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玺印起源于三枚年代这个问题,当前在学界还有诸多争议,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有玺印出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着与“玺”有关的文字。这些足以证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但是,西周至春秋这数百年的时间中至今尚无可靠的玺印实物或没有充足的资料发现,目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
战国时的印章,统称为“玺”。其时古玺的许多文字,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认识。
战国玺:右司马 大司徒长ヶ乘 大府 春安君欣赏
右司马
战国 铜鼻钮 15.5×15.5mm 上海博物馆藏
大司徒长ヶ乘
战国 12.5*49mm 铜 柱钮 上海博物馆藏
大府
战国·楚,印面5.4×6.1cm,通高11.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战国时期的楚国官鉨,府即府库。印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左起横读。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虽大但布局不散,印文虽少而气韵充盈。印文的“府”字下部从“贝”,与“府”藏财货之意相合,颇有特色。
春安君
战 国 2.3×2.3cm 高1.9cm 上海博物馆藏。
青白玉质地。 为颁给当时封为“春安君”人物的官玺。 战国实行封君制度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