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乾隆

时间:2023-11-24 09:12:26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乾隆》,下面是详解!

乾隆的儿子分别叫什么呀?

急用...

急用

乾隆的儿子分别叫做:

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皇九子、皇十子、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皇十六子、永璘。

乾隆皇帝的一生总共有了17个儿子,可是到头来,最后活着的,却只剩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中。

嘉妃的四阿哥和纯妃的六阿哥,都被过继给了乾隆的兄弟,那就只剩下四位阿哥了,这四位阿哥都是嘉妃和魏嬿婉的儿子,其中嘉妃的八阿哥永璇因为是个残疾,所以只得到了一个郡王的封号。

扩展资料:

成亲王永瑆虽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他的童年却并不美好,三岁时,生母去世,同母的两个哥哥,四阿哥早早被过继出去,后又英年早逝。

八阿哥也比他年长六岁、平时根本玩不到一起去,幸亏他发现了一件可以让自己暂时忘记这些烦恼的事,书法。

他喜欢写字,也爱钻研书,一位经历过康熙朝的老太监透露,他老师见过明末书画大师董其昌写字的样子。永瑆听说后,立刻跑去,恭敬地询问。

之后,永瑆结合老太监描述的董大师用笔的姿势,认真揣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执笔方法,并博得了书法爱好者乾隆的大加赞扬。

但这些赞扬并没有让少年永瑆得意忘形,虽然雍正朝之后都不再明确地立皇太子,但乾隆的第五子文武双全、备受宠爱,早已成为朝野公认的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其他皇子都没有竞争的资本,其中也包括沉漫在书法中的永理,然而,他的单纯岁月并没有持续太久。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五阿哥病故,准皇太子没了,14岁的永瑆被拉人了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名单很短,上面唯一比他年长的候选人,就是他的同母哥哥,八阿哥。

没等懵懂的他搞清楚状况,一场皇家婚礼如期而至。大婚那天,望着美丽的新娘,永瑆心里升起了一点儿希望。

他的嫡福晋是乾隆原配皇后的亲侄女,他的岳父和大舅子掌握着朝廷的军权一这算是皇阿玛重视他的表现他决定争取。

努力的方向,则是扬长避短:他更加勤奋地钻研书法,引得乾隆经常到他府上与他切磋技艺。乾隆还特意命人刊刻发行他的作品。

他待人宽厚温和,在兄弟中以最为仁孝著称。但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八阿哥被封为仪郡王,永瑆却仍然是一个普通的阿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皇帝

乾隆的臣子有哪些

乾隆的臣子有哪些...

乾隆的臣子有哪些

1、纪昀

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2、和珅

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3、刘统勋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军机大臣。

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4、嵇曾筠

嵇曾筠(1670年——1739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人。清代官员、水利专家。康熙四十五年,嵇曾筠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河南巡抚、兵部侍郎、河南副总河、河道总督,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出为浙江总督。

乾隆三年(1738年)为内阁学士,十二月(1739年初)卒于家,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少保,谥号文敏,入祀贤良祠。

5、鄂尔泰

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

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统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曾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鄂尔泰

乾隆前后有哪些皇帝

乾隆是清代第6位君主。

前有: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天聪)

福临(顺治)

玄烨(康熙)长) 

胤禛(雍正)

后有:

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绵宁,后改旻宁(道光)

奕詝(咸丰)

载淳(同治)

载湉(光绪)

溥仪(宣统)

扩展资料: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乾隆多少岁死的

乾隆皇帝活了多少岁...

乾隆皇帝活了多少岁

88岁去世的。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扩展资料:

乾隆时期清朝延续自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在西方工业革命进行的时候,使帝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

继明朝中叶西方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落后于西方后,在清朝同期西方发生的工业革命,让中国全面落后西方,盛世之下埋藏着深刻危机,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

清朝乾隆皇帝有多少子孙?

环境棵...

环境棵

乾隆帝有17位皇子和10个公主,还有皇孙、皇曾孙、皇元孙,加起来近百人,五世同堂。

部分人物介绍:

1、爱新觉罗·永璜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出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孝贤纯皇后葬礼时,不懂礼数,受到乾隆帝责备,失宠伤心。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幽惧而终,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2、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由于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

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3、爱新觉罗·永璋

爱新觉罗·永璋(1735年7月15日-1760年8月26日),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第三子,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生,初封循郡王。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葬礼上,缺失礼数,受到严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仅二十六,追封循郡王。

4、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号。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因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

其府邸为清代唯一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葬于北京东郊,衣冠葬于今公主岭市附近其领地内。

5、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

三月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岁。子一丰绅济伦。

6、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皇帝第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仅2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后面是哪位皇帝?

