智者:你们好!
今天的主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我能做些准备,发言的效果会好一些。可是,我一没有时间,二没有这样的习惯,只能抛砖引玉,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个人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看法,叫人生观;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取向,就是他的价值观。
比如说,有人以为钱很重要,只要有钱,他梦寐以求的快乐,就会滚滚而来;也有人相信,感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还有人认为,地位高于一切。
各位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有人选择某一专业是为了谋生;有人是出于爱好;有的是为了紧紧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你选择所学的专业时,事实上,已对你心目中的价值,做出了选择。
在座的学者和智者,都有一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应该思考过这个问题: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真正具有意义的人生观,就和动物没有差别。
去年,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些新闻媒体在采访一位畅销书作家,记者问作家:“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作家却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我想,他创作过数量不菲的畅销书,人们都认为他思想深邃、境界高超,但如果连作者本人都对人生意义茫然无知,这个社会的价值潮流,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深感迷惘,由此,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一定没有方向。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偶像和理念也是以盲导盲,人们的精神处于一种焦虑、无目的的状态。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多元化文化充斥人们的心,在他们本来贫瘠的心灵中,不仅没有吸取到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观,反而更加迷惑和混乱。
昨天,有位博士论述了佛教经济学观点。他说:“社会口口声声说,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可是,人的贪欲永无止境,何时,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追求?如果试图以物质来满足我们的欲望,那是欲壑难填。”
人们常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但是,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是享乐主义者、拜金主义者、自私自利主义者。他们认为,只有在“人人为我”的前提下,我才能偶尔为“人人”。
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殚精极虑追求的目标:外在的物质、名声、内心虚无飘渺的情感,连芝麻许的利益都没有。但是,我们的感官,已经被迷幻药麻痹了,陶醉在虚假的快乐中,迷失了真正的方向。就这样不由自主地追逐,活了一辈子。
我翻过一本小说,叫《活着》。据说,张艺谋把它改编成一部电影。但是,我没有从中找到“活着”的意义。也许在座的有些专业人士的看法和我不同。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目光短浅,就会无恶不作。大多数人在唯物论、进化论的教育下长大,信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死如灯灭”。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就天经地义,“为自己而奋斗”就成为合情合理。
这样,每个人、每个团体,在为自己利益奋斗的过程中,就会不择手段。昧着良心、损害众生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就会大量涌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人生呢?
我认为,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人生,真的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吗?如果人真的没有后世,那么,为了短暂的今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斗,终其一生也是值得的、无可厚非的。
假如真的有后世,而且是无比漫长、久远的来世,今生所作的一切,都会对未来的快乐和痛苦,产生决定的作用。就像我们年轻时辛勤工作,积累资财,就会有一个安定的晚年一样。而我们却对此茫然无知、置之不理,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呢?
人类自称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具有高度辨析的智慧;有能力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然而,这种智慧,却连自己有后世都不知道,所谓的万物之灵,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因此,要建立一个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人生观,就必须思考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人是否存在前后世?如果存在的话,快乐的因是什么?这样,我们就不会鼠目寸光,而会以对今生来世有利的方式,来确立此生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生在世,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来主导人生方向的问题。
二.正确人生观的果
人生观有世间、出世间之分;世间有东、西方之分;西方也有个人与社会群体、乃至专业领域之分。对个人来说,年轻与年老时也迥然不同。
一个人年轻时,往往追求感情、财富、事业和地位,幻想精彩的人生。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渐渐了解,所谓的感情、金钱都不能带来幸福。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只要有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就已经足够了,即使再多,也不能带来心灵的快乐。
当然,如果没有一点生活资具和条件,一个人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但人对自己的欲望,应该有所节制。按照佛教的观点,人应该知足少欲。如果知足,即使没有丰裕的财富,也一样快乐地生活。
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
“我一无所有,内心非常痛苦。”
禅师说:“把你的双目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乞丐说:“我的双目远远不止一百两黄金!我决不会给你。”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么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
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确实是这样,我不是世界上最穷的人。至少,我有三百两黄金。”
后来,乞丐反省自己,对人生的价值重新定位,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在座的诸位,不知是否看过《假设给我三天的光明》?海伦凯勒在自传中说,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作为一个盲人,她一生中,如果有三天光明,此生就已经足够了。可是,对双目俱全之人,每天的光明,却毫不足惜!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希求幸福。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它就是心灵的快乐。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乃至双目失明,但只要能明瞭人生的真谛,那么,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感受到内心的那一分欢乐。它充溢我们身心,令我们有限、短暂的生命,焕发出智慧和慈爱的光芒。
这里所说的快乐,不是指空性、胜义谛的境界,而是指世俗的现象。所谓现象,是耳闻目睹之法,是物理学家研究的对象;而事物的本质,则非眼耳鼻舌身之对境,需要用另一种方式去衡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层次也各不相同。就像皈依,同是皈依佛门,目的却各不相同。有人是为了从轮回中解脱;有人是为了无量众生的安乐。如果你的人生价值,只是为了一己的快乐,是很低很低的层次;假如不论是何等众生,你都希望能利益他,则尚属中等;如果没有丝毫的自利之心,完全是“人不为他,天诛地灭”,这样的理念是最崇高的。
各位学者,你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也许你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家庭、职业和爱好。对此,佛教也不会一概否认。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如何提升它、令它对你及你周边的人有利?这是问题的关键。但要做到这点,归根结底,就要了解前生后世是存在的、因果真实不虚。这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有人以为佛说四大皆空,就不敢接触、深入佛法的精髓,怕影响、破坏了他的快乐人生。其实,佛教的人生观,会让你更宽容,生活得更快乐,并从内心深处生起智慧和悲心。
在所有的价值观中,最高、最有意义的价值观,就是利益众生。这不仅是佛教的观点,也是整个宇宙间,最至高无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最高的真理,没有一种意义和价值,能超过它。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