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怎样平息

时间:2023-12-05 01:11:29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怎样平息的?

1994年4月6日凌晨,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邻国坦桑尼亚参加完和平谈判后,其座机在返国途中被不明飞弹击落,机毁人亡,胡图族激进分子迅速掌控卢旺达政府。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胡图族激进分子因为不满哈比亚利马纳准备与图西族政党签订权力共享协议而制造了这起暗杀。随后,他们依照计划开始杀害胡图族温和派政治人物和图西族领袖,然后他们试图消灭整个图西族。据估计,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将近100万人被屠杀,这堪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杀。直到图西人领导的军队赢得了这场内战并开始掌权时,大屠杀才被制止。
造成卢旺达内战和部族大屠杀的原因十分复杂。卢旺达部族矛盾由来已久。历史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 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截至1990年10月,流亡国外的难民多达50万人,原本和睦相处的两部族反目成仇。这次内战便是部族矛盾长期蓄积的恶果。

另一方面,这次卢旺达部族仇杀也是一场争夺土地的战争。卢旺达独立时人口仅有300万,到内战前夕已增至800万,而国土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作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卢旺达许多农民无地可种,难以谋生。在此情势下,流亡国外的难民要回国,而国内居民又担心危及自身生存而反对,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但卢旺达内战悲剧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西方鼓吹的“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1990年10月,卢旺达内战初起之际,西方以停止援助相要挟,迫使当时的总统宣布实行多党制和西方式的民主,并于1992年4月吸收反对党组成多党联合政府。没想到,勉强移植的西方多党制民主模式,非但没有带来稳定繁荣,反而使党派斗争进入政府决策机构,政府的施政能力被大大削弱,各类矛盾加剧,全国局势早已近于失控状态。

卢旺达大屠杀留下了深刻教训,引发了人们对安理会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效性以及国际社会在预防此类屠杀事件中的责任等问题的沉重反思。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导火线: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吉佳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都罹难。有传闻击落客机的人便是图西族游击队。

过程: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

卢旺达大屠杀怎么平息的?

三方面
首先,经历了几个月后,杀人者也疲劳了,原先的劲头也过了,开始退潮了
其次,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扩大其行动授权,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
其三,同年(1994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族政府。200万胡图族人,其中一些屠杀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是怎么平息的

最后是联合国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才平息了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

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扩大其行动授权,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

扩展资料:

事件影响

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

直接导火索是总统专机失事。

1994年4月6日,载着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该事件立即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

1994年4月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

在当地媒体和电台的煽动下,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

扩展资料:

大屠杀是长期殖民统治种下的一个恶果。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的两大部族,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85%和14%。在欧洲人来到卢旺达之前,胡图、图西两个部族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

殖民主义者在卢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在两大部族之间轮番制造矛盾,从而埋下两者不和的种子。20世纪60年代以前,图西族占据统治地位,拥有绝大部分土地。

1959年,胡图族掌了权,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许多图西族贵族只好逃往邻国。1962年卢旺达独立,独立前后就发生过多次部族仇杀,造成大批难民外逃,部族矛盾进一步加深。

1990年10月,侨居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与胡图族政府军又爆发长达3年的内战,双方虽于1993年8月签署了和平协定,终因积怨太甚而未能得到正实施,进而在1994年总统遇难时再度爆发全面内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卢旺达大屠杀,谁之过

是什么原因引起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当时国际社会为什么没有进行干预?

