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笔顺,文字知识语文基础知

时间:2023-11-26 07:58:51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顺

竖心旁的笔顺是先写左点,后写右点,最后写垂露竖。左点略低,右点略高。

“忄”的左右点不同:左为“ 左点”,下部稍向左斜;右为侧点 。

读音:xīn

五笔86:nyhy

郑码:UAAA,U:5FC4,GBK:E2E0

笔画数:3,部首:忄,笔顺编号:424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

简体部首:忄,部外笔画:0,总笔画:3。

繁体部首:心,部外笔画:0,总笔画:3。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原文】

人心,土藏①,在身之中。象形②。博士③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息林切(xīn)

【译文】

心,人的心脏。属土的脏器,在身躯的中部。象形字。依博士的学说,把心当作属火的脏器。大凡心的部属都从心。

【注释】

1、土藏:徐灝《说文段注笺》引《五经异义》:“古(文)《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饶炯《部首订》:“古《尚书》说为土藏者,五行土位于中,举五藏之部位言也。”

2、象形:王筠《说文解字释例》:“其字盖本作,中象心形,犹恐不足显著之也。故外兼象心包络。今篆曳长一笔,趁姿媚耳。”

3、博士: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晋中兴书:博士之职,博习旧闻,训教学徒。”张舜徽《约注》引宋育仁说:“汉惟今文《尚书》立学官,置博士。”

徐灏《说文段注笺》引《五经异义》:“今《尚书》欧阳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饶炯《部首订》:“今文家说火藏者,五行火空则明,举五藏之运用言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顺

忄旁的笔顺(如图)

忄旁的字有:快、悃、怪、懂、怕、悄、慢、情、懒、忙、慌、惜、惊、恨、懈、憎、怦、怏、惯、愣、惶、悔、悼、慷、惭、恍、慨、惋、懊、性、惟、愧、悟、愉、忆、恬、愤、恼、恻、愕、懦、怡、恰、惨、恒、憾、悦、忧、怜、惰、悯、恢、慎、惚、怀、惬、恪

一、怪

1、奇怪:怪事。古怪。

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

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

4、神话传说或 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二、怕

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

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

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

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三、怜

1、怜悯:可怜。怜惜。同病相怜。

2、爱:怜爱。爱怜。

四、忆

1、回想:忆苦思甜。

2、记得:记忆犹新。

五、怡

1、快乐;愉快:心旷神怡。

2、姓。

扩展资料

一、怪组词:怪事、怪人、怪物、责怪、鬼怪、见怪、古怪、奇怪、怪癖、怪讶、怪僻

例:责怪[zé guài]

责备;埋怨:是我没说清楚,不能责怪他。

二、怕组词:哪怕、可怕、怕生、后怕、害怕、不怕、怕人、恐怕、惧怕、生怕、怕羞

例:可怕[kě pà]

使人害怕:可怕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实在可怕。

三、怜组词:可怜、怜悯、乞怜、顾怜、爱怜、怜恤、怜惜、垂怜、怜爱、哀怜、伤怜

例:爱怜[ài lián]

疼爱:她聪明伶俐,很受祖母爱怜。

四、忆组词:回忆、记忆、忆想、追忆、虑忆、忆鲈、还忆、想忆、忆记、忆戴、忆度

例:想忆[xiǎng yì]

对事物状态的一种深度思维方式。

五、怡组词:怡情、怡然、怡悦、怡琳、和怡、静怡、融怡、怡穆、怡心、怡愉、心怡

例:怡琳[yí lín]

怡该是取和悦。喜乐。欢畅之意。琳该是指美玉。和悦的美玉。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竖心旁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如下图: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

含有竖心旁的汉字有:忶、忦 、汹 、忯 、忾 、忟 、忨 、忳 、忸 、忧、 忲 、忱 、怄 、怃 、怆、忴、 忪、 忬 、怅 、快 、忮 、怇 、忤 、怀等。

扩展资料:

竖心旁(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含有竖心旁的词语惆怅 慌忙 情愫 惭愧 怜惜 惧怕 懊悔 情怀

1、惆怅[ chóu chàng ]

解释: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

2、慌忙[ huāng máng ]

解释:紧张、急迫的样子。

林海音 《城南旧事》:“妈妈慌忙的又从匣子拿出别的玩意来哄我。”

3、惭愧[ cán kuì ]

解释: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4、怜惜[ lián xī ]

解释:爱惜;同情爱护。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院中女伴的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光景,都使人有无限之赞叹!”

