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有:杨氏模量,迈克尔逊干涉仪,全息照相,衍射光栅,单缝衍射,光电效应,用分光计测量玻璃折射率,透镜组基点的测量,测量波的传播速度,密里根油滴实验,模拟示波器的使用,磁电阻巨磁电阻测量,半导体电光光电器件特性测量、等厚干涉
1、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当一条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ΔL时,F/S叫应力,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截面积所受到的力;ΔL/L叫应变,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长度所对应的伸长量。
2、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1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
3、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是由平行光入射到厚度变化均匀、折射率均匀的薄膜上、下表面而形成的干涉条纹.薄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条干涉条纹,故称等厚干涉.(牛顿环和楔形平板干涉都属等厚干涉.)
4、示波器的使用
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5、电桥法测电阻
采用典型的四线制测量法。以期提高测量电阻(尤其是低阻)的准确度。程控恒流源、程控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构成了测量电路的主体。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恒流源给外部待测负载施加一个恒定、高精度的电流,然后,将所获得的数据(包括测试电压、当前的测试电流等)进行处理,得到实际电阻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流电阻测试仪
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课程。自从学习该课程开设以来我受益颇深。首先,物理实验教授传统的热学、电学、光学等实验,使我们增加了动手能力,学到了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物理实验课中,老师从实验原理到实验操作步骤一丝不苟的给与我们指导,努力使我们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思维方式。为我们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在基础性的实验基础上,老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自主选题的论文设计。通过自己亲自动手选材、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使我们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切实的提高我们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的素质。应该举行“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实验竞赛活动,增强我们的成就感,激发我们探索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物理实验培养了缜密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素质,它是使我们受益匪浅的课程。
扩展
能不能走点心。。。
很多。。一般学校都有几十个。
你可以看一下
http://wenku.baidu.com/view/d8b9e5c708a1284ac850436b.html
不知道你什么专业 我是工科的 电类的 所以不像理科那么学物理 我们做实验大概这样 1 实验预习报告写好,主要是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原理 2 实验要仔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出来什么数就是什么数;如果想数据准确,仪器的调整很重要
实验3.1 扭摆法测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3.2 静态法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3.3 用焦利秤测量弹簧劲度系数
实验3.4 弦线上的驻波实验
实验3.5 计算机远程控制Pasco系列实验——力学部分
实验3.5.1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验证
实验3.5.2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实验3.6 弹性材料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实验3.7 光杠杆法测量固体线膨胀系数
实验3.8 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3.9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3.10 用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3.1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
实验3.12 霍尔法测磁场
实验3.13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3.14 平衡电桥与非平衡电桥特性的研究
实验3.15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实验3.16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3.17 利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折射率和色散
实验3.18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如觉得不错,请顺手为最佳答案,谢谢
各个学校所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都不一样,而且不同学期开设的实验也可能会有不同。
如果以本人的大学物理教材(南大,上了两学期)为参考,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力学实验:杨氏模量,拉脱法测水面张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阻力的研究,用物理摆测重力加速度,
光学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全息照相,衍射光栅,单缝衍射,光电效应,用分光计测量玻璃折射率,透镜组基点的测量,测量波的传播速度
电学实验:密里根油滴实验,模拟示波器的使用,磁电阻巨磁电阻测量,半导体电光光电器件特性测量
因为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两三年前上过的实验课记得不太全,对着书也不一定能记起来了,所以可能有些遗漏,还望见谅。
这个问题你去问你的辅导员啊,不同学校的选课要求和学分要求都不一样,你们学校的情况别的大学的人也不了解。我们大学时大学物理实验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工科的,一种是理科的,两种实验的项目、要求和考核方式都不太一样,文科和经管类是不选大学物理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