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杀人狂》是一部在视听语言上极尽能事的电影。导演运用视听元素明确地让观众感觉到了他的存在,但同时又使电影内容不失真实感,而两者之间的距离,正是使观众产生思考的原因,亦是导演的目的所在。
整部电影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镜头完全与地平线保持平行,镜头永远是倾斜摇晃的,大量快速短接镜头像绽放的烟火一样滑过视线,混乱与速度是这个疯狂世界的唯一真实。唯一的一段相比之下稍微平稳一些的镜头是米奇在狱中接受电视采访拍摄的画面,但事实的真相在疯狂的媒体的镜头里也是扭曲的,背离真实的,狂热的电视人并不比杀人狂冷静,平稳的电视镜头却扭曲着事实,这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当采访者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画面再次开始倾斜摇晃,剪接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观看转播的监狱犯人的情绪也开始变化,一场暴动最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色彩则仿佛变成一种暗示。黑白、彩色与绿色的画面相互交织,不同的风格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主人公带着痛苦幻想与回忆之时,画面往往变成怀旧风格的黑白,黑白过滤了血腥场面的刺激性,却将其中的邪恶与痛苦无限地放大。绿色的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三四次,在加油站,梅莉因为与米奇的争吵试图勾引一个加油站的工人却最终因他引发的痛苦回忆而将之杀死;在药店,中了蛇毒的米奇与梅莉在幻觉的迷幻中艰难地寻找解毒的药最终被捕;在监狱,逃跑之中的一干人等暂时地躲到了一个阁楼之中,血流成河;绿色的画面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觉,暗示了主人公精神状态的混乱与紧张。而彩色的画面,则有时让人感觉美好与平静,比如两人在长桥上举行婚礼以及最后米奇开车带着全家驶向远方的画面;有时则让人感觉烦躁不安,比如肥皂剧那段和表现全世界对米奇二人的迷恋的电视节目中的画面。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导演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的大量运用。声音与画面的分离,画面与内容的分离,使整部影片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与独特的内涵。
影片中那对疯狂情侣的初次亮相,是在路边的小酒吧大开杀戒。狂乱的画面被配以激烈欢快的摇滚乐,画面的血腥与音乐的欢快造成强烈的对比,杀人就像一场没有理由的狂欢,而用指点兵的方法决定谁该死谁该活着,他们就像孩子一样天真地游戏,残忍与荒诞却是别人看到的。
双手的鲜血还没干透,就可以深情地相拥互诉我爱你。音乐在此时变成浪漫的舞曲,画面也带着一种中国乡村照相馆的“艺术照”般的柔光效果,沉浸在爱情中的主人公美丽不可方物。没有人知道美丑善恶对错的标准究竟为何,梅莉在黑色夜幕满天星光下优美地舞蹈,舞动的人体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天使的美丽与魔鬼的邪恶原本就象剪开的莫比乌斯带一样源出一体,无法分离。
他对她说,I love you,在她蹲下来小便的时候。最美的情感表白与最粗俗原始的行为同时发生,爱与吃喝拉撒一样,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她狂野的眼睛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最真实的最原始的爱情。
此外,导演对视听元素的眩目技法还表现在多种叙述形式的运用。肥皂剧,画中画,动画,电视节目,广告……在《天生杀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电影。
爱情的发生被设置成一个荒诞搞笑的肥皂剧。主人公真实经历的痛苦却被底下的笑声掌声化解成庸俗无聊的肥皂剧,电视从业者仿佛永远热衷于将人类严肃的情感痛苦肤浅地制造成肥皂剧以娱乐观众,观众与电视从业者,天晓得谁更弱智。这一段整个画面显得粗糙污秽,庸俗杂乱的颜色与不时响起的笑声掌声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当一把火烧掉了整个肥皂剧,我们也感觉到了主人公一般的自由与快乐。
鲜红的布偶娃娃跌下深谷,天地寂静无声。梅莉说,“是长大的时候了”,婚礼在浪漫爱情剧一般的抒情氛围中举行,音乐与画面温情而美丽。当两人把手中的鲜血融合滴向长河之时,画面转成了动画,两滴鲜血变成两条缠绕的凶恶长蛇跃向长河。导演在影片中多次插入了动画的场景,让观众感觉到强烈的导演主观叙事的情绪,同时也引发更开阔的想象与思考。
这个世界仿佛永远充斥着残忍与野蛮,即使是主人公做爱时,导演也让他们背后的窗上出现了幻灯片般的的战争、动物撕咬的景象,所有的举动都疯狂不需要解释,在整部影片中不时出现各种动物的形象,火焰冲天,战争,性爱,断头的尸体肆意地行走……这些突兀的内容与影片故事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具有符号般的指向意义,在视觉冲击的同时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那首《2HB》中唱到的,Celluloid pictures living(赛璐璐放映出生活的画面),对于《天生杀人狂》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视听技术,在其背后,仍是导演对生活的表现。所有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对观众产生冲击,从而使观众对导演的表达产生严肃的思考。这部影片中的视听元素既是导演的主观表达,又是迫使观众产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导演意图的原因。
很好看的
