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有甲骨文写法的,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全文共28个字,其中只有13个字有甲骨文写法:
一.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二. 原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 字词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绿:吹绿,拂绿。
8.还:回。
四.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左边是绿,右边是红。右边怕水,左边怕虫即为:秋
一、“秋”字的由来
秋,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须、长足、薄翼的蟋蟀。有的甲骨文加“火”而写成会义字:(蟋蟀)+(火,借代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散发热气的灶台缝隙的蟋蟀。
金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部分,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触须写成“禾”,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口”,将甲骨文字形写成“火”。
籀文则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写成“龟”,字形面目全非。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龟”。隶书将篆文字形写成禾。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二、造字本义
名词,天气转凉、蟋蟀鸣叫的季节。
扩展资料
“秋”的组词
一、金秋 [ jīn qiū ]
指秋季:~季节。~菊展。
二、春秋 [ chūn qiū ]
1.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苦度~。
2.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已高。~鼎盛。
3.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
4.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三、秋波 [ qiū bō ]
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或眼神儿。
四、秋毫 [ qiū háo ]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无犯。明察~。
五、秋游 [ qiū yóu ]
秋天出去游玩(多指集体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