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威廉·凡·埃伦在1928年开始设计、1931年建成的“摩天楼”克莱斯勒大厦则可以说是是美国装饰艺术风格建筑设计的纪念碑。建筑物闪闪发光的金属尖顶高耸入云,屋顶不锈钢包层的几何造型,螺旋形的浅浮雕装饰,以及象征汽车车轮的建筑中部装饰都在赞颂了他的主人、汽车制造业巨头瓦尔特·克莱斯勒。大厦一楼则有更多的装饰,如进门的几何金属图案,大厅有以交通为主题的装饰壁画,浅黄色和红色的大理石墙壁护面、用非洲木材作成的花形图案装饰的电梯门和电梯内壁等等,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气氛。
由于在
克莱斯勒大厦
如果方法正确,在第2轮游戏的末尾;是可以直接去挑战克来斯勒大厦地,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将二周目进行到第5天,击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BOSS三角龙与霸王龙后;然后再开始打克莱斯勒大厦,足以去挑战最终BOSS——占据MAYA躯体地原初EVE了。在游戏的第4天发生剧情维恩后,与维恩对话;才会出现“交换交易卡”这个选项,也就是说至少要到第四天才能获得工具组和万能工具组。 如果已经获得过万能工具组,第三周目,与维恩对话,选择“交换交易卡”,就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新的万能工具组,
二周目工具组与万能工具组获得方法:
万能工具组件:使用珍稀卡,增加接口十次;和维恩谈话选择“交换交易卡”获得工具组
注意:按次数算,而不是交易卡的张数;每张珍稀两次,五张珍稀卡就能获得唯一地一个工具组
比如:你珍稀卡只增加了一次接口,第二次选择否只算一次,这样就要用十张珍稀卡才能获得工具组
当使用珍稀卡增加接口14次,和维恩谈话选择“交换交易卡”获得万能工具组
工具组要到二十层到三十层获得五张珍稀卡后才能获得,万能工具组要到三十层以上;获得七张珍稀卡后才能获得。
在进入克来斯勒大厦前,应该做一些准备:等级33级以上(PE能力“解放”要在33级才会出现),武器特效有至少得有先制,爆裂,两动。防具的防御在不影响攻击的情况下,越高越好;特效:至少得有自动回复药,其他比较重要的是暗黑状态防御,然后就是其他各种状态防御了。
最强装备一例
武器…MP5SD6,克莱斯勒大厦克莱斯勒大厦50-60层到手这个武器。把特技栏增加为七个,最少五个;特殊能力加上以下的特效。
三重指令…一次能执行三次指令的特殊能力。克莱斯勒64层仓库得到“M96R”。用工具转移“M96R”上的三重指令。
爆裂…一枪可以攻击很多敌人,可以同时附加催眠、即死效果。唐人街下水道“M870”,把附着的特效用工具转移。
先制攻撃…一定概率最初的ATB全满。码头仓库入口的“PPK”,或克莱斯勒大厦20多层“Mark23”;使用工具转移。
连射度二…武器状态连射次数二,众多武器都有这个特效。
CR上升…重击(会心暴击)率上升[中文版解说是回避率增加]。克莱斯勒大厦20多层得到的“64式”上具有的特效。
如果是七个特技栏可以附加下列能力其中两个
即死…迅速有效性的毒(即死)效果。很实用,克莱斯勒大厦66层“M203改5”上具有的特效。
催眠…不会降低伤害控敌地特殊能力。在圣弗朗西斯科医院里面能得到“M79”上具有的特效。
反击…攻击射程内,受到敌人攻击时自动进行反击。克莱斯勒大厦47层“G20”使用工具转移。
○因为是机枪,射击间隔短,而且装填时间也很快。还有装弹数福利,只要提高攻击力就完成了。
也可以使用300零件制作出来的P90,性能差异除了装弹数;差异不大。
防具…Cr盔甲2
○克莱斯勒大厦60多层仓库里到手。特技栏有十个,特殊能力采用以下能力
HP上升…提高HP上限的能力,避免被一下打死。“Cr盔甲2”自带状态。
攻撃上升…OFFENSE+ 2。一定要加上。用在克莱斯勒大厦能得到的防具进行转移。
自动回复…濒死时自动使用回复药。Cm系列装备转移。
物品+4…物品携带上限多四个。以“Sv盔甲1”、“Sv盔甲2”转移。
暗闇回避…只要加上了,暗黑攻击就无效了。“B套装1”“B夹克2”状态工具移。
混乱回避…可以说是对松鼠的对策。“B套装2”状态工具移。
毒素回避…只要加上了,对毒攻击就放心了。B套装2、B夹克2以外B系列状态工具移。
自动状态药…自动使用状态治疗药。Cm套装、Cm铠甲转移。
移动限制回避…防止移动限制。“B防护衣”“B套装1”“B盔甲”状态工具移。
PE负荷减少…减少使用PE时的槽量减少,但是攻击力并没变。用“Cm盔甲2”转移。
仔细观察一下手表你会发现布鲁纳系列的很多设计元素都来自于克莱斯勒大厦,首先表盘上的刻度模仿了大厦顶上太阳光芒的设计,同时指针则象征大厦直入云霄的尖顶,另外表盘上的日期和星期窗很好地体现了大厦楼体的现代风格。从整体上说,这款表庄重干练的现代艺术感与克莱斯勒大厦所表现出的工业时代的气息相得益彰。美度腕表里那一款最适合年轻女孩呀?
