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据锂电池的总反应式Li+MnO2=LiMnO2,失电子的金属Li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故A正确;
B、根据锂电池的总反应式Li+MnO2=LiMnO2,失电子的金属Li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故B错误;
C、MnO2是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故C错误;
D、锂电池是一种体积小,储存能量较高的可反复充电的环保电池,故D错误.
故选A.
锂电池电动车所属新能源电动车,除了电池轻便,还有以下优点:
1、 能量高,密度高,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构造和化学属性,同等蓄电量的锂电池大约只有铅酸电池质量的五分之一,锂电内部化学活性更高,能量储存性能更强。
2、 无记忆效应,锂电池可以做到随充随放不会影响电池的容量,较短的时间就能充满电。
3、 绿色环保,无污染,锂电池是新型环保电池,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石油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锂电池必将成为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
4、 循环寿命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一般在(2000次)5年以上。
5、 市场开发潜力十大,锂电池具备优良的性能,在大型纯电动车应用方面很具优势。
扩展资料:
锂电池电动车也有劣势:
1、 安全性,目前市场真正完全掌握锂电池全周期技术的厂家还不是很多,很多核心技术还有待攻破,尤其是电池安全这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成本高,价格贵,一直以来,阻碍锂电池无法取代铅酸电池的核心原因就是锂电池的成本高。只有锂电池应用技术成熟,市场销量加大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价格才会有所降下来。
3、 动力性能有待提高, 锂电池比起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方面耐波动的能力差,对于目前大功率车来说,不能有效采用锂电的一大症状也就在此,导致耐用性下降。
AD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Li是负极,失去电子,A正确,B不正确;二氧化锰是正极,得到电子,C不正确;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注重,D正确,答案选A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AD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MnO2(锰离子得电子),1mol的MnO2(87g)反应可以得到1mol的电子(6.02*10^23个)
87g的MnO2消耗产生电量1.60*10^(-19)*6.02*10^23=96320库仑
产生5库仑电量需要MnO2的量=5/96320*87=4.52*10^(-3)g
所以选C。
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MnO2=LiMnO2,若该电池提供5库电量(不计损耗),电子电量1.60×10-19C,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5C1.60×1
0?19C
NA=5.19×10-5mol;MnO2~LiMnO2~e-,计算消耗正极材料为MnO2物质的质量=5.19×10-5mol×87g/mol=4.52×10-3g;
故选C.
C
n(e - )==5.2×10 -5 mol,正极反应MnO 2 ~e - ,则n(MnO 2 )=5.2×10 -5 mol,m(MnO 2 )=5.2×10 -5 mol×87 g·mol -1 =4.52×10 -3 g。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Li属于单质,故锂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Mn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根据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锂在化学反应中易失一个电子,化合价显+1价,因此在LiMnO2中,锂元素显+1甲,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y+(-2)×2=0,则y=+3.
故答案为:0;+1;+4;+3.
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MnO2=LiMnO2,若该电池提供5库电量(不计损耗),电子电量1.60×10-19C,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5C1.60×1
0-19C6.02×1
023=5.19×10-6mol;MnO2~LiMnO2~e-,计算消耗正极材料为MnO2物质的质量=5.19×10-6mol×87g/mol=4.52×10-4g.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