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时间:2023-12-24 13:05:45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下面是详解!

赵孟頫的頫怎么念

頫字读:fǔ。

頫[fǔ]

基本释义:

(1) 同“俯”,低头,面向下;〈异体:俛〉。

(2)用于人名,如:赵孟頫。曹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頫眡【fǔ shì】

意思:犹俯视。汉 张衡《思玄赋》:“据 开阳 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

(2)頫听【fǔ tīng】

意思:低头而听。

(3)頫仰 【fǔ yǎng】

意思:为俯仰。

此外还有:頫览、頫领、頫盼、頫首、众頫、頫瞰、頫视等等。

的「頫」字不是只有繁体吗

[兆页] 是扩展 C 字,“頫”的类推简化字。有这样写的,但没推广。

资料来源:《汉语大字典2》页部6画

[ 頫 ] fǔ 同“俯”。

资料来源:《汉语大字典2》页部6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什么关系

赵孟坚和赵孟頫是同族关系,他两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

1、赵孟坚

赵孟坚(1199年-1264年),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

2、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扩展资料:

赵孟坚和赵孟頫的关系纽带: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孟坚和赵孟頫的先祖。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赵孟頫的“书画同源”名词解释,谢谢大侠~

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

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他提出以“到处云山是吾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

他在各个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

扩展资料:

其实,赵孟頫不仅仅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位历史上少见的全才艺术家。他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他的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的书法流丽遒劲,庄重精严,于端正中见生动,刚健中含婀娜。

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说:赵孟頫的篆书、行书、楷书、隶书都为当时第一,其中又以小楷最为著名。

他晚年还创出了一种熔铸各家、圆转遒丽的书体,世称“赵体”,这种书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孟頫

赵孟頫书法特点

急,可以加分...

急,可以加分

赵孟頫书法特点:

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3、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4、在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5、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

6、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扩展资料:

赵孟頫主要个人成就:

1、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2、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3、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4、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5、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6、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7、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参考资料:赵孟頫_百度百科

求赵孟頫的妻子谱写的《我侬词》。

原文: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翻译: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只要活着就跟你睡一被窝,死了也要进同一口棺材。

扩展资料:

管道升与赵孟頫夫妇二人共同爱好作画,经常一起写字作画、以诗画传情。岁月流逝,人到中年的管道升容貌褪去,已不再是当年的倾城佳人。

于是,赵孟頫有了纳妾的想法,但管夫人勤俭持家贤良淑德,他不好意思向夫人提起纳妾之事,便通过写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纳妾的想法。

管道升看到后,非常气愤,但她并没有找赵孟頫吵闹,也没有妥协丈夫的要求,而是回敬了一首诗,以真情打动丈夫并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此诗就是《我侬词》。

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人?

是宋末元初的人。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经学主治《尚书》,尤精于礼、乐之学。对律吕之学也有精深研究,颇得古人不传之妙,著有《琴原》、《乐原》各一篇。

篆法尊《石鼓》、《诅楚》,隶书法梁鹄、钟繇,行草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受李邕影响,各种书体,冠绝古今,天竺、日本均以收藏其翰墨为贵。他手书佛、道的书法,有许多散于名山。

赵孟頫的诗赋及文章,清邃高古,读来往往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间的诗人之中,赵孟頫与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扫南宋卑弱习气。他善于融篆籀之法于绘画之中,竹石、人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无疑是一代画坛领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赵孟頫写的:青山吟全文

我爱青山青,千仞如泼淀。

丈夫何事翳双眸,不识青山常觌面。

青山不高还不低,青山不禁行人归。

自从缚屋青山顶,几见青山苍落晖。

青山对客忘宾主,客对青山默无语。

喧空瀑韵杂松涛,惊起铁牛骑石虎。

道人不管伸脚眠,青山倒卓双眉尖。

不拨万象体独露,释迦醉倒春风前。

有问此山青来是几载,古人何缘尽把黄金买。

黄金有日化蓬尘,唯有青山无变改。

寄言四海住山翁,莫只管向虚空画五彩。

扩展资料: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孟頫

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贵有古意

1. 元初对当时的士大夫文人来说国破家亡,异族文化入侵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赵孟頫提出‘复古’的口号,有利于维系随着异族进入而受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力挽狂澜,维系文化命脉。
2. 南宋末年,以画院为主导的画坛形成了不少不良风气和弊病,过于强调纤弱的审美和文人画由于技法所限造成的‘用笔草率’‘造型粗简’等问题。而元代绘画完整的继承了宋朝的绘画,因此,赵孟頫倡导书画复古,超越宋,去学习前代书画繁荣的晋唐时期,以改变自宋袭承的弊端。
3. 赵孟頫本人身为宋朝皇家后裔而出仕元朝,他深受当时舆论的压力和内心的煎熬。赵孟頫自小深受儒家教育体系的影响,儒家注重血缘关系的精神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使他内心充满矛盾,而这种矛盾,使他向往汉族统治异族的时代,憧憬在书画史上有着辉煌历史的魏晋、唐朝。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家的楷书...

“书法四大家”通常指的是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和赵孟頫四家,简称颜、柳、欧、赵。他们四位都擅长楷书,并且具有法度严谨、功力深厚和便于初学的特点。

1、笔法

颜真卿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

柳公权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世称柳体。

欧阳询精严险峭,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世称欧体。

赵孟頫秀润姿媚,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2、风格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50岁以后才形成刚劲、雄浑的显著风格。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

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

赵孟頫书法深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

3、特点

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书法受唐人影响较多。笔力厚重,笔法精美,比较注重内在的结构和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

中国汉字, (1) 同“俯”,低头,面向下;〈异体:俛〉。 (2)用于人名,如:赵孟頫。曹頫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