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浪漫主义?每种艺术,每种哲学,都可以看作服务于生长着、战斗着的生命的药剂和辅助手段,它们始终是以痛苦和痛苦者为前提的。然而,有两种痛苦者:一种是苦于生命的过剩的痛苦者,他们需要一种酒神艺术,同样也需要一种悲剧的人生观和人生理解;另一种是苦于生命的贫乏的痛苦者,他们借艺术和认识寻求安宁、平静、静谧的海洋,自我解脱,或者迷醉,痉挛,麻痹,疯狂。与后者的双重需要相适合的,是艺术和认识中的全部浪漫主义,曾经和继续与之相适合的是叔本华和瓦格纳,我这是举出最著名最露骨的浪漫主义者的名字,当时我误解了他们——顺便说说,众所周知,这于他们无损。生命最丰裕者,酒神式的神和人,不但能直视可怕可疑的事物,而且欢欣于可怕的行为本身以及一切破坏、瓦解、否定之奢侈。在他身上,丑恶荒唐的事情好像也是许可的,由于生殖力、致孕力的过剩,简直能够把一切沙漠造就成果实累累的良田。相反,最苦难者,生命最贫乏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大多需要温柔、平和、善良,可能的话还需要一个上帝,它真正完全是病人的上帝,一个“救世主”,同样也需要逻辑,需要对人生的抽象理解——因为逻辑使人平静,提供信任感。简言之,需要某种温暖的抵御恐怖的密室,关闭在乐观的眼界之内。这样,我渐渐学会了理解伊壁鸠鲁,酒神式悲观主义者的这个对立面,同样也理解了“基督徒”,事实上仅是伊壁鸠鲁主义者的一个类型,两者实质上都是浪漫主义者。我的眼光愈来愈敏锐地洞察反推论的那种最艰难棘手的形式,大多数错误都是在其中造成的——这就是由作品反推到作者,由行为反推到行为者,由理想反推到需要此理想的人,由每种思想方式和评价方式反推到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需要。 根据很权威的性格MBTI性格理论,理想主义者=直觉+情感.
“理想主义者”型的人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意义、关系和可能性,并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出决定。这是一类关心个人成长和如何理解他人与自我的人。
“理想主义者”做人的原则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是四种类型中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善于容纳他人。
“理想主义者”好像永远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非常崇尚人与人之间和各种关系中的真实和正直,容易将别人理想化。许多“理想主义者”本能地喜欢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理想主义者”是很好的传播者,被人们认为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他们天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们(如同事、病人或客户、雇员)的需要。
对于“理想主义者”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对他们个人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常规工作或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理想主义者”崇尚和谐,不愿意在一种竞争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环境中发展。他们喜欢民主、能够激励各种层次的人们高度参与的组织。他们会被那些促进人性价值的组织或那些允许他们帮助别人完成工作的职业所吸引。
【优势】
1. 对别人的情绪敏感,能理解、体会别人的心情,善于安慰、鼓励别人
2. 对文字、语言敏感
3. 善于分析、总结
4. 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5. 能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善于将事情概念化,善于从中推断出原则
6. 擅长策略性思维
【潜在弱点】
1. 有仅仅凭个人的好恶或价值观来决定事情,并希望别人也以同样的角度或标准来处理问题的倾向。
2. 有时他们心里老想着别人的问题,可能会过于陷于其中,以至于被其困扰。
3. 有时容易将别人或事情理想化,不够实际。
4. 不是特别善于管束和批评他人,尽管常常自我批评。有时会为了和睦而牺牲自己的意见或利益。
5. 有些“理想主义者”比较容易动感情,情绪波动较大。
理想对应着现实,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手。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碰到适合的环境,它也可能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和实践的结合对理想主义而言是必须的,为人类设计的蓝图只有在社会全体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才能证明理想的价值。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义的目标,也是它的首要意义。
柏拉图为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城邦设计了一种制度,他坚信消除财产公有和取消家庭的共产主义能够让城邦的护卫者一心一意地保护城邦,坚信最有智慧的人一旦愿意承担最高的统治工作,这个城邦就是正义而完满的。可惜这都是说说而已,他的精神导师苏格拉底因毒害青年的罪名被处死,柏拉图拿着自己的方案去帮助小邦立法,差点被贩为奴隶。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虽然相信存在一个“幸福岛”,但他没有选择当一个实干家,而是老老实实的操持着自己的学园,还精心培养了一个学生:马其顿王国的王子亚历山大。不能说亚历山大日后实现的霸业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帝国和征服早已远离了昔日的理想国,但理想借助英雄改写了世界历史。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故事跟这段往事有点相似。新保守主义的教父列奥·斯特劳斯在大学校园里终老一生,不担任社会公职,也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但他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成分被他的第三四代传人变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利器,也成为促使美国变成新帝国的理论基础。与其说思想变成了行动,不如说斯特劳斯的理想主义为21世纪的美国指明了方向。
布什显然不能和亚历山大相比,但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承担了哲人的理想。理想主义在鞭策社会趋于完善的同时也肩负着制造英雄的任务,这是理想主义的第二个作用。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刹那,他肯定会相信,能够逃脱风暴、饥渴和死亡的威胁是命运女神的眷顾。事情一旦到了生死这份上,理想不理想的就不重要了,理想主义看重的,是在遭遇艰险的历史时刻,敢于付出怎样的代价挺过来的人。那些开拓者是最具有理想主义成分的偶像,他们经过大风大浪但初衷不改,理想主义经受了现实的洗礼而愈加光彩夺目。
但理想主义选择和制作英雄的活动只存在于每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理想创造神话,现实消解神话,尤其是民主社会的现实,更令理想主义尴尬万分。我们的时代是理性主义的,理性奉行的是现实标准,当今的英雄没有几个敢于构想亚历山大的事业,中产阶级也不再是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就是身边的伊甸园,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哪些价值还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历史的终结,就总会有人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也就能发觉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要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理想主义就总还有它的生命力。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从根本上释放了人性的全部欲望,而且在一个平面上将追逐不同欲望的行为等量齐观。但理想主义的要义在于它要为这种平静的生活注入一丝灵气,以它的卓而不群证明它的高贵。
