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民国字体

时间:2023-11-27 15:52:48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民国字体》,下面是详解!

民国用什么字体

民国用什么字体...

民国用什么字体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主要使用繁体中文,民间亦有使用简笔字者,惟当时并无官方制定之简化字字体标准。就字型而言主要以明体,宋体,及楷体为主,其中以明体居多。现代则以楷书作为标准字体。由台湾华康开发之「华康新特明体」在一定程度上仿造了民国大陆时期之字型,不彷购买/下载一试。

民国时期的文字就是繁体字吗?

是的! 现在台湾用的还是繁体字。 大陆现在用的简体字是根据民国政府老的间体字方案改进而来的。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 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 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 ,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 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爲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 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 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 》,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 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 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 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 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 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 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 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 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中共統治區繼續發展。共 産黨取得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 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 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 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 草案〕》,收字減少爲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爲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 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 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 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 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 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爲2236字),這 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而在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新加坡:1969年公佈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爲“異體簡 化字”),均與中國公佈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佈《簡體字總表》,收 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佈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 如“要”、“窗”。1976年5月,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 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 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爲漢字標 准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 ,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 946年日本內閣公佈《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 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佈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 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 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 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 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爲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衆”、“禮”、“無”、“塵”、“ 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 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 ”、“孫”、“爲”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 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 ”、“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 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爲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 裏”和“裏面”的“裏”合併,“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面”合併,“皇 後”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 ”合併。這些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 ,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 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 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 ”,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 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郁”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 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爲“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 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 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

民国时期各政府的印章用什么字体

印章艺术是中国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古代印章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印章书法字体欣赏:

有没有民国时期的字体下载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这个是台湾教育部的官方字典汇集,但不能全体下载,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再下载。

参考资料: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民国这几个字是什么字体

民国大人物是什么字体?...

民国大人物是什么字体?

问下这个字体是什么 字体 这是 民国报纸的 字体 有...

问下这个字体是什么字体这是民国报纸的字体有的知道的说下谢谢了...

问下这个字体是什么 字体 这是 民国报纸的 字体 有的知道的说下谢谢了

民国时期的报纸字体 是什么字体

田氏宋体旧字形

有没有民国时期的字体下载

您的问题,没有民国时期的字体下载,这里是收藏版块,没有知道的;发错版块了,可以发到相应的版块解决!

明清民国时期藏书印主要是那一种字体

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明清民国时期藏书印主要是馆阁体

中华民国29年使用什么字体

在中共推行汉字简化前,使用的都是正体中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繁体字!所以1940年也应该是繁体字。

民国字体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4-5] 统一之后,民国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6]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时期结束。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7]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