乾隆后面的皇帝是:清仁宗嘉庆 

名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在位25年。病死,终年61岁。

清宣宗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

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清文宗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

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清穆宗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清德宗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扩展资料: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宣统三年,隆裕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布皇帝退位,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宣告终结。

但根据清政府之前与中华民国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前清皇室仍可保持原有尊号和待遇,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居住于紫禁城,成为民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民国六年,军阀张勋拥立逊帝短暂复辟,称“大清宣统九年”,史称“张勋复辟”。民国十三年(逊清宣统十六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并将逊帝及其家眷赶出紫禁城,溥仪皇帝称号被彻底废除。

后,溥仪携家眷潜逃至天津日租界的张园、静园,宣告“复号还宫”,与部分遗老遗少谋划“复辟”,小范围内仍被称为“皇帝”,史称“后逊清小朝廷”,大清国号和宣统年号被前清遗老遗少一直使用至民国二十一年清逊帝成为“满洲国”执政。1967年,溥仪以共和国平民身份去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皇帝

乾隆时期发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乱、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乱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2、平大小金川之战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

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

经多次血战,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叛乱,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游民头目林爽文发起的叛乱。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众起乱,攻清军营垒,歼其官兵。十二月,叛军头目林爽文建元顺天。

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叛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湾林爽文叛乱清廷派军不足4万,仅用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乾隆帝为嘉奖诸罗百姓义举,赐诸罗县名“嘉义”。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清军师出有名,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内)。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还广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宣诏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军中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兵大军偷袭黎城,清军退走。

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伐,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乾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送清军散落士兵回国、将残害清军大员者军前正法示众、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亲自赴京吁恳”、为清军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大小金川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帝南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爽文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南之役

乾隆的所有妃子,详细、

1 孝贤皇后
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综观李荣保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赐婚成为宝亲王嫡福晋,时年十六岁(虚岁,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长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琏;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二年以金册金宝册立富察氏为皇后,时年26岁。皇后性情节俭,平日冠饰皆草线绒花,不御珠翠。但皇长女、永琏、永琮先后夭折,皇后悲痛万分。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终年三十七岁。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葬裕陵。
2 孝仪皇后
魏佳氏(1727。10。23——1775。2。28),汉军,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是内管领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阳节出生,小乾隆十六岁。初入宫为贵人,乾隆十一年封令嫔,十四年晋为令妃。二十一年生黄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婶皇九女。二十四年晋为贵妃。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时年34岁。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晋升为皇贵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岁,谥令懿皇贵妃。衬葬裕陵地宫。嘉庆皇帝即位,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3 废后乌喇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1718——1766),满洲正黄旗人,佐领那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乾隆即位之前即为其藩邸侧福晋,为雍正帝亲赐。乾隆二年册为“娴妃”,时年20岁。十年十一月册为贵妃。孝贤皇后去世后在皇太后的主持下成为新皇后。那拉氏于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基,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景。乾隆中年以后生活日渐淫靡,皇后失宠,帝后感情日渐淡薄。三十年(1766)南巡之时终于决裂,乌喇那拉氏愤然剪去头发,触犯国忌,被打入冷宫。后宫由皇贵妃魏佳氏代为管理。次年七月十四日薨,终年49岁。葬于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墓穴内,无享祭。
4 慧贤皇贵妃
高氏(?——1745)大学士高斌之女,原为包衣,后入满洲镶黄旗。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命玉牒内改书为高佳氏。初为藩邸侧福晋,乾隆二年册为贵妃,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薨,年龄在35岁以下。衬葬裕陵地宫,追谥:慧贤。
5哲悯皇贵妃
富察氏(?——1735),佐领翁国图之女,初入侍藩邸,雍正六年生皇长子永璜,九年生皇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三日乾隆即位前夕薨逝,年龄在25岁以下。乾隆元年追封为哲妃,十年正月谕旨:“大阿哥生母哲妃,著封皇贵妃。”四月谥:哲悯皇贵妃。衬葬裕陵地宫。
6 淑嘉皇贵妃
金氏(?——1755),上驷院三保之女,其兄为吏部尚书金简,正黄旗包衣人,赐姓金佳氏。乾隆二年十二月封为嘉嫔,四年生皇四子永城,六年晋升为嘉妃。十三年生皇八子永璇,十四年四月晋封为贵妃。十七年升皇十一子永星(王字旁)。乾隆二十年正月十六薨,年龄约在38岁左右。追谥:淑嘉皇贵妃,衬葬裕陵地宫。
7 纯惠皇贵妃
苏(佳)氏(1713——1760),苏召南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藩邸,雍正十三年生皇六子永溶。乾隆二年册为纯妃;十年十一月册为贵妃,同年十二月生皇四女。二十五年四月晋升为皇贵妃,同月十九日薨,终年48岁。五月追谥:纯惠皇贵妃,葬于裕陵妃园寝。

