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为两个时期:
1、现代文学时期
白话文的现代文学。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为中国文学史树立了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以文言文表现形式的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效仿《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
由陈衡哲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只不过影响较小。中国大多以鲁迅《狂人日记》为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也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其内容与形式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而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短篇小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形式,为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手法。
2、当代文学时期
“文革”前的文学。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间故事文学在发展,例如,1958年,田汉改编的最成功的话剧《关汉卿》,塑造了知识分子英雄形象。
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工农兵才能居于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从中国的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观察,充斥了战争心态的词汇几乎俯首可视,在战争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给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流带来深刻的影响。
“文革”开始至1978年的文学。“文化大革命”使文学遭受空前的灾难,它是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各界的学者大多被作为左翼分子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劳动。对胡适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20世纪90年代仿佛是一个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场上写,逐渐摆脱了文革带来了影响。作家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创作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朱苏进强调人物本身个人欲望的长篇小说《醉太平》、瞿永明宣传女性的《女人组诗》、民间宗教与理想的《残月》、个人对时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
21世纪的到来,中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形式,如琼瑶的爱情小说、韩寒的现实小说、网络小说等,现在正在被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所接受。各种文学传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网站、报纸、电视台、广播、杂志等媒介传播形式。
扩展资料:
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走向世界”社会思潮,更引起本领域有识之士的学理自觉,他们纷纷从西方学术思潮中找寻学理依据,进行新的理论体系建构探索。
如傅璇琮对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理论的采用、袁行霈用意象意境概念分析中国诗歌艺术的尝试、罗宗强对文人心态中介作用和文学思想内涵的解析等,逐渐推动形成了古代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等交叉融通的局面,其影响直至今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2010年2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万华。本书是一本按中国新文学历史的发展顺序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型教材。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上述答案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是完全错误的。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2010年2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万华。本书是一本按中国新文学历史的发展顺序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型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共有8次思潮.
1、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从晚清的启蒙思潮到五四启蒙思潮。
特征:人的觉醒、国民性问题、批判倾向(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关注低层)。
2、白话文学思潮:
批判文言——对汉字的批判、对文言的文化学批判。
特征:现代化、民族化。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主题:人性、社会、革命。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诗学体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主题形态:人性复归、个性主题;传统渊源: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
5、左翼文学思潮
基于革命形势,是革命乌托邦的想象方式,理论贡献有:新写实主义、唯物主义文艺观及方法理论、典型理论的引进和阐释。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与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田汉、闻一多);早期象征诗,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
7、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学、人性阶级、民族生存。
8、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文学思潮
五四的平民化倾向,左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倾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由于中国当代文学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大陆当代作家(1949年以后)大多数属于官方作家即所谓“体制内”作家。
中国自由作家,又称中国平民作家、中国贫民窟作家,仅为极少数。其概念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自由作家实际上是社会底层平民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均表现中国社会边缘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贫民以及下层妓女、乞丐、流浪者、拾荒者的生存状态与悲怆经历,为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
自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大踏步进入世界先进文化行列,成为引领世界文学的先锋,并使中国当代文学达到历史的顶峰。
“当代文学”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当代作家,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更出现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作家,使中国当代文学呈现真正繁荣,有史以来最鼎盛的局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作家,主要分为传统文学作家、新时期作家、中国先锋文学作家、中国自由作家和中国通俗流行文学作家等五大类。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主要分为“社会主义初期文学”、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文学”、“中国先锋文学”、“中国自由文学”、以及“通俗流行文学”等五大类。
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分法:
1、传统分法:1917—1949 。多数学者。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等。
2、现代分法:包括当代文学,南方不少学者。如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
另外,还有一种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的说法: 20世纪中国文学。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刘明馨,赵金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纲》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
改革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歌颂与呼唤改革
(二)、第二阶段:对改革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和审视
在这一阶段中,文学对改革的表现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由表现农村的生产方式改革转向主要表现人们道德观念、思想感情在经济改革的冲击下,所发生的深刻嬗变。第二个流向是从歌唱改革的巨大效益转向表现改革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三)、第三阶段:文化意识使改革文学从政治反思进入文化反思,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呼唤文化观念和统治心理的改革。
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1917年至今的文学, 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1917年~1927年文化整体批判时期
(二)1927年~1937年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
(三)1937年~1949年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
(四)1949年~1978年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
(五)1978年~1990年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
3.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鸳鸯蝴蝶派,新月派,春柳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新感觉派,语丝社,九叶诗派,七月诗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朦胧诗派,基本就这些吧,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