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分子动理论,什么是分子动理论?

时间:2023-12-06 21:29:08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什么是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kinetic theory of molecules)是研究物质热运动性质和规律的经典微观统计理论。它认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以下统称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处于不停顿的无规律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分子动理论通过对大量分子求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宏观量与相应的微观量平均值的关系,用以定量说明物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性质以及扩散、热传导、黏滞性等的微观本质。分子动理论主要应用于气体,也称为气体动理论。

扩展资料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10-10m)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典型事例是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均为间接体现)。布朗运动表面体现了宏观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实际反映出微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6、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一共三条: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和化学中的分子的含义不一样:物理中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粒都称为分子)
(2)(由扩散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距离——由于分子运动,所以有分子动能。)【由宏观现象反映微观特点的研究方法,由相应的微观特点,决定分子具有相应的能量】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也由相应的宏观现象反映,如拉伸物体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引力,压缩物体也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斥力),由于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即对应说明分之间有分子势能。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人们从分子运动的微观模型出发,给出某些简化的假定,结合概率论和统计力学的知识,提出了气体分子动理论(kinetic theory of gases),其主要如下: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10-10m)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典型事例是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均为间接体现)。布朗运动表面体现了宏观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实际反映出微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6)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越大,引力和斥力都越小;分子间距越小,引力和斥力都越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合力在0~r时表现为斥力,在r~∞时表现为引力(r为引力等于斥力的临界点)。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一共三条: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物理学中的分子和化学中的分子的含义不一样:物理中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粒都称为分子)
(2)(由扩散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距离——由于分子运动,所以有分子动能。)【由宏观现象反映微观特点的研究方法,由相应的微观特点,决定分子具有相应的能量】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也由相应的宏观现象反映,如拉伸物体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引力,压缩物体也需要力,说明分之间存在斥力),由于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即对应说明分之间有分子势能。

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1、由大量分子、原子(以下统称分子)组成的。

2、这些分子处于不停顿的无规律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原理:通过对大量分子求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宏观量与相应的微观量平均值的关系,用以定量说明物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性质以及扩散、热传导、黏滞性等的微观本质。

运用:分子动理论主要应用于气体。

扩展资料:

分子动理论的提出:

1678年R.胡克提出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结果。1738年D.伯努利据此导出了压强公式,解释了玻意耳定律。1744年M.罗蒙诺索夫提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这是气体动理论的萌芽时期。

19世纪中叶气体动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它的奠基者是R.克劳修斯、J.麦克斯韦、L.玻耳兹曼。1858年克劳修斯提出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并导出相关公式。1860年麦克斯韦指出,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并未使它们的速度趋于一致,而是达到稳定的分布,导出了平衡态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速度分布。

后来,他又建立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1868年玻耳兹曼在麦克斯韦分布中引进重力场。70年代玻耳兹曼引入非平衡态的分布函数,用它定义一个H函数,证明在平衡态H达到最小(H定理),进而揭示了熵的统计意义。他还完成了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 。此后,H.洛伦兹把输运过程的数学理论用到金属中的电子,得到重要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体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有哪些事例

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红或红墨水从水底扩散到全杯,二氧化氮与空气等等

分子动理论和分子热运动有什么不同

你说的分子热运动是指热运动扩散吧,算是分子动理论的子集,包含在里面,分子动理论范围比较大

如果你说的是热力学,那就算两个方向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