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Sino-Indianrelations),现代意义上指位于东亚中华民国及其继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位于南亚印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二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
扩展资料
印中贸易自2000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增长。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仅有的2.65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亿美元。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二国签署<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制定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到2006年双边贸易达到248.6亿美元,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印度成为中国第15大贸易伙伴(按照经济体排序),中国对印度出口145.8亿美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
自印度进口102.8亿美元,主要进口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双方投资规模较小,仅限于部分领域,印在华投资256个项目实际投资1.72亿美元,中国对印投资(非金融类)仅为1700万美元。
中印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双边贸易额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印关系
俄罗斯和印度是过去的兄弟,但现在已经不是了。以色列已经取代了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国防伙伴,同样,我们经济增长的商业前景也并没有反映在与印度双边贸易的数字中。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国家似乎正在相互疏远,虽然我们有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但它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为两国提供必要的润滑剂。
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上很多观点相同,他们相互支持,以维护两国的根本利益。
11印度一直视中国为潜在的威胁,中印也遗留了不少历史问题,比如边界问题等等,在1962年,中印还为边界问题大打了一仗,印度为此差点亡国,要不是因为国际压力和中国政府自身的“善良”,印度早就被灭了。
以此看来,印度恨中国就像中国恨日本一样
现在国际社会上都是这样,谁和中国较劲,那个国家就会得到“列强”的支持,比如印度就从美国那里获得了不少的先进武器装备,而美国也希望通过印度来从南亚来牵制中国, 对中国形成包围圈。这既符合了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了印度的利益
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共同的利益,中印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只有利益被“相互”侵犯的关系,所以说印度会和中国较劲。
俄罗斯和印度是过去的兄弟,但现在已经不是了。以色列已经取代了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国防伙伴,同样,我们经济增长的商业前景也并没有反映在与印度双边贸易的数字中。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国家似乎正在相互疏远,虽然我们有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但它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为两国提供必要的润滑剂。
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上很多观点相同,他们相互支持,以维护两国的根本利益。
第一,两国关系开始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印两国都是长期被列强所欺负的国家,所以在反抗帝国主义这方面合作是很紧密的。印度当时搞了一个不结盟运动,自己做这个组织的领袖,中国也乐见印度发挥作用,中国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
第二,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印度是1947年独立。从刚开始建国的条件来说,印度是明显超过中国的。印度独立没有发生战争,是和平独立的。而且英国殖民印度300年期间给印度留下了很多财产。比如印度建国时铁路总长度达5万多公里,而面积三倍于印度的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只有2万公里。
第三,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中印利益的碰撞。印度开国领袖圣雄甘地在印度独立后说,希望印度成为一个传统的国家,不搞什么现代化的工业,只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以崇高的精神获得世界各国的尊敬和认可。但是甘地死了以后,尼赫鲁即声明: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所以他的野心一步步扩张,直到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第四,尼赫鲁所要求的土地是过去英国殖民者非法划定的,是无效的。但是尼赫鲁一口咬定要继承英国过去的权利,所以和中国发生了矛盾。后来在英美等国的鼓吹下,加之英美的军事援助,尼赫鲁铤而走险,发动战争。由于印度军队厌战,加之指挥落后,给人以雄壮威武印象的印度军队很短时间内全面溃败。印度国内完全震惊,国际社会完全震惊。
第五,印度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长期不和,战争不断。为了牵制印度,中国大力发展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这使印度心怀记恨;而中印战争的失利使印度第三世界领袖的形象毁于一旦,印度遭受战略损失。从此印度对中国怀恨在心。
第六,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急剧膨胀,2009年GDP已达50000亿美元,印度GDP仅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而1988年印度GDP还是中国的80%多。所以印度政府很受刺激,所以也开展了“追赶中国”的运动。但是由于印度政府效率过于低下,口号远多于行动,所以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还在迅速拉大。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印度经济规模在5年后可能不足中国经济总量的10%,而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所以总的来看,印度这个国家既可怜,又可恨。
从地理上说: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位于东亚,印度位于南亚,与中国西藏;气候:中国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而印度以高原,山地为主.
