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溢出性蛋白尿,蛋白尿有几种类型?

时间:2023-12-04 02:02:53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蛋白尿有几种类型?

根据蛋白尿发生的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一是蛋白量常较大,排出范围1~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为主,或是以白蛋白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是由于肾小管对滤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碍所致。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
3.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早期并无肾本身病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此类蛋白尿的特点:①是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症的原发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特殊蛋白质;③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4.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secretaryand histuria proteinuria) 是由于肾及泌尿道本身结构的蛋白质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质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如由髓袢升支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肾及尿路感染时的IgA、某些肾炎时尿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补体成分、肾小球基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

Tamm-Horsfall蛋白属于溢出性蛋白尿吗?

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液某种蛋白浓度过高所导致的蛋白尿,如骨髓瘤蛋白Kappa或Lamda蛋白、B2微球蛋白,而Tamm-Harsefall(TH)蛋白是肾脏肾小管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血液中浓度很低,不属于溢出性蛋白尿。

最常见的蛋白尿类型?

根据发生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分为五种。下面对此进行详细介绍。1.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2.肾小管性蛋白尿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5.组织性蛋白尿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蛋白尿的病因分类都有哪些

很多肾病患者都会出现蛋白尿的现象,对于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人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时候由于不了解疾病的原因,就会耽误了疾病的治疗,那么呢?下面就由专家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答!病因分类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肾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非肾性蛋白尿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2、病理性蛋自尿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3、体位性蛋自尿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

尿蛋白3个+会有多少种可能状况?

医生:您好,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吗?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征兆,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排泄率为30~300毫克/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为20~200毫克/每克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为阴性。医生:患者的年龄,其他指标还有异常吗患者:58,其他似乎没有,我也没问,昨天3个+,今天早上一个+,今天中午2个+医生:血压如何患者:我要问问医生:现在怎么治疗的呢。大量蛋白丢失是膜性肾病的特点,病理情况下尿蛋白的出现是由于肾脏的功能细胞受损,肾小球的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病理改变,无法阻挡蛋白的漏出而引起的,激素等药物属于免疫抑制剂,可以暂时控制病情和指标,但不能从根本上修复肾脏的病理损伤,所以病情很容易反复,治疗的关键是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修复肾脏的功能细胞,从根本上防止蛋白的漏出,以免病情进展影响肾功能。患者:对于尿蛋白的治疗有没有什么特色治疗来达到有效治疗尿蛋白的目的?医生:对于肾病引起的尿蛋白治疗不能仅仅是对症治疗,更要注意尿蛋白高的发生根源。石家庄肾病医院治疗尿蛋白采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从其发生的根本原因着手处理,完全清除免疫复合物与坏死组织,针对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去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同时修复受损的基底膜,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加速其新陈代谢与修复,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掉漏蛋白的问题。患者:不高医生:你的电话是?对于您的病情我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的诊断病情,对您的治疗和饮食进行指导,请留下电话。患者:136****6399,过两小时后再打吧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肾病有哪几种

肾脏疾病很多,比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肾炎综合征等,首先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能出现尿潜血、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其次要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可见肌酐升高、尿酸升高、尿素升高、蛋白减低等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进行彩超等检查,必要时可穿刺活检。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