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书法印章

时间:2023-12-11 17:25:57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书法印章》,下面是详解!

书法作品加盖印章有什么讲究

1、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

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2、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盖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

刚开始学,只要姓名章就够了,等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怎么盖闲章即可。

3、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4、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5、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

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扩展资料

印章真伪辨别:

1、所需鉴别的印迹,只要与已知真迹印章大小一致,印文的文字笔画位置一致,基本上就可以了。

2、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其印章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如果印章很差,则有赝品的可能。印章的艺术水平,主要从书法、章法、刀法上来辨别,特别是文字上不能有错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写错字,用错字的现象。

3、鉴别印章还要看印泥的色泽,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是鲜艳的,但它还会有饱经岁月,历尽沧桑的变化,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印泥由朱砂制成,朱砂颜色稳定,但历久的印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变化很小。黄金性能是稳定的,但新制品的黄金与传世多年的黄金还是会有所不同。所以古代书画上印章的色泽不可能与现代人作品上的印章色泽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章

书法印章怎么用

最近有个大赛,我是个中学生,书法还可以,但我没有书法印章我也不明白书法印章这一回事,给我讲讲吧,印章应该刻些什么?我想去店里买个印章……印的时候有啥讲究的……原谅我,我什...

最近有个大赛,我是个中学生,书法还可以,但我没有书法印章
我也不明白书法印章这一回事,给我讲讲吧,印章应该刻些什么?
我想去店里买个印章……印的时候有啥讲究的……
原谅我,我什么都不晓得
软笔展开

就是书法作品完成后,盖上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即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

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种类及用途: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2、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3、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4、压角章 ;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5、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6、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书法印章刻什么?

比如说我叫王羲之,我想要刻书法用章,我刻了一方闲章“墨趣”,还要刻两方落款用的,一方是“王羲之印”还有另一方可以刻“王氏”吗?还是刻什么?先说一下,我没有字,也没有号。我...

比如说我叫王羲之,我想要刻书法用章,我刻了一方闲章“墨趣”,还要刻两方落款用的,一方是“王羲之印”还有另一方可以刻“王氏”吗?还是刻什么?
先说一下,我没有字,也没有号。
我不是叫王羲之,,比喻而已展开

一般刻三枚章就够了。

1、引首章:大都刻你自己的志向。

2、名章:刻你的名字+书。

3、姓氏章:刻你的姓氏,如王氏。

扩展资料:

书画作品上落款盖印,是非常讲究的,不能随随便便落款盖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印比字大是不可以的。

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大幅作品盖大印,小幅作品盖小印,理所当然。

二、数量宜少

印数不宜过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三、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帖。

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

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如果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有点喧宾夺主了。特别注意: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厘米比较适中;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

四、轻重权衡

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画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分量较轻,白文印分量较重。

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

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五、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

所谓:“宝马配英雄 红粉赠佳人”,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

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

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引首章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1、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2、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盖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刚开始学,只要姓名章就够了,等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怎么盖闲章即可。

3、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扩展资料

含义

(1) 图章;(2) 图章印出的的痕迹

出处

(1)图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记·孝武本纪》:“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后汉书·公孙述传》:“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又惭次学到作画游戏,勾股占验,甚至镌印章。”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因为寄书要挂号,收信人须用印章的。”

(2)图章印出的痕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悬画佛一轴……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参考资料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_百度百科

书法应该刻什么印章?

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你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

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扩展资料: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

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印章

请问在写毛笔书法的时候,盖印章都是有什么规则吗?

有的在前面盖,有的在后面盖,有的是盖的两个或者三个,请问有什么规则吗?谢谢能大体的给我讲讲吗?谢谢你了,我是刚刚入门,对这不是很了解,我就是想了解一下里面的规则。...

有的在前面盖,有的在后面盖,有的是盖的两个或者三个,请问有什么规则吗?谢谢
能大体的给我讲讲吗?谢谢你了,我是刚刚入门,对这不是很了解,我就是想了解一下里面的规则。

书画用印章,主要分为三类:一、作者本人的印章。二、题跋人的印章。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一、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二、闲文、吉语、警句印。三、收藏、鉴赏印。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

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也有盖在书画最显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权威,如乾隆、嘉庆皇帝等。

鉴赏书画,主要从作品的风格、笔墨、色彩、构图、章法、画法、印章、纸张、装裱、题跋等方面来观察,其主要的方面还是书画的本身及书法、印章。

扩展资料

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其印章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如果印章很差,则有赝品的可能。印章的艺术水平,主要从书法、章法、刀法上来辨别,特别是文字上不能有错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写错字,用错字的现象。