看看着个就有思路了
如何理解现代设计
■对于现代设计的理解,还要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说起。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指一批建筑师、设计师和理论家开始探求20世纪的新的审美观的运动。对大多数持这一审美观的实践者来说,它不单是风格,而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理性主义,以及从19世纪突然崛起的客观精神。除此之外现代主义另外一个关键的含义是:‘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口号反映了此项运动理性的、有秩序的现代设计方式。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有一部分人是服从现代设计的规则的。而在同时期还有部分人并不愿意完全的服从这一当前比较流行的规则。
■服从规则的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构成派,斯堪的那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还有 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和制作展示出了复杂和多变性,但是他们其中始终有着共同的联系。例如,荷兰艺术和设计运动中的风格派,提倡严格的审美观,在创作中使用原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按照几何的式样。此次运动中法国和意大利也有杰出的代表。意大利未来派把自己和左翼法西斯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要利用工业文化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国家。法国勒.柯布西埃的建筑设计艺术也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表。
■其他国家的设计没有完全服从这一规则。例如瑞典和美国,创造了一种为一般民众所接受的流行的现代风格。斯堪的那维亚和英国更是不大喜欢走极端的方式,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一般更喜欢使用天然的材料而不大喜欢过于几何形的。由于20年代后期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出现的一小批工业设计先锋,把机械时代的设计应用到诸如火车、冰箱、真空吸尘器和汽车这样一批的产品上。
■虽然装饰的概念是现代设计运动极力反对的,但是在这段时期里装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行设计经常使用建筑上的几何形式语言,创造了一种取得高度成功的风格。(如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因为1925年巴黎的一个名字为‘装饰艺术展’的展览,这一风格被命名为装饰艺术。虽然评论家对次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影响装饰艺术在30年代的风行。但,即使是这样,现代主义者还是把它开除在外,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称:Moderne 。Moderne指的是介乎艺术装饰风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一种风格。
■在这个时期中,现代设计的思想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体现在一切的生产和生活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一个事物或一种思想不适合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或是经济环境的时候。那么它就要被时代所遗弃了。所以,到了战后,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代主义和它的价值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主义使用的方法太有限了,以至无法设计,它对机械的崇拜压制了人类思想的发明创造力。同时它忽略了给予物体个人的感情和复杂的意义,认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法是对的和适当的,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
■由于战后经济的停滞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在战争的压力下英国出现了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设计意味着给每个人相同的选择,按严格控制的定量计划消费。而欧洲其他地方则受到了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提倡的古典风格的影响。纳粹分子把现代运动和同犹太人和公产主义象征联系起来,所以现代运动在此时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为了恢复经济,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在这些恢复经济的计划中,关键的战略是设计,是它在增加出口、促进贸易和生产中的作用。
■50年代的设计受到战争的影响,人们还处于物质短缺和定量配给的状态,但此时的设计观念却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人们把变化后的设计称为‘当代风格’,它不仅是一种新设计风格,更代表着未来的图景。战争给人们留下了重建未来的共同目标和事业,所以这种‘当代风格’并不是一种时髦的设计风格,而是实实在在为人服务的设计。同时这种设计也因为其形式借鉴于美术的发展而被称为‘有机设计’。这样的设计形式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变得灵活多变,由曲线装饰,而且具有表现意味。
■50年代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重新出现明亮的色彩和粗犷的构图,这是对战争带来的物质短缺,定量供给以及束缚限制的自然反映。另外,科学的作用以及战后新的审美和新技术的应用也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设计师们被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未来景象所打动,这种对技术新个态度促使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采用,也使设计从科学中吸取了营养得到了动力。此时,在20世纪初期支配国际设计局面的国家,如法国、德国,到了如今逐渐被意大利、美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代替了。斯堪的那维亚和意大利的设计有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美国的成就更为突出。在50年代末期的美国一种异样的文化力量开始滋生,波普文化将推翻50年代设计的价值。
