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感染是目前发现最主要的导致先天性残疾的生物因素之一。由于受风疹病毒感染的胎儿常常有多个组织的损害,故被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最常见的为三联症(耳聋、白内障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风疹病毒感染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妊娠早期。据研究报告,孕妇在妊娠第1个月患风疹,婴儿先天性残疾的几率高达50%;妊娠第2个月患风疹,婴儿先天性残疾的几率为22%;妊娠第3个月患风疹,婴儿先天性残疾的几率为6%;妊娠4个月后感染风疹,导致婴儿先天性残疾的机会将更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有些感染了风疹病毒的婴儿并不是出生后立即出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症状,而是在出生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预防风疹病毒感染是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重要措施。未患过风疹者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接种风疹疫苗。用灭活风疹病毒疫苗进行接种可产生免疫力。接种疫苗后至少应避孕3个月,以免疫苗在孕早期导致感染。如已经怀孕,就不应接种风疹疫苗,以免发生胎儿感染。
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的孕妇应在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如发现胎儿已经感染或畸形,应当考虑补救措施。
风疹感染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一般所收的风疹是指后天感染。先天感染则称为先天风疹综合征。先天性风疹综合症是风疹病毒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溶解、胎盘绒毛炎等引起胎儿损伤的。为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感染,而造成的各种先天性畸形。常见的有失明,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先天性心脏缺损;和小头畸形及智力发育障碍等。较少见的有小眼、青光眼、不语症、大脑瘫痪、腭裂等。可伴有拒食、软弱、呼吸不规律。出生后六个月内可出现紫癜、贫血、骨炎、肝炎、胰腺炎、肺炎、脑炎、心力衰竭等症。轻症者可仅有暂时性皮疹。先天性风疹患儿可长期带病毒,影响其生长发育,应早期检测视、听力损害,给予特殊教育与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病目前暂无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高危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妊娠期如有疑似风疹感染者,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并监察追踪,以防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胎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小儿呼吸异常是某种疾病产生的一种症状表现,它反映的疾病往往比较危重,万万不可忽视。
较常见的小儿呼吸异常有呼吸急促、呼吸深慢、呼吸节律不整和呼吸困难(鼻翼扇动、胸骨上凹、肋间隙和剑突下窝吸气时凹陷)等。若呼吸急促,持续时间每分钟超过70次,多为呼吸系统感染所致;若呼吸缓慢,持续时间每分钟15—20次,为呼吸衰竭的表现,提示病情严重而危险;若呼吸增快,还有鼻翼扇动和“三凹”症状,说明孩子呼吸困难,继续发展会出现皮肤颜色变暗,口周紫绀,甚至出现呻吟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表明病情正在进一步恶化,要立即去医院检查,否则有生命危险。
有此新生儿身上散发出一些奇怪的味道,如烂白菜昧、脚汗味、猫尿味等。而年轻母亲对这些怪味的来源认识不清,往往忽视婴儿身上的怪味。其实,若这些怪味是从婴儿身上散发出来的,便是婴儿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先天性代谢疾病与遗传有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某此酶或结构蛋白的缺陷,使体内氨其酸或有机酸代谢发生障碍,产生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在新生儿身体内,并通过汁、尿排出,散发出各种怪味。例如,枫糖尿症患儿可散发出枫糖味、烧焦糖味、咖啡味;苯酮尿症患患儿可散发出耗子尿味;蛋氨酸吸收不良症患儿可散发出啤酒花烘炉气味;高蛋氨酸症患儿可散发出煮白菜味或腐败黄油味;焦谷氨酸血症患儿可散发出汗脚味。这些代谢病最后都会导致小儿发育障碍及痴呆。代谢病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危害严重,一旦延误,便难以挽回。所以父母不要忽视新生儿身上的怪味,发现怪味后应求医检查,对症治疗。
不给新生儿洗澡的习惯在一些地方很普遍。他们认为,给新生儿洗澡会使孩子着凉受风、得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新生儿皮肤娇嫩,防御机能差,加上新生儿出生后,全身皮肤覆盖有一层胎脂,易分解为低级脂肪酸刺激皮肤而发生炎症等。一旦皮肤受损,细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清情皮肤是新生儿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件事,而清洁皮肤的最好办法是洗澡。