有些人也正在借助着这股灵气为理想主义大厦增砖加瓦。雷锋就是我们身边的理想主义英雄,摒除那个时代赋予他的道德符号,雷锋确实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成全理想主义的典范,他把助人为乐当成最大的快乐,他把有道德的行为当成生活理想。雷锋的理想主义就是将德行贯穿于人伦物用,这让我们想起了从“遵德性、道问学、致良知”到“人人皆可为舜尧”的中国儒家传统。
理想主义认可的英雄越来越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这种历史趋势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评价身边各种各样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往往以让现实更美好的名义开始行动,那么考量真假理想主义的标准就不在名义,而在“行动”。它的目标虽然不必是全社会的整体性变迁,但至少是在朝着有利于大众福祉的方向前进。
真正的理想主义越多,我们的社会也就越完善。社会对理想主义的宽容和容纳程度证明了其成熟程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值得赞扬的,它允许一个旨在改变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存在。这也是理想主义的第三重意义,即衡量社会成熟程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理想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吧:
理想主义是人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未来憧憬。
浪漫主义是人的格调、品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文精神的时代升华。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设想、果敢的行为等,是构成浪漫情怀的元素。
以上厕所为例,有人没有带纸,
期待天上掉一包纸的,是幻想主义
等待老婆突然给他送来,并说:老公,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你最需要的时候,总有我。这是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就是直接不擦屁屁,或者用手指擦屁屁,然后用水洗的】
不知你明白没有
简单地说,理想主义者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未来憧憬者。浪漫主义者则是独具人格思维者(即: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设想、果敢的行为等浪漫情怀者)。
以下用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好说明并理解:
一个美女坐在独木舟上,如果不小心船沉了,你在岸边正好看到,你又不会游泳,这个时候 。。。
如果你在岸边大喊叫人救命,你是现实主义
如果你什么都不管,就往下跳,想着自己淹不死,还能顺利救她,你就是理想主义
如果你还叼着一朵玫瑰潇洒地跳下去,即是浪漫主义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也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实主义作为文艺流派,形成于文艺复兴时代,或始于古希腊时代,并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即所谓“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启蒙主义的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这个名词之在欧洲文艺界盛行,并且形成一个以它命名的文艺流派,这是19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发生的事。1850年左右,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等人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人创办了一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1856~1857,共出6期)。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这派作家明确提出用现实主义这个新“标记”来代替旧“标记”浪漫主义,把狄德罗、斯丹达尔、巴尔扎克奉为创作的楷模,主张“现实主义的任务在于创造为人民的文学”,并认为文学的基本形式是“现代风格小说”。从此,才有文艺中的“现实主义”这一正式命名的流派。
现实主义作为文艺流派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并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而走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形成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欧洲许多现实主义作家并没有和浪漫主义划清界限。他们不但同浪漫主义作家一起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而且在创作上也沿用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一些题材和手法。一些为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道路的作家(如梅里美、巴尔扎克、霍夫曼、普希金、果戈理等)更是由早期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这一文艺思潮的更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和唯物主义在反对宗教与唯心主义斗争中的胜利,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都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作家不满于浪漫主义文学耽溺于主观幻想和个人叛逆精神而忽视客观社会现实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他们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冷静地观察和评价资产阶级统治带来的种种弊病和矛盾,如实地客观地描写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从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造成种种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根源。这样,以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为其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就逐步代替浪漫主义,成为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在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基本创作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而是经常联系和结合在一起的。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必然既要反映客观现实,又要表现主观理想。在这个意义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艺术在本质上都不可缺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