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现状以及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国外的另一个热点——心理咨询。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的要求。而在欧洲一名咨询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工作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至少5年,长的可达7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之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作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2年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人员。而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要求和国际上的要求距离甚远,这有待国家某些制度的完善。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的广泛,APA(美国心理协会)就有53个学科分支。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应用心理学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方向。
就业问题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
在百度知道问这一类专业的问题是很难得到全面、准确的专业回答,建议:一、你去搜索、购买相关的行为心理学的书籍来阅读,最好是国外的行为心理方面教材或者参考书;二、上期刊网去搜索,如果英文够好的话,直接搜索外文文献,这种外文资料一般较为全面;三、行为心理学这个定义太广泛了,最好是细分到行为心理学的具体分支来研究会更为针对性。
心理学专业无论在美国或当今的中国还是其他外国国家,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
1、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工作领域非常的广阔,他们几乎为所有人服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两项工作比别的工作要发展得快。据统计,目前近70%的带薪心理学家受雇于保健机构和教育场所,而大约15%的人则为政府部门工作,其余的则进入了公司和非盈利组织。40%以上的心理学家是自己开业的。
2、咨询顾问涉及许多专业,包括学校咨询、老人医学、婚姻与家庭咨询、滥用财产咨询、康复咨询、事业咨询以及多元文化咨询。通常咨询顾问帮助客户们做出决定,适应变化,以及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突出的如个人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问题。
3、心理学学术方面的就业市场是非常狭小的,那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发现他们在为有限的就业机会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有一些受雇于如市场调查、广告业、生产部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而除了学术界,心理学家和咨询顾问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美好的。随着对禁毒,防止酗酒和家庭暴力的逐渐重视,保健组织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5、所以在选择美国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时候,一定要规划好今后的就业方向,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过总体来说美国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
6、在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界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与发扬有着很大的贡献。看看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年纪就知道了:110年!1892年此协会成立之初,我国还处于封建制度下蒙蔽的思想中。而美国自19世纪中期继承了欧洲心理学各学派的理论和研究后,在美国本土把心理学逐渐演变到科学化、职业化和应用化。现在美国心理学,在学院的研究下,已经有了更完善而复杂的体系,其分支多、广、细。
7、在美国大中小企业中,心理学这还是很吃香的,因为这些企业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心理,所以心理学毕业的人除了可以做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从事市场调查研究,比如消费心理调查、传媒市场调查、广告市场调查;或是从事人与机器的关系的研究。像对汽车的设计,比如怎样让司机开车时打手机不影响安全驾驶,汽车里刹车、油门、喇叭、仪表盘的设计等等。现在,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美国,大部分还会会受雇于保荐机构和医疗场所,小部分人会在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人,大概15%左右,会进入公司或非营利组织工作。将近一半的心理学家都会选择开私人诊所。
我们把"低头族"定义为过度依赖手机而冷落了现实生活的群体。这一群体主要由年轻人组成,而大学生占其大部分。毫无疑问,"低头族"的盛行是有众多危害的,既损害"低头族"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正常交往。
1 校园"低头族"现状及负面影响
(一)大学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学生离开手机会不习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在玩手机。"--这是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名言",看似充满调侃的意味,实则道出了大学生当中"低头族"的生活写照。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食堂、教室、宿舍、操场、走廊......视线所及的地方,都有"低头族"的身影。他们长时间低着头,盯着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手指在屏幕上熟练地飞舞着,仿佛掌握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其实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打发无聊的碎片化时间,浏览微博、QQ微信等社交软件,并未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二)"低头族"过于依赖手机,身体健康严重受损
"低头族"往往过度依赖手机,一部分人甚至把手机当做与人交流的唯一工具和途径,社交软件的流行,已经将最直接最有效的面对面交流挤压得没有空间了。最明显的就是在大学生里面,哪怕一个班的同学住在一楼,大家都不互相串门交流感情,反而是潜水在群里冷不丁地冒个泡。一些学生戏称自己的整个大学生活就是从一块屏幕切换到另一块屏幕。而这样的生活,也导致许多疾病接踵而来。且不说眼干、眼涩、近视等问题,睡觉之前,不玩会儿手机就失眠。长期低头的人,会引起颈椎酸胀,还会出现颈椎不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失明。韩国专家也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患上"数码痴呆症",出现记忆力、专注力下降等早期痴呆症的迹象,严重者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2 校园"低头族"的成因分析
(一)盲目从众,进而攀比的心理
"低头族"把智能手机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这种"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玩儿我也玩儿"的心理无疑为手机电脑依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人都是社会化的人,极少有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中。
(二)掌握最新资讯,与同学有话可"侃"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条新闻或者事件通常是在网络上传播得最快,那么这种信息更新极快的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着信息堆叠或者遗漏的压力,谁都不想自己成为落伍的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到大家的话题中,娱乐、八卦等等。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信息获取欲望,渴望通过对信息的最快最多获取来减轻信息爆炸时代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机的便捷高效性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三)对生活没有规划,渴望排遣孤独和茫然
我们生长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让大学生茫然无措。学生们自出生就有父母的管教,来到大学后,突然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管教,就缺乏了自制力,随心所欲,形成散漫的个性。不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恋、学习不顺利等类似的事情就会影响学生脆弱的心灵。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些社交软件来排解孤独,宁愿拿着手机刷屏也不愿敞开心扉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促膝长谈,与父母老师面对面地交心。
3 校园"低头族"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心理疏导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因此,从"低头族"的心理上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学生本人要积极配合,学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正式手机、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正确位置,摆脱盲目依赖、保持健康心理。合理制定手机、电脑使用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同时,家长、老师以及同学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更多心理上的慰藉。
(二)学生自我强化
每天计划好一个时间段,专门用来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等等。类似的在玩手机的特定时间段里,"低头族"们尽情的宣泄他们的情绪,释放他们的压力,一旦过了这个时间,不允许玩手机,并且要有专门的监督人,以达到最佳效果。心理学上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就是发现自己一天天小的进步。例如今天我刷了两个小时,明天我争取只刷100分钟,日积月累,直到自己的行为得到改善。
(三)寻求替代法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像低头玩手机一样,能为你带来同样快乐与满足的活动。与同学好友走出寝室,感受自然世界,享受现实生活中的乐趣,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一旦我们发掘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比如某项运动,那么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那是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毕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只有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我们才会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经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案例探析华生行为疗法与现实主义西方心理学史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