8 庆恭皇贵妃
陆氏(1724——1774)陆士隆之女,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初年为贵人,十六年晋庆嫔,二十四年为庆妃,三十三年为贵妃。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时年51岁,葬于裕陵妃园寝。她在乾隆年间虽然不断晋升,但是并未得到皇贵妃之号。因为她曾经在嘉庆帝年幼时抚育过他,关怀备至,嘉庆帝感念其恩,于嘉庆四年追谥庆恭皇贵妃。
9 忻贵妃
戴佳氏(?——1764),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生年不详,约生于乾隆初年,生日是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日进宫,奉皇太后懿旨:那苏图之女戴佳氏著封为嫔,乾隆十九年闰四月封忻嫔。二十年生皇六女,二十二年生皇八女;二女均夭折,未封。二十八年九月晋忻妃,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去世,年龄约在30上下。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奉旨晋封忻妃时的金册金宝已经造成,尚未接受戴佳氏已经亡故;特在其棺椁前陈设其绢册、绢宝,并添写贵妃字样。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敬事房呈览贵妃遗物,三十年闰二月初二奉安,以贵妃礼节葬入裕陵妃园寝。
10 愉贵妃
珂里叶特氏(1714——1792),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时入侍高宗藩邸,乾隆初为贵人。乾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晋为愉嫔。乾隆十年十一月晋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学,多才多艺,擅长骑射,贤淑国语(满语),乾隆对他很是钟爱满意,一度欲立之为储君。不想永琪未能继承父母长寿的基因,体弱多病。乾隆三十一年封为荣亲王,可惜好景不长,同年三月永琪即永离父母而去(电视剧中说愉妃先死,不确),留下悲痛欲决的福晋和未成年的儿子,年仅二十六岁。谥曰:纯,即荣纯亲王。愉妃在孤寂和对儿子的追忆中度过二十六年,于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岁。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园寝,奉谕照皇贵妃例办理,一应礼仪与庆贵妃(庆恭皇贵妃)同。
11 循贵妃
伊而根觉罗氏(?——1797),满洲镶蓝旗人,总督桂林之女,生年不详,生日为九月十七日。乾隆四十一(1776)年入宫为循嫔,因次年孝圣皇太后大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十月补行册封礼。五十九年十二月晋循妃,嘉庆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嘉庆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贵妃礼葬裕陵妃园寝。
12 颖贵妃
巴林氏(1731——1800),蒙古镶红旗人,都统纳亲之女,生与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初入宫为贵人,乾隆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为颖妃。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嘉庆帝称为颖贵太妃,居寿康宫。嘉庆五年颖贵妃七十寿辰,嘉庆同母弟永嶙送去寿礼,无儿无女、寡居深宫的颖贵妃十分高兴;嘉庆帝得知,十分光火,叫来弟弟训斥一通,指责他不和自己请示就擅做主张。有了这番训斥,颖贵妃的古稀寿辰也就索然无味了。二十天后,颖贵妃去世。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13 婉贵妃
陈氏(1717——1807)。陈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雍正时,赐高宗藩邸,乾隆初为贵人,十四年四月册封婉嫔,五十九年册为婉妃。嘉庆六年谕:“婉太妃母妃,以前皇考在藩邸时,蒙皇祖所赐,侍奉皇考多年,嗣经晋封贵妃,现在寿康宫位次居首,年跻八十有六,康健颐和,宜崇位号,以申敬礼。应尊封为婉贵太妃。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衙门查照定例预备,于四月十五日举行。”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享年92岁,为乾隆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园寝。
14 舒妃
叶赫那拉氏(1728——1777),满洲镶黄旗人,侍郎永绶之女,生于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十四岁时入宫为贵人,同年十一月,册封为舒嫔。十四年四月晋封为舒妃。十六年(1751)生皇十子。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薨,终年五十岁。同年六月其棺椁停于西花园,九月二十日入葬裕陵妃园寝。十二月初一收舒妃遗物。