经常洗澡不仅能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而且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进食欲,有益睡眠及促进薪生儿的生长发育。洗澡是除母乳喂养之外,又一次增强母子亲情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趁洗澡时,可以全面观察小宝宝全身情况,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一般新生儿生后1~2天就可以洗澡,洗澡时间最好安排在吃奶以前。吃完奶后小儿容易睡觉,即使不睡,吃奶后洗澡易使小儿吐奶,引起不适。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于受精后第5~6天埋入子宫内膜,至受精后11~12天完成。在孕酮的作用下,卵巢卵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排卵受到抑制,子宫内膜发育成蜕膜,月经周期停止。因此,怀孕后不应有阴道流血,一旦出现阴道流血,应进行检查。
孕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是先兆流产、宫颈糜烂、宫外孕或葡萄胎,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宫颈糜烂引起的出血和先兆流产的出血在出血量、时间、颜色上很难鉴别,所以要到医院检查。
宫颈癌也可能引起孕期阴道流血,但发生率很低,可通过孕早期宫颈涂片早期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过度的性生活,吃巧克力过多,吃辣椒、桂圆等热性、刺激性食物都会加重出血症状。
新牛儿出生以后、肠胃就在不停地蠕动关,当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时,肠蠕动就会加快,内脏肌肉呈陈发性强烈收缩,因而发生阵发性腹痛。新生儿则表现为一阵阵哭啼,进食减少,腹淀便稀,使中常常有奶辨。由于寒冷的刺激,男孩易发生提睾肌痉挛,使睾丸缩到腹股沟或腹腔内,即人们常说的“走肾”,这时婴儿腹部疼痛转剧,表现为烦躁啼哭不止。
因此,不要忽视对新生儿平时腹部的保暖,即使是夏天,也应防止新生儿腹部受凉,不要让宝宝光着身子睡觉和玩耍,应用单层三角巾护腹,在农村穿兜肚就是很好的护腹办法,冬天应用棉围裙护腹。
绝大多数的新生儿要到出生后1天半才开始有尿,实际上1天半无尿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新生儿肾脏发育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按体表面积计算仅为成年人的1/4~1/2,不能一下排出较多的尿;另一方面,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发出很多,出生后摄入水又太少,身体因此而严重缺水,尿自然就少,短时间内不排除是正常现象。
但是,新生儿无尿的时间如果超过两大,补允5%葡萄糖液后还不排尿,就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肾及泌体系统有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再忽视待尿。
产妇坐月子中保养的内容很多,大体上包括以下5个方面:
身体保养:产妇要注意身体,以恢复妊娠和分娩对体力的消耗,以保养和恢复元气。
饮食保养:产妇因产后脾胃虚弱,必须注意饮食调理,要多进食富含高蛋白质的营养食物和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身体虚弱者,还应适当搭配一些药膳,并要忌食过咸、过硬、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精神调养:产妇为了早日康复,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刺激,不要生气,不要发怒,不要郁闷,不要惊吓。
环境调适:要注意保持室内寒温适度,预防寒湿热的侵袭,并保持通风照阳,空气新鲜。
讲究个人卫生:产妇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证身体清洁卫生,勤换洗衣服,防止感染疾病。
受精卵的正常受精部位是输卵管,通过游走,最后着床在子官腔内,子宫腔为受精卵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空间和丰富的血供。受精卵因某些原因在子宫腔外“安营扎寨”就叫宫外孕。95%的宫外孕在输卵管,也有在卵巢和腹腔的。其主要原因是输卵管狭窄或功能不全,导致受精卵不能进入子宫腔,而在输卵管等部位发育,但这些部位血供差,组织薄,不适于妊娠,容易剥离流产或者破裂出血,严重者还能危及生命。
停经、阴道流血、腹痛下坠是宫外孕的典型表现。如果下腹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肛门下坠或者有大便感,说明可能有内出血,是危险之兆,应及时就诊,不能延误治疗。在此提醒孕妇注意:
当妇女下腹痛时,尤其是孕妇出现腹痛时,一定警惕宫外孕。
宫外孕是比流产更严重的疾病,随着胎儿长大,输卵管会破裂而引起大出血。不仅胎儿保不住,更重要的是威胁母亲的生命。
当出现停经、月经明显少于以往月经、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征象时,就要去看医生,因为宫外孕的症状不很典型,病人要把发病以来的细节仔细向医生讲明,让医生帮助你判断是不是患有宫外孕。
宫外孕也易和其他一些腹痛的毛病相混淆,应注意区分。肠套叠的症状是阵发性的剧烈腹痛,大便带血;阑尾炎产生的疼痛是从上腹部开始,逐渐移至右下腹,可伴有发热;肠扭转的症状是突然出现腹痛。腹胀;胆石症的症状是右上腹痛,有胆结石的历史。而官外孕产生的疼痛症状是下腹剧痛,可偏于一侧,伴有失血的征象。
应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宫外孕,否则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如何早期发现宫外孕呢?已婚育龄妇女一旦月经超期,发现不规则阴道流血,伴有剧烈的下腹一侧疼痛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断治疗,不要耽误时间,以免流血过多而危及孕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