鉴别印章还要看印泥的色泽,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是鲜艳的,但它还会有饱经岁月,历尽沧桑的变化,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印泥由朱砂制成,朱砂颜色稳定,但历久的印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虽然变化很小。黄金性能是稳定的,但新制品的黄金与传世多年的黄金还是会有所不同。所以古代书画上印章的色泽不可能与现代人作品上的印章色泽相同。

还有一些古书画上的印章,找不到真迹作品上的印迹来参照。这就要从印章的篆刻水平上来分析,是否与书画作品的时代风格相一致,还要从印章的新旧程度和内容上来分析。如果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还要从印章以外的各个鉴定方面综合评定,最后得出结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材质

书法印章的位置

四尺整张40个字,落款四个字,印章盖在哪里?...

四尺整张40个字,落款四个字,印章盖在哪里?

【书法印章位置】
1、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

2、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

3、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印章盖章原则】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 盖二印时候,同形印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8.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9.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0.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1.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2.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3. 盖二印、刀法各异,不可匹配。

14.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15.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6.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左右即可。、

17.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 适中。

18.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之物,特殊情形例外。

19.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0.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1.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2.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23.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24. 图章盖印泥时,手势宜轻,轻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匀,乃盖於纸上,须将印持正按下,切勿动摇,纸下宜垫以薄书一本。

25. 图章宜随用随揩,放置好,以免积垢,而影响色泽。

扩展内容:

印章在最初的时候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与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可以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之处,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的作用;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印章,但是不能杂乱而影响整个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章

书法的印章一般是什么样的

比如字体,章的材质,大小有规格吗?什么样的材质好,比如玉,玉上需要有什么装饰吗,如是木制的要用什么木。字应该写什么字,写自己的名字吗,还是用别号,一般用几个字和书画能用一...

比如字体,章的材质,大小有规格吗?什么样的材质好,比如玉,玉上需要有什么装饰吗,如是木制的要用什么木。字应该写什么字,写自己的名字吗,还是用别号,一般用几个字
和书画能用一个章吗?
谢谢大家回答!
回复4楼,我就是不专业不懂才问的嘛。展开

1、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印章的种类一般有战国玉溪、秦印、汉宫印、汉私印、将军印,汉玉印等。

2、通常一副作品的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

3、好的章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

扩展资料:

印章的用法:

在末尾落款时用的,在“某某书”的下面,比较规范,可以说都是正方的,印有作者姓名,比如“某某某印”或“某某之印”。
注意:关于印章的大小,如果就想刻两枚印章,想想自己的作品一般都是多大的,再做考虑,落款的字最好与底下的印大小匹配,否则很不搭调。

参考资料:

中国印章网

书法印章应该印在哪里啊?

我有两个印章一个是我的名字一个印有我的别号先印哪个啊?是印在落款的旁边还是下面啊?帮帮忙!!!!!!快点啊~~~~~~~~~~...

我有两个印章
一个是我的名字
一个印有我的别号
先印哪个啊?
是印在落款的旁边还是下面啊?
帮帮忙!!!!!!
快点啊~~~~~~~~~~

印应该是印在落款的下方的。应该先印名章,再印别号。

落款一般是一枚朱文印、一枚白文印。应遵循先朱后白的原则。一般朱文印是姓名印,白文印是书斋印。位置应盖在落款的下面或落款的左下方(略侧的位置)。姓名和别号最好不要同时钤印上。如果要同时钤印,则姓名印在上,别号印在下。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应该拥有自己的书斋印。如果章法需要的话(如上面留有空白),可在开篇的第一、二字中间加盖一枚引首章。引首章的文字要和文章书写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是长形或随形印。

扩展资料:

落款知识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落款

书法作品如何盖印章?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 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 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 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四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就是一种刻印材料,称溧阳石的。如有机会,可找些来试试。
以下是书画作品盖章的原则: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3.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8.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9.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21.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22.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 比较适中。
23.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 适中。
24.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5.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6.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27.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8.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9.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30.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体,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31.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32. 贮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乾燥。又铜锡银漆器犀象及石制者,皆不相宜。
33. 每隔十日或半月,以骨签翻调一次,因砂体下沉,油性浮上,故须常调使之匀和也。
34. 图章盖印泥时,手势宜轻,轻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匀,乃盖於纸上,须将印持正按下,切勿动摇,纸下宜垫以薄书一本。
35. 图章宜随用随揩,以免积垢,而影响色泽。
36. 印泥用过后,即须将缸盖盖好,防尘埃侵入,有损色泽。
以上是几个绘画创作后的关键所在,一盖错章,艺术品就要折扣和逊色不少,这也是绘画写书法的基础知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