在影片的片头,一条蛇的特写占据了整个镜头。蛇自古以来便代表着邪恶与毒辣,它出其不意的攻击会使任何生物顷刻毙命。而主人公米其和玛莱的结婚戒指便分别缠绕着一条蛇,他们俩就象蛇的化身,毫不犹豫的将子弹射入人的胸膛。他们自从一开杀戒便在三周之内杀死了五十个人,而这仅仅是旅程的开始,当他们被关进监狱,即便是这铜墙铁壁仍然没能阻挡他们的力量,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冲出一条血路逃脱了这个如地狱般的牢笼(此话出自典狱长之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米其和玛莱其实正是社会的两个畸形产物。米其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从祖父到父亲都丧生在暴力的枪口之下,年幼的他目睹了残忍血腥一幕幕,于是这些恐怖的场景便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狂人却对梦里的兔先生感到害怕。从小的经历让他奉命运为其真理,而杀人正是上帝赋予他的特权,结束那些不该存活的虚伪的人的生命。米其认为自己是有这样的权力的,当他在峡谷上对玛莱求婚时他俨然是用的上帝的口吻,并且也赋予了玛莱杀人的权力。玛莱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乱伦的父亲,充耳不闻的母亲,让她的身心都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了她和米其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施暴的同时她不断的咒骂和发自内心的狂笑表现出她即将获得自由时的激动与欢喜,当她临走时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个小男孩竟然也露出了会意一笑。米其和玛莱的初衷其实很简单,这两个爱到可以鲜血相溶的人只是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暴力横行,虚伪与谎言充斥铺天盖地,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象美梦一样难以成真。人到绝路他们只有拿起武器去拼杀,用鲜血去铺铸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其实,在米其和玛莱心中同样存在着价值和是非善恶,只是他们对其所做的判断的结果就是决定其生与死。一路上,他们所杀之人都是对他们不敬者。例如,影片开始一场的杀人片断,起因实际上是那个男人对玛莱下流的挑逗。当米其的一颗子弹射向对手时,导演将镜头做了高速处理,我们看到子弹缓慢的逼近惊恐的人,神圣感油然而生,此时的米其站在神的高度去惩罚了这些言行下流,对女人不敬的人。而当米其因为发梦而导致错杀了那位印地安酋长,他的后悔懊恼,玛莱不住的指着他说你不好你坏时,更加让我们看到他们并非不分善恶的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然而,仅仅是扼杀身边种种恶的现象可能永生都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因为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而它正是恶的根源。在影片中有三个人物身份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代表:警长捷克、典狱长以及记者韦恩。警长捷克实际上是一个嗜好血腥和玩弄女人的恶棍,他在抓获米其和玛莱的时候趁机占有了当时虚弱的玛莱,一年后更在监狱里试图引诱玛莱。他通过抓获杀人犯而出书成名,更想通过对米其的处置让他的名气进一步大放光彩。典狱长在这所监狱里仿佛一个地狱之神,在他统治的范围掌管着犯人的生命的权利,他也是个虚伪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官途步步为营,却没想到最后在自己的辖区发生了一场混乱的战争。记者韦恩是一个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极大的嘲弄了当今的媒体。电视,这个作为后现代社会最大的发明物,从它的诞生之日开始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到如今,它展现给大家的已经是一幅光怪陆离的情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已成为人人心中的疑问。韦恩是一个挑战者,他将向大家展示一次绝对真实的现场直播,他想要创造一次奇迹。但是到了最后关头,韦恩依然不彻底,原来他和他的同行仍然一样,制作这个节目也不过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真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当媒体不断高呼消灭暴力的口号时,在另一边却制造着惨不忍睹的暴力场面带动着社会不断走向暴力的边缘。就是这三个人物:警长捷克代表着社会是非价值的判断者,典狱长代表着国家暴力机构的统治者,记者韦恩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喉舌。
当社会成为这样一种景象时,米其和玛莱们应该怎样,他们只有极端的反抗,所以到了影片的最后才会有那样一场全体犯人与监狱人员的混战。在平民的社会米其和玛莱也拥有无数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甚至超过了许多的名人成为杂志的封面人物。而与米其和玛莱同样出自平民的人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荒谬,于是这些拥护者以同样荒谬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呐喊,他们对着采访的镜头表达出对米其与玛莱的崇敬和对这种杀人方式的敬佩,甚至打出横幅写上“kill me!”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认同米其所作出的纯粹的价值判断。
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
在《天生杀人狂》中,导演不仅表现内容上作出了悖逆传统的大胆行为,在整部影片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导演不同寻常的思想和功力。这种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张扬着后现代主义的激情,并更有力的成为导演表述的手段。
全片以快速剪辑的方法插入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片断,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同样是在内容上交代了主人公米其与玛莱的瞬间心理状态,借此将观众心理贴近影片中的人物心理,而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惊悚感。
此外,在影片中,米其和玛莱驾车行驶时,路旁和街边的墙壁上浮现出人类历史上的杀戮事件,跳跃的火焰,流淌的鲜血,高举的屠刀,这一切都是我们和米其、玛莱共同的记忆——人类战乱纷争的过去和现在,而生命何时才能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延续?
