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 岛、西与江西、浙江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截止目前海西经济开发区包括:
福建: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
广东: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梅州市
浙江:温州市、丽水市、衢州市;
江西:抚州市、上饶市、鹰潭市、赣州 市。
共计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省为主体,地理范围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 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等20个县(市)
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但因为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跟长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柱不是一个等级。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包含地区
福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
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
海西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
包括福建省全境
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
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
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
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确定了“一带、五轴、九区”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
“一带”即“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
“五轴”即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
“九区”即厦门湾发展区、闽江口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环三都澳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闽浙赣互动发展区。
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但因为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跟长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柱不是一个等级。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包含地区
福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
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