从历史上说:印度佛教文化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唐代玄奘到印度寻求佛经,印度的,数学也从西域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曾到达印度南部:明代"郑和下西洋"也绕道印度.所以,印度与中国在历史上有长期的文化,经济交流.但由于印度少有长时期的统一,与中国的交流曾一度中断.在近代,印度与中国一样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1947年印度通过长期斗争终于解放,但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当代,有俩国的发展及国家利益的不同,中印两国存在着合作与矛盾,主要体现在边境领土和'亚洲主导权'方面.
由于印度一直梦想成为超级大国,作为南亚地区性超级大国,领土扩张要求强烈,对中国藏南地区一直霸占至今,而且对阿克赛钦地区也虎视眈眈,中印边界一直局势紧张,而且还收留了达赖集团,如今又挑起洞朗边界冲突,所以关系一直不好。
本节目里,我们就中印两国关系做一简单阐述。正如大家所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即1962年,中国与印度之间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军事冲突后,迄今为止,中印两国间仍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中印两国最近几年都表达了致力于解决双方分歧与矛盾的诚意。中印两国之间的最主要分歧归纳起来有二点。其一是边境划分矛盾;其二是中国西藏流亡人士达赖喇嘛在印度政治避难问题。中印两国在双方交界的西马拉雅山地区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印度认为,这块一直居住藏族的地区属于印度领土,但中国方面强调,这块居住着藏族的地区是属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延伸地带,属于中国领土范围。中印在这一地区存在的分歧,导致两国于1962年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在当时印度领导人保持克制的情况下很快得以结束。尽管战争早已结束,但两国在边境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仍没能得以解决,后来随着中国向西藏派驻军队,达赖喇嘛率领几千名藏民前往印度北部地区。印度政府向这些西藏流亡人士提供政治避难后,中印两国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后来,随着印度指责中国支持印度国内的一股分裂势力,致使中印两国之间关系到九十年代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在冷战时代,印度与前苏联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以致于中国与前苏联因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竞争,从而促使中美关系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恶化,后来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地区和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然,在冷战结束前,印度也做出过希望与中国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最近几年,中印两国通过组建一个确定两国过境划分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深入讨论和解决双方在边境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该委员会成员最近几年分别在北京和新德里召开数次定期座谈会,并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在承认印度领土完整的同时宣布,做好着与印度就两国边境分歧展开政治对话的准备。与之相对,印度政府在阻止达赖喇嘛从事反中国政府活动的同时宣布:西藏问题应通过政治方式加以解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承诺,中国不会支持印度北部地区的分裂主义活动。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令美国不安,美国现已制定了与印度结成战略联盟和向印度提供条件的计划,按照美国的意愿,中印两国间的矛盾越深越好,两国间的边境矛盾一直存在下去对美国有利。现今,美国、以色列政权和印度三方存在着组成战略同盟的关系的可能性,不久前,美国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雷达预警飞机,而此前美国要求以色列取消向中国出售同类型号的雷达预警飞机的举动表明:在出售先进武器方面,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比对中国的态度积极。除此外,美国最近增加在印度的投资和美国与以色列有意向印度靠拢的政策是美国在南亚地区实施的新策略,其目的就是在中印巴三国间制造障碍。当然,印度也非常清楚,印度保持与地区大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现今还没有迹象表明,印度会改变自己与地区大国发展合作关系的政策,但美国侧重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和降低与巴基斯坦合作关系的举动,不能说与中国没有联系。 最近几年,美国在致力于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同时,将中国以自己的合作伙伴国地位逐渐列为竞争对手。在美国国内现今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从地区大国转变为一个能足够影响和左右国际事务的强大国家,从而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届时,美国与印度的战略同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和以色列与印度加强战略同盟关系的目的,是担心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方结成战略同盟关系后,危及到美国在地区和国际社会的霸主地位。 亲爱的听众朋友,我们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会!(这是电台播音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