整部影片中最为明显的便是黑白彩色的交替穿插,这或许是斯通常用的手法。其中的黑白图景通常是表现生活中没有光彩的一面。因为生命的长河中真实和虚假,现实和虚幻以及美丽和丑恶或许正是在分秒中穿插前行,暴力本身并不是美好的,但是当暴力消灭掉丑陋时,也会呈现出美丽的场景。当米其和玛莱在第一场愤怒混乱的杀人之后,他们相拥而舞,在光影之下,他们象一对圣洁的天使般纯洁轻灵,甚至礼花也为他们而绽放。其后,在布满繁星的苍穹之下,玛莱的形象真的就象一个天使,她说道:“没有死亡,因为我和你都是天使!”
在前文提到了导演对后现代主义的运用,其中有一场饶有趣味的段落证实了这一点。在整部影片中,残忍和血腥并不完全弥漫于所有角落,导演用一场名叫“我爱玛莱”的室内剧讲述了米其和玛莱认识的经历,在其中展现了玛莱贪吃又乱伦的父亲的专制以及胆小怕事的母亲。用这种幽默的方式不仅缓和了影片的暴力色彩,更赋予影片浓浓的讽刺意味。
影片的结尾,米其开着车载着心爱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驶向光明的远方,此时影片明媚的色调和前面黑暗血腥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就是如此简单。而他们和我们为什么却命该如此呢?
是正确的,《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既有对大众媒体的批评,也有对国家机器的讽刺。
影片讲述的是米基和从小受父亲性骚扰的梅勒,两人在杀了梅勒的父母后亡命天涯。
途中,这对疯狂爱侣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结果被媒体渲成英雄人物,稍后这对亡命鸳鸯被捕入狱,闻风而至的电视主持人,为收视率,进入监狱对米基进行直播的访问,米基趁机搞乱,与梅勒逃出监狱的故事。
扩展资料:
主要角色:
1、米基
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生性狂野。 和麦勒丽一起杀了麦勒丽的父母后,开始了一段亡命天涯之旅,逃亡的路上也杀了许多人。被关进监狱后,也在煽动其他人发生暴动,然后逃出监狱。
2、麦勒丽
米基的女友,由于从小受父亲骚扰,性情也是粗野不逊,跟米基一起杀了自己的父母后,开始了一段亡命天涯之旅,逃亡的路上也杀了许多人,被关进监狱后,又被米基救出,一起逃出监狱。
3、韦恩·盖尔
专门报道谋杀案和杀人狂电视节目的“美国狂人”主持人,对米基和梅勒丽有极大兴趣,他像猎狗一样对米基、梅乐莉穷追不舍,希望能拿到第一手材料,好增加收视率。
低俗小说的叙事可以说是昆汀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才华所在,暴力美学什么的并不觉得昆汀比别的导演好到哪去,对白话唠看个人喜好吧,两杆大烟枪,爱在三部曲一样是话唠,昆汀电影里的话唠主要是要体现一种黑色幽默,他的电影配乐都非常不错,最后就是昆汀的恋足癖也很严重,很多部电影都有足部的特写
所以,天生杀人狂最後,两主角逃出生天,我觉得才是史东一惯的倾向。他在挑战你的道德极限:「看吧,你们这些败德的人,你们看的爽了吧,你看你有多坏!」
天生杀人狂DVD.rm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