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时间:2023-12-15 23:11:43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v0、vt分别为初速度和末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扩展资料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

1、一般公式法:根据题目条件选用公式联立求解。

2、平均速度法:若题目不涉及加速度a应优先选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上述比例关系求解。

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运动过程反向研究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5、图象法:利用运动图象的特征解决直线运动问题,能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化处理,提高解题效率,培养思维能力。

6、极值法: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如二次函数思想、根的判别式等,一般用于解决极值问题。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2、公式中涉及的s、a、v0、vt均为矢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应规定一个正方向,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取负值。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解题时注意弄清运动过程、已知量和待求量,结合题设条件,恰当选择公式和方法求解。

4、对多过程问题,应注意各过程中的v、s、t的联系。

5、对汽车刹车,飞机降落后在跑道上滑行等匀减速直线运动应注意时间过量的问题。

6、检查判断所求结果是否与题设条件、生活实际等相吻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一、基本公式: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 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 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扩展资料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一、基本公式: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 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 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扩展资料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怎么推

一.基本规律: (1)平均速度=1.基本公式 (2)加速度= (1)加速度= (3)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 (4)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 (5)位移公式 (4)位移公式(6)位移公式 (5)位移公式 (7)重要推论 (6)重要推论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加速度为a,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N;则S=S2-S1=S3-S2= …… =SN-SN-1= aT2 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末速度为,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则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平均速度=(2)瞬时速度(3)位移公式=(4)重要推论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0,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瞬时速度2.竖直上抛运动 (2)位移公式(3)重要推论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就是加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设T为时间单位,则有:(1)1T末、2T末、3T末、…… 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Sn=12∶22∶32∶……∶n2(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S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 n=1∶()∶()∶………∶()

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a=(vt-v0)/t —— vt=v0+at
v平=(v0+vt)/2
s=v0t+at^2/2
vt^2-v0^2=2as

仅供参考!有疑再问!

更多扩展补充

扩展

还有不

补充

还要什么?
这几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基本公式

扩展

推导过程适用范围

补充

a=(vt-v0)/t ——这是加速度的定义式
vt=v0+at——由定义式变形可得
v平=(v0+vt)/2 —— 根据 V-t 图象求解平均值而得——结合几何的三角形中位线求法!
s=v0t+at^2/2 —— 由 V平=s/t ——即 (v0+vt)/2=s/t 再把 vt=v0+at 代入,变形即可得!
vt^2-v0^2=2as —— 由 a=(vt-v0)/t 得 (vt-v0)=at ——①
由 v平=(v0+vt)/2 =s/t 得 (v0+vt)=2s/t ——②
①、②两式的左、右分别乘积列等式,整理即可得!

扩展

适用范围呢?

补充

只要是匀变速运动,就适用!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种状态的末速度与第二种状态的初速度相同,而第一种状态的初速度和第二种状态的末速度都为0,由v=v0t+at^2/2 和v^2-v0^2=2as 得出:
第一种状态:v=a1·t1 v^2=2·a1·s1
第二种状态:v=a2·t2 v^2=2·a2·s2
有题可得t1:t2=4:6=2:3 则a1:a2=3:2 s1:s2=2:3
又s1+s2=30m 则 s1=12m s2=18m 再由s=at^2/2 带入t1 t2 得出
a1=1.5m/s^2 a2=1m/s^2
1、汽车最大速度 v=a1t1=1.5x4=6(m/s)
2.汽车在二段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2=1(m/s^2)

更多扩展补充

扩展

.有没有简单点和方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加速度都是1吗?

补充

加速度 一个是1.5 一个是1 a1=1.5m/s^2 a2=1m/s^2

其实这就是简单算法了啊 按照比例的出来的 就是写的多一点
你用笔的话也就两分钟就能得出来结果了

呃关于用平均速度那个解法,,我觉得不保险,我就没用 这个是对的 那个不一定对 呃。。

扩展

第二阶段的加速度不应是负1吗?应是减速度吧?谢了,你回答太全面太细心了。我用图像法解不知行不?

补充

是-1 不过问到是加速度的大小吗~ 一般来说是有大小和方向 这样回答才全面~

大小是1m/s^2 方向沿着运动方向反向

关于图像法 上图:

这是v-t图 红色是第一部分 蓝色是第二部分 那么红色面积是第一部分的运动距离 蓝色是第二部分运动距离 直角三角形 (底乘以高除以2 面积公式) 底的比4:6 高一样 正好距离比也是4:6 直线的斜率为加速度 高除以底 则斜率的大小比是6:4 (斜率也有正负之分 正的是与运动方向同向负的就是反向) 其实这样做也是的出来比值,还是得用公式求出来最终结果的

嗯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常用公式、规律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是 x=vt+1/2at 因为初速多为零所以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是 x=1/2at 又有 2ax=根号v‘-v 则此时 2ax=根号v‘ 又因为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都可以用 v’’=(v+v’)/2 计算 得 v’’=v’/2 注x:路程 v:初速度 v’:末速度 v’’:平均速度 t:时间 不是很难的,你肯定能理解的,望接纳!

高一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是什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S(n+1)-S(n)=gt^2
S(n+1-n)=gt^2
S=gt^2
也就是说
在初速度为0的情况下
路程(s)=加速度(g)x时间的平方(t^2)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