■60年代,设计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由消费者的愿望和技术第一的思想左右着。
■从30年代起就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现代设计传统这时大势已去,不得不让位给了波普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主张设计要着重功能,少用或者不用装饰,要经久耐用。50年代,年轻一带的设计理论家和实践者从伦敦发起,要推翻这些规则。‘独立团’的出现使:设计价值可以不必普遍化,应该合理少注重些功能,多注重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这种主张开始流传。波普在美国独立的发展,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艺术领域传播到设计领域。伦敦卡拉比街礼品和服装的销售说明了波普设计的优势,它是瞬间的、可消费的,聪明而具有讽刺意味的。
■所谓技术第一的思想,是原于科学家们对未来的许诺:要让技术使一切发生变化。60年代的太空旅游给设计师们又灌输了新鲜的思维力量。此时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出现了优秀的技术产物。
■波普艺术对现代主义设计做了重新的修整,但当后现代主义代替了波普的时候,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才真正开始了。
■1973年的石油危机有效的结束了60年代设计的乐观主义实验。波普设计巧妙的短暂价值,实验性的视觉风格,不适应新的保守主义方式。厂商和消费者不在有信心或金钱来主持实验性的设计。后现代主义最早的起点是对现代主义原则和价值的批判性立场。战后新的一代感到现代主义方式太严格刻板,现代主义观念排斥装饰、大众化口味以及人类俗望的癖好。后现代主义打开了一系列的设计方式:复兴的观念,材料和意像——这些都是过去被现代主义者否决的。直到后来,这些思想还一直被运用到设计中去。新时代的设计方向有了新的主题,即绿色环保和新技术的发展。
■9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的衰退加强了限制,并给予设计重新考虑方向的机会。我们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设计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受到世界范围的影响,不论是在建筑还是在工业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得到了不小的成就。但当我们还在追求设计的简约淡雅时,设计比较先进的国家却重拾了复杂鲜明的设计风格。当我们还把现代设计运动的原则运用到我们的作品中去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时代性已经不存在了。设计是时间的轮回,时代的产物,是依靠经济的发展作为后动力量。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达到世界的水平,所以中国设计的滞后性是理应出现的。但历史证明,设计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前面所说的战后各国的经济复苏计划中,设计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的。虽然不得不承认设计在中国的地位也在逐步的提高,但由于中国的历史和原有制度对人们观念的限制,若在短时间内达到世界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充实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只要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世界进步的范畴便不会将我们弃置门外。
据世界高楼协会排名,当今世界十大高楼当中,两岸三地占7栋。 第一名:台北101大楼 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101大楼于 1998年1月动工,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筑物”(508米)、“最高使用楼层”(438米) 和“最高屋顶高度”(448米)。 第二名: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 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的超级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曾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这个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动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顶,1997年建成使用。登上双塔大楼,整个吉隆坡市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夜间城内万灯齐放,景色尤为壮美。 第三名:西尔斯大厦 西尔斯大厦是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楼,楼高442米,共地上108层,由建筑师密斯凡德勒所设计。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堪称摩天大楼的发源地。它是为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建造的,于1973年竣工。 西尔斯大厦由9座塔楼组成。它们的钢结构框架焊接在一起,这样也助于减少因其高度所造成的在风中摇动。所有的塔楼宽度相同,但高度不一。大厦外面的黑色环带巧妙地遮盖了服务性设施区。 西尔斯大厦有110层,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办公楼。每天约的1.65万人到这里上班。在第103层有一个供观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观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国的4个州。 第四名: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超高层建筑,是上海迈向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美国SOM设计事务所主设计。1998年8月建成。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8.95万平方米。高420.5米,88层。 金茂大厦主楼1~52层为办公用房,53~87层为五星级宾馆,88层为观光层。