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了

时间:2023-12-05 20:59:47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了解这一规律在医学实践中有何意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进入外环境,被吞噬细胞吞噬,露出特异性抗原。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
有部分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
在二次免疫时,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医学意义是什么?

1、初次应答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浆细胞并合成和分泌抗体。在潜伏期,抗原被识别和加工,此期的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分化,持续的时间与抗原的性质及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例如菌苗经5-9d,血液中就有抗菌抗体出现;而类毒素则需2-3周后才合成抗毒素。潜伏期之后,抗体浓度呈对数增长,进入对数增长期。继而经历了稳定状态和衰退期,抗体水平迅速降低。上述各期的持续时间长短都与抗原性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讲,初次应答所产生的抗体量不多,持续时间也短。TD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数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如在预防接种或自然感染后,最后出现的是IgM,其消失也快,在血中字持续数周至数日。其次出现的是IgG,在IgM接近消失时,IgG达高峰阶段,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IgA出现最晚,常在IgM和IgG出现两周以至1-2月后才能在血中测出,其含量也低,但持续时间亦较长。
2、再次应答
在第一次接受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一定量抗体后,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再次接种相同抗原,开始时原抗体量稍有下降,称为负相期。可能是由于一部分原有的抗体被再次进入的抗原所结合;从而暂减低了抗体,但短期内抗体量迅速增加,可比原来抗体量高数倍至数十倍,以IgG为主,在体内持续时间也长。IgM很少增加。
回忆反应是再次应答的特殊形式,发生在机体对抗原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消失后,再次接触抗原物质,使已消失的抗体再度出现,并迅速达高峰。这是由于原刺激在体内留下的免疫记忆细胞保留了原来的抗原信息。若后来刺激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完全相同或仅载体决定蔟相同),则为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系指第二次接触的抗原与初次不同,所引起的抗体上升是短暂的,短期内即复下降。
上述规律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初次接种疫苗须在疾病流行前数周进行,并一般应接种2次以上;应用血清学试验诊断传染病时,需在疾病初期和晚期采两份血清,以动态观察,若第二次血清抗体水平比第一次高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进入外环境,被吞噬细胞吞噬,露出特异性抗原。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
有部分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
在二次免疫时,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的再次应答

特点
①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血液中即出现抗体 ②产生的抗体浓度高 ③在体内持续时间长 ④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高,以IgG为主。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是?

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初次应答:当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时,需首先刺激有限的特异性细胞克隆繁殖才能达到足够的反应细胞数,表现为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检出抗体。
(2)再次应答: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原有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体效价迅速增加,并活化记忆B细胞

抗体产生规律对指导临床实验有哪些重要意义?

从以下几个方面: 1、潜伏期长短不同,初次应答潜伏期较长,再次应答潜伏期显著缩短 2、抗体种类不同,初次应答产生最早的抗体为IgM,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而IgM很少。 3、抗体量不同,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总量比再次应答产生抗体含量少量。 4、抗原不同,初次应答为TD和TI抗原,再次应答为TD抗原。 5、抗体亲和力不同,初次应答低,后者高。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