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吴昌硕篆刻》,下面是详解!
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风格。。。。特别是赵古泥的篆刻风格,和其影响。或者说下赵古泥篆刻上有什么不足之处。...
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风格。。。。特别是赵古泥的篆刻风格,和其影响。或者说下赵古泥篆刻上有什么不足之处。
他的弟子有很多,比如王个簃、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等。
吴昌硕简介: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有《缶庐集》。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七十岁后又署大聋。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
民国16年十一月(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十一月初六(1927年11月29日)病逝沪寓,享年84。1933年11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鄣吴村有他的衣冠冢。西泠印社辟有吴昌硕纪念室。1984年,在递铺镇建吴昌硕纪念馆,1987年,修复其在鄣吴村的故居。吴昌硕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有《缶庐集》。吴昌硕有三子一女,次子吴涵、三子吴东迈均善篆刻书画。
硬质合金刀俗称钨钢刀,两种名称指的是同一种刀,钨钢刀(硬质合金刀)硬度为7,硬度高,很锋利,但韧性没有白钢的好,比如刀不小心掉在水泥地上了,刀头直接与水泥地撞碰的,可能会使刀头出现小块崩口。碳钢刀是比较普通的一种篆刻刀,硬度较低,一般适合学生使用。有一定的基础还是建议用白钢刀或者钨钢刀。白钢刀硬度为6,硬度略低一些,但韧性较好,假如掉到水泥地上,一般不会崩口,而会碰钝卷曲,需要再修磨一下才能使用。不管是钨钢刀还是白钢刀,钝了都是可以重新修磨的。只是磨的工具一般不用普通的油石,而是建议用硬度更高的金刚石磨盘。用金刚石磨盘磨篆刻刀,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重新磨好一把刀。一般来说修磨篆刻刀有一定的技巧,为了保证刀锋的平正,一般磨的方向是与篆刻刀的方向相同,往前或往后进行平磨,如果采用左右的方向进行修磨,则容易使刀锋产生一边厚一边薄的情况,影响使用。国内品牌比较常见质量不错的有:永字牌合金篆刻刀、吴昌硕篆刻刀、西泠印社篆刻刀等等,当然也有不少硬质钢刀,质量好的还是以上几种价格在大小不等25--50左右。买大小两号平刀就可以,小刀可以刻几方小印或处理一些细节,大号的就大刀阔斧···希望没白说这些对你有点用处
吴昌硕的篆刻从汉印入手,同时兼得石鼓文影响,风格雄宏老辣,气度不凡。
更多扩展补充
扩展
这是吴昌硕风格吗
补充
最好找业内人士掌掌眼。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 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
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扩展资料: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茀之、王个簃、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一、雕刻大师 吴昌硕 原名俊,字昌硕。1844.8.1生 —1927.11.29病逝,.
二、印文“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诗句来自毛泽东词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作)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三、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四、可见毛泽东写这首词时(1956年),吴昌硕已经去世(1927年)多年,由此可断定 【这方印是后人伪造】无疑。
只要是吴昌硕的作品就一定有边款,但是随意刻的就说不定了,
更多扩展补充
扩展
如果是自己用的印章也会留边款吗?
补充
是的,有边款才是完整的作品
扩展
那为什么吴让之的印章都不留边款又为什么
补充
哈哈,吴让之一生制印上万,是最高产的篆刻家,流传下来的印也是最多的,当然随意的印就多点,
扩展
我只知道吴让之篆刻印章失传是最多、我有一枚非常漂亮的印章、你会鉴别吗
专家鉴定吴昌硕作品 是如何鉴定的?
吴昌硕写意花卉闻名于世,在金石篆刻上的成就尤具划时代的意义,后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可以说,正是吴昌硕在书法篆刻方面的深厚功力,成就了其艺术能够借古开今的重要条件。本文截取1994年以来吴昌硕书画作品中“书法”分类数据进行研究其市场行情,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今吴昌硕个人书法作品上拍2,573件次、成交1,896件次、成交额4.15亿元人民币
2000年至2003年吴昌硕书法单位价格指数约为3万元/幅,2004年开始上扬走高,05年秋实现一个小突破,单位价格指数上升为14.58万元/幅,2005年10月2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吴昌硕 1926年作行书诗册(册页十开)”以114.48万元人民币成交,为首件成交过百万元的书法作品。该作挥洒利落、精力充溢,属晚年书法中之佼佼者。此后吴昌硕单位价格维持在10-15万元/平尺的位置,到2010年春开始出现一波市场行情高峰,2011年秋达到历年成交的制高点,单位价格指数达到48.33万元/幅,2011年11月12日天津文物拍卖“吴昌硕戊午(1918)年作临石鼓文四屏”以582.40万元人民币成交,为当季最高价作品,该作在原版石鼓文基础上进行了个人风格的再创作,较为完美地诠释了吴昌硕绘画宗法的渊源。
吴昌硕早年专攻金石篆刻,他临习的古帖不少,终身学习的却是石鼓文,石鼓文书体为其艺术生涯中之最厚重的基石。在吴昌硕书法作品拍卖TOP10榜单中,除了TOP2为行书作品,其他均为篆书系列(石鼓文)作品,以石鼓文为主的篆书系列在吴昌硕高价书法作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篆书精品约为40-50万元每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