大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现代高新科技相融合的特点,既是中国古老塔式建筑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海派建筑风格在浦东的再现。 第五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位于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1998年竣工,高39层,180米,自建成后便吸引了不少国际金融机构进驻。国金二期2003年落成,高420 米,共88层,为香港最高建筑物。被称为“惊世之作”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外形设计概念是以一个向外地的朋友“招手”的手势,向海外朋友表示“欢迎您” 的意思 第六名:中信广场大厦 天河中信广场是广州继63层广东国际大厦为当年全国最高建筑之后,又一次夺得90年代的全国之冠,楼高达391米,80层,迄今为止仍是广东省之最。 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中信广场有68部电梯上上下下,保利物业负责人称,整个中信是“立起来的街道”。 第七名:信兴广场大厦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 第八名:帝国大厦 1981年4月30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层的帝国大厦度过了50个春秋。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他找来著名的建筑师威廉 拉姆,问楼房能盖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说:“1050英尺。”拉斯科布对这个高度很不满意,因为这仅仅比当时纽约新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高4英尺。于是,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使帝国大厦的高度为1250英尺。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楼房。 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 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10名之列。 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其实并不是真三角形因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能有更多便于使用的室内面积;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税利尖角冲向邻居而得罪他们。这样做不仅是不礼貌的更重要的是有碍"风水"。 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晚间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立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隔热玻璃围护。金色、银色涂层的玻璃构成垂直和水平图案而形别涂饰的花玻璃穿插其间,形成典雅而又闪烁发光的形象。 十名: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埃菲尔铁塔:钢架镂空结构体系. 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带给人心理震撼力的景象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阶梯,1711级阶梯,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 纽约帝国大厦:钢筋混凝土结构 大厦位于纽约繁华的第五号大街上。底部面积130*60平方米,向上逐渐收缩,85层之下为普通的使用建筑面积,85层以上收缩为直径10米高61米的尖塔。塔本身相当于17层,因此帝国大厦号称102层,塔顶距地面380米有效使用面积6万平方米。帝国大厦从动工到交付使用只用了19个月,平均每5天多建一层,施工速度极快。大楼主要是办公用房,共装67部电梯。据观测大厦在大风中最大摆幅为7.6厘米,对人的感觉和安全没有影响。 克莱斯勒大厦:框架支撑体系 克莱斯勒大厦按照当时流行的迪科艺术风格来加以设计,呈现几何状和流线型。这种建筑风格中最流行的图案之一是阳光四射形图案。该图案被用来布置大厦顶部的窗 户。由于楼顶用不锈钢来覆盖,在阳光的反射下闪闪发光,更增添了它的魅力,设计具有特色的基地,包括陈列室两倍的高度窗户及用玻璃包覆角落,创造大厦飘浮在空中的错觉 旧金山吊索金门大桥:吊索结构体系。 金门大桥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达2000米,为此,又分别在两侧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桥形更加壮观。大桥的桥面宽27.4米,有6条车行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钢缆两端伸延到岸上锚定于岩石中。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两根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又宽又高,所以即使涨潮时,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 中银大厦: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 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金茂大厦:框筒结构体系。核心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外框为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复合成为钢结构与混泥土结构复合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更是一条艺术长廊,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位和豪华的气派。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使用感应器测出建筑物遇风的摇晃程度,及通过电脑计算以控制阻尼器移动的方向,减少大楼由于强风而引起的摇晃,而预计这两台阻尼器也将成为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为了减少建筑的重量,主要就是减小核心筒内混凝土墙的厚度,因此就需要减小核心筒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厚度,结构优化的方向就是增加周边墙的刚度,相应的减薄核心筒内墙的厚度。 巨型结构的撑是采用钢管混凝土,这样可以增加构件的刚度和延性,还有阻尼。采用混凝土填充还是有一个好处是在结构的顶部一般钢管比较薄,混凝土填充可以增加钢管的抗屈.
