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中产阶级标准,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3-12-10 19:41:02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

1、职业,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

2、人均或者家庭收入,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个人或者家庭收入标准不同,划分也就不同,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

扩展资料: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
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平均工资收入不高,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处于平均数以下,社会分配格局还远不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橄榄形”,而是底部偏大、中上部偏细尖的“金字塔形”,据此,苏海南认为,不宜简单套用国际上确定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产阶级

2019年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准是怎样的?

1、最少要有房有车,而且房贷或者车贷金额只能占据你收入的一小部分,当然没有房贷和车贷的话更好。
2、必须有一点存款,最少要50万元起步。
3、每年的收入最少也要20万起步。
4、良好教育背景与较高社会地位。
5、追求健康生活。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要求会比较高,但是在我认为如果达到了前三点,在目前国内应该可以说活得会比较轻松,压力没有那么大,中产阶层在个人认知里应该也是属于半财富自由的人群,而不是一年只有几万收入,活得压力山大。

中产阶级标准

新中产阶级还是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必须要在所在的城市拥有一套80平方米以上的不动产,以及10万元以上的家用车。这是最起码的安全感。至于年收入,15万元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分界线。当然,是从职场上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所获取的报酬,而不是富二代用老爸留给自己的零花钱赚出来的利息。

在预期将会改善的因素方面,“资产价值”、“可支配资金”和“家庭生活”位列中国内地中产阶级的前三选择,然而,他们对“健康”、“休闲可用时间”、“居住地周围环境”的改善信心度较低。高达接近七成(69%)的中国内地中产阶级把健康列为首要人生目标,随后才是“愉快的婚姻或关系” (47%)、“成功的职场生涯” (40%)。

扩展资料:

中国内地中产阶级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有较高期待,但对理财工具合理配置概念较弱,更多寄希望于子女赡养。”参与这一调查的友邦保险分析认为,中国内地地区中产阶级对于未来的乐观程度最高,体现了中国内地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地区带给受访者的信心。但他们对财务发展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理财规划程度偏低。

相较其他北亚区市场,在长期财务规划、紧急事件储备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也缺乏明确的财务储备计划和行动,对理财工具合理配置概念较弱。值得提出的是,但仅靠积极投资,或运气来进行财务规划,将使内地中产阶级在遭遇经济震荡,或下行周期时面临巨大潜在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产阶级

2019年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准是怎样的?

1、最少要有房有车,而且房贷或者车贷金额只能占据你收入的一小部分,当然没有房贷和车贷的话更好。
2、必须有一点存款,最少要50万元起步。
3、每年的收入最少也要20万起步。
4、良好教育背景与较高社会地位。
5、追求健康生活。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要求会比较高,但是在我认为如果达到了前三点,在目前国内应该可以说活得会比较轻松,压力没有那么大,中产阶层在个人认知里应该也是属于半财富自由的人群,而不是一年只有几万收入,活得压力山大。

在中国,中产阶级是什么意思?什么等级?什么经济标准?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或阶层);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且大部分人的财富是以家庭为单元拥有的,所以中产阶级主要由“中产家庭”组成。

中产阶层的主要等级来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发展正常的中产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并有较强职业能力的“贫二代”,以及少数“返贫”的“富二代”。

目前没有统一的经济标准。

扩展资料

一、中产阶级的定义

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品质民主的前提条件。中二代,是世界各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来源(中一代,大多为自身的发展而错过了创新年龄;富二代,大多只图享受而缺乏进取心)。

二、中产阶级两大划分误区

误区一:以职业评定中产

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误区二:以收入评定中产

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三、中产阶级的基本标志

1、通过提供知识来获取收入,或者通过经营小规模生产资料来获利;

2、拥有满足人们安稳生活需求的资产,如:房、车、存款;

3、能够完全满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费能力;

4、具有较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5、没有资产阶级的巨大财富,也没有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

6、对安稳的社会环境有强烈的依赖,群体利益受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的影响较大。

参考资料:光明网-中产阶级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当代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 中产阶级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 中产阶级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50年。   中国近30年来,在经济上和GDP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强。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中产阶级标准指的是什么?

1、通过提供知识来获取收入,或者通过经营小规模生产资料来获利。

·2、拥有满足人们安稳生活需求的资产,如:房、车、存款。

·3、能够完全满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费能力。

·4、具有较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5、没有资产阶级的巨大财富,也没有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

.6、对安稳的社会环境有强烈的依赖,群体利益受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的影响较大。

可以说,中产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学习、努力、科学研发从而掌握管理权、科技专利等等进而掌握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一群人。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

扩展资料: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贫困阶层比重越来越小,“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改革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

但在改革争论中,有的人采取简单的社会两分法,煽动社会弱势群体对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其他所有群体进行攻击,混淆了“中产阶级”与“权贵”和腐败分子的本质区别,这将对“市场化改革”、现代法治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中产阶级”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只要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富起来,那么对这种富裕就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这种富裕也进行排斥和打击,那么现代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当然,对那些依靠非法和巧取豪夺手段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则要毫不留情地进行限制和打击。

总之,要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产阶级”合法致富和发展,使“中产阶级”成为推进改革的中坚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是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

1、职业,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

2、人均或者家庭收入,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个人或者家庭收入标准不同,划分也就不同,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

中国中产阶级标准是什么

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还没一个准确的定义,收入只是一个指标,但具体为多少钱才算中产,却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各个城市的收入标准不一,在小城市月入5千就算不错,月入1万就算高收入,但在大城市,月入1万只是保证基本生活质量。在小城市,月入一万,在政府或国企当个中层领导,就算很风光了,有房有车有地位,妥妥地算当地中产。但在上海之类的大城市,这行吗?所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因此我国现阶段几乎不存在外国人称做的所谓的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说收入介于社会顶层和底层之间就算中产阶级的话,那么原始社会就存在着大量中产阶级了。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应该指的是能够完全无压力地满足现代社会中一切物质与精神生活,并具备解决绝大部分突发事故的能力。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目前有95%的居民尚在温饱线上下挣扎。只能说,由于国情,我国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只是零零星星地有那么几个中产者罢了
补充一点:
我国目前自称中产阶级的人群之中,绝大部分都把中产阶级这个概念理解得很主观。我遇见过一些每年有1500万左右进账的小企业主,他们自称刚入中产阶级的门。而身边不少年薪10万左右的白领也自称中产阶级。但是在真正的中产阶级眼中,他们只是无产阶级。如果把这部分人从中产阶级中划出去,我国的中产阶级所占人口比例少得可怜。“中产阶级”这个称号,对于年薪10万的这部分人来说仅仅是个安慰奖。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6年12月13日发布的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报告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指那些年收入介于巴西和意大利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人群(分别约为4000美元和1.7万美元)(3万元--12万元人民币)。“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
简单说中国的中产阶层要有新“三大件”——房子,车子和票子,这票子最低人均年收入也要3万元人民币吧。可最新公布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3元可忽略不计)离最低的中产阶层的人均年收入标准还差一半。城镇人口占全国45%,陆学艺的中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22%~23%,那意味着中国城镇中有50%是中产阶层,这可能吗??在我看来,有房子有车且个人年收在3万元这一最低标准的人,只占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就占全国人口的10%--12%,除非你按中国特色再降低标准,(就像将贫困线标准降低以掩盖全国贫困人口的实际数量一样)。
当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产阶级比例会高些;但中小城镇必竟占绝大多数。中国特色的房奴,在每年还贷后年收入还能保持在3万元以上的也应算中产阶级。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