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区域经济理论,一,试论述现代区域经济理论有哪

时间:2023-12-13 18:37:58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一,试论述现代区域经济理论有哪些

(一)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辐射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互相传送能量的过程。辐射有这么几个特点:(1)辐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2)辐射的结果是随着能量的传递而逐渐拉平物体之间的能量;(3)一个物体的能量只要高于周围其他物体,净辐射出去的能量就大于自然吸收的能量;(4)两个物体距离越近,能量辐射越大;(5)两个物体的能量落差越大,辐射越强烈;(6)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辐射媒介有关,辐射媒介越有效,辐射越充分。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

扩展资料:

基本要素:区域经济。

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

(二)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

扩展资料:

基本要素:区域经济。

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


试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营销影响,举例说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急急急!!!!!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所以,在了解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1.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3.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4.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5.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6.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7.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8.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现代宏观经济学包括的主要经济理论有那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古典主义主要观点: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人没有货币幻觉,工资价格充分灵活,所以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经济始终处于或接近一般均衡状态;

2、萨伊定律:供给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需求;

3、经济周期是由总供给变动引起的,是市场的正常调整;

4、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数量变化只会引起名义变量同比例变化,实际变量如收入就业等不变,因此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5、提倡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观点:

1、劳动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工人有货币幻觉,实际工资有刚性,存在失业,无法由市场消除;

2、凯恩斯定律:总需求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总供给;

3、经济周期是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

4、货币政策有效,因为货币非中性;

5、主张政府干预。

论述题:试分析“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启动意义:
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2、 “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
4、“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5、“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6、“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二、三重使命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三、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五、启动战略折叠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六、深层含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1],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题的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 )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A.各国军事力量的支撑 B.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D.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维护和平 B.解决贫困 C.调整大国关系 D.促进发展
3、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以上三种都不是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总统领导
5、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鼻祖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芬兰
6、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 )。
A.主张国家全面干预 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 C.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 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7、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
A.20世纪50到6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
8、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9、(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A.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华沙会议 C.西方六国首脑会议 D.万隆会议
10、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
A.经典力学 B.电磁学说 C.基因论 D.相对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 )特点。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市场化 C.经济局域化 D.经济信息化 E.经济停滞化
2、当今时代主题是( )。
A.世界贫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战争 E.世界发展
3、战后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A.强权政治 B.和平共处 C.大国主宰世界 D.发展中国家掌握实权 E.西方垄断资本
4、与其它经济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会关注( )。
A.社会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会公正 D.社会保障 E.政策的力度
5、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
A.新自由主义 B.新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绿色和平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的矛盾运动状态,呈现着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民主等种种政治现象和问题。
四、简答题(每个9分,共36分)
1、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答: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3分)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分)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战后,在政治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3分)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积极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3分)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3分)
3、简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答: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认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分)第二,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确定位;(2分)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2分)第四,丰富发展了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基本原则;(1分)第五,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策略;(1分)第六,提出了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外交方针;(1分)
4、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答: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分)
五、论述(每个12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答案要点:
(1)第一,战争危险虽然存在,在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二,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分)
(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第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第三,军备竞赛明显升温;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4分)
(3)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核心,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面临经济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4分)
(2)中国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金出口贸易总值居世界第五位的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4分)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进步性作用;(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答案)1
一、填空题
1、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2、1955年 亚非会议 在印尼万隆举行,1961年 不结盟国家 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4、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 军事力 、 文教力 。
二、名词解释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3、世界经济:是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4、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6、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三、简答题
1、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45-47)
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P50-59)
答:第一、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第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表现有哪些?(P56-58)
答: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4、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上升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5、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27-34)
答: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
第二、环境恶化;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能源短缺。
6、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的认识(P18-26)
2、试述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P27-3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2(答案)
一、填空题
1、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3、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4、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3、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4、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5、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三、简答题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
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
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3、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
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4、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
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
5、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四、论述题
1、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
2、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
3、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3(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2、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措施有: 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 调整产业结构 、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 。
4、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规章 和 相互作用机制 的总和。
5、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 为依托,以 民主 和 人权 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规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总和。
2、“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抓住苏东国家改革的时机,充分利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促使苏东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是其融入西方体系。
3、尼克松主义:提出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政策。
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5、“参与和扩展” 战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为支柱,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为实施这一战略克明确提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实力、民主。
6、“第三次远航”:是指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三、简答题
1、西欧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答:第一、振兴欧洲的需要;
第二、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
第三、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第四、美国出于支持西欧复兴以对付苏联以及便于控制西欧的考虑;
第五、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2、多边自主外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4-115)
答: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第二、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美、中三角关系;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3、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什么?(P199-200)
答: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
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4、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哪些?(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5、当代美国政治有哪些新变化?(P96-98)
答: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苏东剧变(P169-171)
2、试述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251-252)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4(答案)
一、填空题
1、法国于 1964 年1月主动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真实原因有三: 战略需要 、 利益驱动 、 政治考虑 。
3、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了“ 新东方 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 苏联 、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
4、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提出了要从政治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
七十七国集团 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

二、名词解释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原则为中国首创。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1955年体制”: 二战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1955年11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则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改宪与护宪问题,自卫队与重新发展军备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是双方斗争的焦点。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
3、“休克疗法”: 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
4、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综合,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则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
5、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6、“一边倒”: 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三、简答题
1、如何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P240-242)
答:第一、根据主体结构情况不同,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二、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来看,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根据国际组织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智能不同,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3、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美日欧之间);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南北不平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4、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39-42)
答:第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
第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228-232)
2、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主要学什么?

一、主要学习课程: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金融学、产业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况、区域分析与规划、资源管理学;

3、英语(二)、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可持续发展;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区域经济地理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毕业论文。

综合以上课程,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学习主要学习到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的知识。

二、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就业方向:

其就业方向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系统、大型国有企业、地产公司,通信公司,其他大型企业市场分析、开发策划部门

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有何区别

古典区位论的特点是立足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着眼于成本、运输费用最省。它们不加考虑市场消费因素和产品销售问题。因此,古典区位论被称为西方区位理论的成本学派。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向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第二、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一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发达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问题成为产业能否盈利,甚至能否存在的关键。这时,出现了再考虑成本和运费的同时,注意市场区划分和市场网络理论结构的区位论。西方区位理论从古典区位论的成本学派逐步发展为近代区位的市场学派。 区位论也有立足与单一的企业或者工厂转变为立足于城市或者地区,着眼于成本、运费最省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 现代区位论在研究内容上,从注重区位的经济产出到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标,强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研究对象上,从市场机制研究转向政府干预和计划调节机制的研究,从单个经济单位的区位研究走向区域总体的研究,将现代区位与区域开发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如涉及区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人口、教育、科技水平、消费水平、资本形成、经济政策和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宏观的综合的分析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也由静态空间区位选择转入区域各发展阶段空间经济分布和结构变化以及过程的动态研究,从纯理论嘉定的理论推导走向对实际的区域分析和应用模型的研究。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