欧洲,特别是法国,虽然发起了这场设计运动,但是属于这场运动风格的建筑却非常少,原因是因为这场运动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在战争中遭受巨大的创伤,国力遭到削弱,还处在恢复元气的阶段,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大规模的建筑试验。因而,真正体现在建筑上的则只有美国了。
美国因为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反而因为在欧洲的战争中出售军火而发了财,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财源充足,国力鼎盛,建筑业发达。“装饰艺术”风格正对美国新兴的富裕中产阶级的胃口,因此,从20 年代开始,就在建筑上强烈地体现出来,特别是在纽约这样的大都会中,成为建筑风格的时尚。
自20 年代起,美国建筑家们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建筑材料转向新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金属与玻璃。当时,单纯因功能去使用这些材料的现代主义还没有在美国形成,在德国也还处在初级的试验阶段,因此,建筑师们就设法通过装饰的方式来使用新材料。因而,“装饰艺术”风格在纽约的发展,就是装饰动机与新材料的混合采用。
纽约最早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是纽约电话公司大厦,该建筑于1923 年动工,由麦肯兹·伍利·哥姆林(McKenzie , voorees & Gm 。lin)建筑公司设计。这幢建筑完成于1926 年,现在称为巴克利-威谢大厦,完工以后引起广泛的兴趣,混合采用维多利亚、文艺复兴等动机,加上现代主义的一些因素,称为装饰化强烈的作品。这家电话公司后来在纽约的大厦的内部采用了更加典型的壁画和墙面装饰,更加接近法国的“装饰艺术”风格。
艾里·坎(Ely Jacques Kahn)是美国重要的“装饰艺术”建筑师,他被视为美国版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 年代开始进行建筑设计试验,熔现代主义因素和“装饰艺术”因素于一炉,设计的作品包括电影中心(the Film Center)、斯夸波大厦(squibb Building)、荷兰广场大厦(Holiand Plaza Bullding)、花园大街2 号大厦、列夫可特服装中心、华尔街120 号大厦(120 wail Street)、布里肯大厦(the Bricken Boilding)、约翰街111 号(111 John Street)和百老汇大街1410 号大厦(1410 Broadway)等等,这些建筑都在纽约。
纽约具有最为华贵的"装饰艺术"风格立面的建筑是1929 年由建筑师沃伦和威特莫尔设计的斯图华特公司大厦(the Stewart & Company Building) ,位于第五大道与56 街交界处。这栋建筑内是妇女用品商店,因此大量采用了巴黎"装饰艺术"风格的细节来装饰墙面和室内,以及橱窗设计,显得绚丽多彩。
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在1930 年完工的克莱斯勒大厦( Chrysler Buildlng) ,是由威廉·凡·阿伦(Williao van Alen) 设计的。它的金属尖顶高耸入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是这场运动风格的最好的纪念碑建筑。
不久,另外一栋建筑超过了克莱斯勒大厦的影响,那就是由威廉·兰柏(williao Laob)设计的帝国大厦(the Eopire State Building)。设计定稿于1929 年8 月30 日,用了24 个月就完成了建筑工程,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部,都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自此,这种风格在美国广泛流行,在费城、芝加哥、水牛城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这类建筑,30 年代在纽约完工的洛克菲勒大厦(Rockrelle Building)是这种风格的最杰出代表,无论是建筑结构建筑风格,还是室内设计、壁画、雕塑、家具、壁版设计、餐具、电梯内部和电梯门的设计、屏风、墙面装饰、浮雕,还是外部的广场设计,都有既统一又丰富的特点。位于该建筑内的无线电城市音乐厅更是登峰造极的"装饰艺术"风格典范。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人员相当多,可说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从纽约发展出来的美国版"装饰艺术"风格一直传到西海岸,早期出现了一些与纽约风格非常接近的建筑,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洛杉矶西区,特别是威尔夏大道一带,如里查菲尔德石油公司大厦(在六街与花街交界处,1968 年拆毁)、布洛克百货公司大厦等等,都非常典型。到20 年代中期以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州其它城市的设计师开始探索适合于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市场的新改良“装饰艺术”风格。洛杉矶的“装饰艺术”建筑分为两大类型: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曲折型现代主义(流行干20 年代),第二种是所谓的流线型现代主义( Streamlining Moderne)。第一种风格与巴黎原来的风格,特别是与纽约风格有千丝万缕关系,而第二种却已经与巴黎和纽约的原型差别很大了。以座落于洛杉矶中央大道南段1334 号的可口可乐公司大厦为代表,从汽车设计上演变而来的流线型风格得到强调,大量采用金属,特别是铝等工业材料作表面装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追求时代感、运动感、速度感,完全摈弃古典式样,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时尚。
美国西海岸的“装饰艺术”风格,越来越强调工业化的简单几何特征,采用众多的曲折线条和形体结构,并且从30年代流行的流线型运动中吸取养分,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建筑风格。室内设计也开始强调这种趋向,与长干雕琢、善于适应奢华装饰要求的法国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国的,特别是西海岸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设计的项目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公众服务性建筑,比如百货公司、火车站、餐厅等等,而不再囿于为权贵服务的小圈子之中了。美国的民主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与改造了源自法国的“装饰艺术”设计风格。
美度布鲁纳GMT灵感来源于纽约克莱斯勒大厦是典型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标志性的设计特点,很有现代艺术主义的感觉,有一种宛若建筑般的内在张力,表壳的细节曲线和谐且柔美,通过与刚直的表盘指针、刻度的辉映,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