5、情怀[ qíng huái ]

解释: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笔顺

笔画顺序:点、点、竖

竖心旁的笔顺:关于“忄”(竖心旁)的笔顺

我觉得应该是点、点、竖,因为上大学我的现代汉语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顺究竟怎么写

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形成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它具有权威性,应该在汉字教学中被认真执行。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它们的规范,符合笔顺书写应该照顾便捷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原则。忄的笔顺规范为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历代书法家中许多带有忄字的草书、行书,有很多都是采用了左点、右点、竖的笔顺。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画

竖心旁的笔画

请看下面竖心旁的笔画是:点 点 竖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顺为什么是先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这个据说是按照写草书的习惯,包括火字也是,都是先写两个点再写中间

竖心旁的笔顺:为什么竖心旁笔顺没有遵循从左到右或者是先中间后两边

竖心旁笔顺
没有遵循
从左到右
而是先中间后两边
这是为了对称
看起来好看又顺手

竖心旁的笔顺:竖心旁的笔画是先写两个点后写竖,为什么

1997年8月第1版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忄”笔顺的说明是:左点、右点、竖。《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形成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它具有权威性,应该在汉字教学中被认真执行。

“忄”的笔顺,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竖、左点、右点”“左点、右点、竖”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它们的规范,符合笔顺书写应该照顾便捷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原则(参见高更生著《现代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 年12 月第1 版358~359页),“忄”的笔顺规范为“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历代书法家中许多带有“忄”字的草书、行书,有很多都是采用了“左点、右点、竖”的笔顺。

有人认为“左点、右点、竖”,不符合“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这个看法是值得商量的。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律中有“从左到右”这一条,但是汉字笔顺也有特殊规律,比如“从左到右”的例外, “兆(撇、点、提、竖弯钩、撇、点)、非(左竖、横、横、横、右竖、横、横、横)”等字,再如“从上到下”的例外,“及(撇、横折折撇、捺)”等字,这样看来,所谓的“从左到右”的规律并不都适用所有的汉字,因此,也就不好说所谓的“不符合‘从左到右’”的规则了。有些字之所以“不符合”那些一般规则,是因为它需要照顾到便捷性、系统性等另外的一些笔顺原则。

还有人认为“忄”的笔顺是“长竖、短竖、点”、“短竖、长竖、点”或者“短竖、点、长竖”,这些也都是不符合新的规范的看法。它们的问题在于, “忄”这个偏旁中,无论是楷体还是宋体,都不存在“短竖”这个笔形, “长竖”左边的那一笔应是“点”,属于“点”中的“左点”。有的教师在解释“忄”的笔顺时指出,“汉字的笔画名称是根据楷体字的笔画形体确定的”,言外之意是宋体的“忄”“长竖”左边的那一笔是“短竖”,这个说法也有不严谨之处:第一,现代汉字的笔画名称不只和楷体字有关,它与今文字中的隶书、草书、行书(后两者为非基本字体)也都有关系。这里要谈的主要问题似乎不应该这样说,确切一点儿的话,应该是“某种字体中某个字的笔画、笔顺由该种字体确定”。第二,宋体与楷体的关系到底该如何界定?从狭义来看,宋体与楷体固然不同,但从广义来看,宋体是印刷体楷书的一种,它也是楷体,所以仅从称说上来看,某些字的某一笔画,其宋体与楷体的称说是一样的,比如“木”字第一笔虽然宋体与楷体笔形有细微差别,但都叫“横”。所以在笔画名称确定这个问题上,不应将楷体与宋体完全对立,也无法完全对立。

此外,也有教师从书法技巧和审美的角度谈“忄”笔顺的问题,比如, “两个‘点’位置邻近,写起来相互呼应,很自然地连着写,写完右边的‘点’再顺势向上写‘竖’”,这个说法中涉及的书法技巧和审美规律也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通则,譬如“小”,楷体字的笔顺是“竖钩、左点、右点”,两个“点”也邻近,也相互呼应,但是笔顺却不和“忄”旁一样,而是先写中间的“竖钩”。这中间既涉及书法技巧、审美规律,也和书写的便捷、系统性等具体原则有关。具体汉字还须具体分析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