原因是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没有干预是因为美国在索马里进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RPF)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及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由于美国在索马里进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因此美国并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扩展资料: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相关内容:

1、胡图族和图西族原本是共同生活在中非的小国卢旺达和布隆迪的土著族群,胡图族人数众多,占卢旺达总人口的85%,图西族占15%,前者居住在东北高原,从事游牧业,后者居住在西部平原,从事农耕。最初两个种族的语言、体格和文化都没有很大的区别。

2、图西族虽然人数少,但他们的经济地位高于胡图族,成为国家的上层统治者,他们把牛借给贫穷的胡图族,作为回报,胡图族给予图西族忠诚和政治支持。

3、德国人走了,比利时人也走了,留下了矛盾日深的两大种族自相残杀。拿到政权的胡图族人,开始让图西族对自己以往所受的压迫进行偿还,这偿还是血的祭奠,是灭绝的清洗。许多图西族人流亡邻国乌干达,在那里建立了卢旺达爱国阵线,与掌握政权的卢旺达对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导火线: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吉佳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都罹难。有传闻击落客机的人便是图西族游击队。

过程: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审判

经过历时十年的审判,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6月24日宣布,判处涉及卢旺达大屠杀案件的6名嫌疑犯25年到终身监禁,其中唯一被起诉的女性、卢旺达的一位前部长尼拉马苏胡科(Pauline Nyiramasuhuko)及其儿子因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等罪名被判终身监禁。
尼拉马苏胡科(Pauline Nyiramasuhuko),1946年出生,卢旺达前家庭和妇女发展部长
1992年4月至1993年7月任卢旺达家庭和妇女事务部长
1993年7月任家庭和妇女发展部长
1994年前往刚果(金)
199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被捕。 1994年针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导致80多万人被杀害,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9。当年底,安理会决定设立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起诉应对199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责任者和应对这一期间邻国境内种族灭绝和这类犯罪违法行为负责的卢旺达公民。
自2001年以来,法庭在审理过程中仔细审查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超过160名证人的证词,法庭程序和实际操作繁琐,加上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使案件审理历时长达10年之久。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发言人阿穆苏加:(英文)尼拉马苏胡科与其儿子恩塔何巴利(Arsène Shalom Ntahobali)被法庭判罪,尼拉马苏胡科因犯有阴谋策划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包括消灭罪、强奸、迫害)以及严重违反《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罪名被判处终身监禁。她的儿子以类似罪名也被判处终身监禁,其他四人分别被判处25年、30年、35年和终身监禁。
尼拉马苏胡科与其他政府成员1994年合谋在南部布塔雷地区“实施种族屠杀……她下令在布塔雷省办公室实施强奸”。鉴于这些罪行,以及考虑所有关联状况,法庭对她判处终身监禁。
尼拉马苏胡科面临11项种族屠杀指控,其中7项指控罪名成立。她的儿子阿尔塞纳?沙洛姆?纳塔霍巴利作为同案被告,因种族屠杀、种族灭绝、强奸、煽动强奸等罪名被判终身监禁。 在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再次指控法国“参与”了1994年造成80万人死亡的大屠杀之后,法国周六决定取消参加纪念卢旺达种族大屠杀20周年活动。
这一决定标志着两国间因猜忌而恶化的关系再次受阻,尽管双方在2010年曾和解。双方争执的关键在于法国及其军队支持卢旺达胡图族政权的问题,而该政权是针对图西族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卡加梅总统在即将出版的《青年非洲》周刊的访谈中谴责法国和比利时“直接参与种族大屠杀的政治筹划”,“法国甚至参与行动”。
他指控1994年6月在联合国授权下部署在卢旺达南部开展“绿松石行动” 的法国士兵是发生在1994年4月至6月间大屠杀的“同谋”,而且还是“积极参与者”。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罗曼·纳达尔强调说,“法国对无法参加纪念种族大屠杀20周年活动深感遗憾,因为它一心想参加纪念受害者活动,并与卢旺达百姓一起哀悼”。
2014年4月7日,卢旺达纪念大屠杀发生20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等出席纪念活动。只是因与法国“意见不合”,卢旺达禁止法国大使出席活动。

卢旺达惨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长期矛盾冲突。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了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独立。此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多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卢旺达全国八分之一人口消失,其中绝大部分为占人口少数的图西族人。
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审判犯有大屠杀罪的嫌疑犯。2003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