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独奏谱如下:
扩展资料: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祝
答:梁祝小提琴曲属于协奏曲,协奏曲可以分为程式部,展开部,再现部,相当于A,B,A的形式,具体如下:
呈示部:
1、引子(春景)
2、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3、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②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③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
化碟
各部分具体解释:
(一) 呈示部
1、引子(春景)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以此来揭开序幕,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江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2、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中段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而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3、 副部
①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② 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③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二) 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和声、配器等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 再现部
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了,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碟”的场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琴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1、采用了越剧优美的旋律,并作了戏剧性的发展,整部作品自始自终流动着感人的旋律。
2、以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恋爱悲剧为内容,而它又不是采取“讲故事”的简单方法,而是集中、概括地突出了“梁祝”故事中“相爱”和“反抗”这两个方面,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心理的细致变化,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特长。
3、独奏乐器小提琴借鉴了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许多演奏技巧,增强了小提琴演奏的民族韵味。
4、将西方的协奏曲形式和交响诗形式结合,并与我国的戏曲音乐及民族音乐思维特点相交融,创造了民族音乐的新形式。所以这部出类拔萃的交响作品,拥有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一只彩蝶了。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诞生于1959年,是一首根据中国民间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乐曲,旋律优美,让人印象深刻,广为流传,已经成为经典之作,是一部中西结合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楷模。
《梁祝》小提琴独奏五线谱如下:
1.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刚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2.《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1%BA%D7%A3%D0%A1%CC%E1%C7%D9%C6%D7
百度图片搜索上很多这个谱子。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扩展资料: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1. 下载 梁祝-小提琴独奏谱.pdf
2. 上网搜索并下载 PDF 阅读器
3. 用 PDF 阅读器 打开 梁祝-小提琴独奏谱.pdf ,如图所示:
钢琴伴奏的谱子网上很好找,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我网盘上,有一份 交响乐队 伴奏的音频文件,是没有独奏小提琴的交响乐队伴奏的音频文件,你如果感觉可以,不用别人给你弹伴奏,放那个录音,你自己演奏就可以了嘛。
http://pan.baidu.com/s/1eQgpx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