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暨比怕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什么是研究因素,指导老师为曾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在2x3实验设计中研究因素有几个实验心理学问题求计算方法和原理_...-什么是研究因素,下面是暨比怕作业题的详细。
“因素”即自变量,同一个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不同水平结合得到的称为处理.2x3即两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有2个水平,第二个自变量有3个水平,这样总共有6种组合,既有6种处理.
同的水果的要求不同,例如外界的湿度,温度,水果自身的乙烯含量等同的水果的要求不同,例如外界的湿度,温度,水果自身的乙烯含量等
摆长,还有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还有空气阻力等等.
材料:摆绳、作摆锤的重物
以15秒计算摆动的次数
(1)摆角不变、摆锤的重量不变;变化摆绳的长度.
摆绳的长度
65厘米
48厘米
34厘米
摆动的次数
9次
10次
12次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的次数越多;摆绳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
(2)摆绳长度不变、摆锤的重量不变;变化摆角的大小.
摆角的大小
60°
45°
30°
摆动的次数
9次
9次
9次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无关.
(3)摆角不变(保持45°)、摆绳的长度不变;摆锤的重量变化.
摆锤的重量
一个重物
两个重物
三个重物
摆动的次数
9次
9次
9次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2x3=6
(2和3)是的(6)因数 (6)是(2和3)的倍数
质因数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蒸馏水和镁盐溶液,而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则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因此达不到实验结果.
(2)实验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和镁盐溶液,都栽培在砂性土壤的容器中,两组植物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均可能含有镁离子,因此都不能达到实验结果.
(3)实验三中,对照组浇含有植物必要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不含有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变量设计正确,但都栽培在砂性土壤的容器中,则两组植物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均可能含有镁离子,因此都不能达到实验结果.
(4)设计思路:取出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盛有含有植物必要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有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故答案为:
(1)不能 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不能 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均可能含有镁离子.
(3)不能 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4)取出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盛有含有植物必要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有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提示:我觉得交互作用和混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来发现的,另一个则是研究者在设计阶段就要想方设法去控制的。混杂因子的定义强调其“与所要研究的疾病和因素之间均有关联”,我理解为混杂因子的变化可以同时引起疾病频率和研究因...
提示:应该选B,方差分析仍然属于均值比较的分析,目的是了解自变量各水平的均值差异。A选项反应的是方差齐性问题。C选项,如果要了解数量有无差异,那属于非参数检验。D选项就是相关分析的内容了
提示:第一步是整理数据,首先定义变量,这个不是很难。 第二步:分析 由于你要分析农民收入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确定农民收入为因变量,而其他为自变量。通过analyze下面的regression来完成。即把农民收入选进因变量,其他(除年份和总计)作为...
提示:1.学科内部的整体综合研究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社会要素所涉及的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的多个部门学科,它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体系。因此,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一...
提示:与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实验性研究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三个主要特点,即:①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设计时须注意控制某些外部因素,必须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组。②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③必须有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