15 豫妃
博尔锦吉特氏(1730——1774),塞桑根敦之女,生于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入宫为多贵人,时年已有三十岁。二十四年十二月册为豫嫔,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晋豫妃。三十三年四十千秋(寿辰),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终年四十五岁。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葬裕陵妃园寝。
16 敦妃
汪氏(1746——1806),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比乾隆小35岁。乾隆二十八年八月十八入宫为永常在,时年十八岁。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晋为永贵人,同年十月初十为敦嫔,十一月举行册封礼,三十九年九月晋为妃。乾隆四十年乾隆帝65岁时,她在翊坤宫生下皇十女,即后来的十公主。敦妃性情凶暴,恃宠而骄,乾隆四十三年活活打死一个宫女,被降为嫔。此年乾隆上谕:““敦妃即著降封为嫔,以示惩亻敬;并令妃嫔等嗣后当引以为戒,毋蹈覆辙,自干罪戾”。乾隆说:“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狠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但从未发生妃嫔将使女毒打立毙之事。今敦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警畏。况满汉大臣官员将家奴不依法决罚,殴责立毙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别议处,重则革职,轻则降调,定例森然,联岂肯稍存歧视?”乾隆同时还斥责敦妃:“:“事关人命,其得罪本属不轻,因念其曾育公主,故从宽处理,如依案情而论,即将伊位号摈黜,也不为过。”乾隆说自己虽为“天下主”,“掌生杀之权”,但也“从未有任一时之气,把太监等立毙杖下”。他举例说从前身边的小太监胡世杰、如意等惹恼了他,“不过予以薄惩,杖责二十,至多不过四十”。因此,乾隆就敦妃殴毙使女事件告诫诸皇子道:“诸皇子各有福晋、格格,家庭之事当法朕于宫闱,不稍溺爱徇情”,“纵性滥刑,虐殴奴婢,不但福晋、格格等不宜有,即诸皇子亦当切戒。”
为处理敦妃殴毙使女事件,与此案有关的本宫首领太监郭进忠、刘良等,受到革去顶戴、并罚钱粮二年的处分;总管太监王忠、王成、王承义、郑玉柱、赵得胜专司内廷,未能预为劝阻,也各罚钱粮一年。但他们是因敦妃被累,乾隆命将应罚钱粮于各太监名下扣罚一半,另一半责成敦妃代为缴完。被殴毙的使唤女子,令敦妃罚出银一百两给其父母殓埋(见《国朝宫史续编》卷二)。乾隆还要求把他的旨意交总管内务府大臣,传谕所属一体知悉;再缮录一通交尚书房、敬事房存记。
乾隆对这次打死宫内使唤女子的处理,是力图说明自己公正贤明,不徇私情。他说:“敦嫔平日受朕恩眷较优,今既过犯,即不能复为曲宥。”他用处分敦妃来证明自己“临御四十三年以来,从不肯有溺爱徇情之事”。他还借此引申说:“如大臣等办理事务,今日有善,即从而眷遇;明日有过,即予以训饬,……若为人君,不能见及于此,何以抚御天下?”这番话纯属自我吹嘘。其实,没有多久他就撤销对敦嫔的处分。(《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敦妃,汪氏。尝笞宫婢死,上命降为嫔。未几,复封。”)可见,对这一案件的处理,也是乾隆的一种统治权术。
敦妃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常随乾隆到各处巡幸游玩。后来乾隆将她下嫁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污之王、靠溜须拍马起家的大学士和绅之子丰绅殷德。敦妃之所以没有被废,与女儿的得宠不无关系。乾隆死后,和大人靠山倒塌,赐死并抄家,虽因公主的关系未做扩大化处理,丰绅殷德得以保全性命、爵位和一定的财产,但是已经受到极大打击,意志消沉,36岁就死去。公主后来的生活亦极为不幸。敦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终于明白何谓“无儿无女活菩萨”……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敦妃死去,终年61岁。次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园寝。
17 芳妃
陈氏(?——1801),陈延纶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为明常在,四十年为明贵人;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们拟了贵人陈氏晋升为嫔的字样,乾隆在“茂、翊、芳”三个字里面选择了芳字,明贵人由是成为刚芳嫔。嘉庆三年十月,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嘉庆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18 晋妃
富察氏(?——1822),主事德克精额之女,生年不详。初入宫为贵人;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帝上谕:“皇祖高宗纯皇帝嫔御存者惟晋贵人一人,宜崇位号,以申敬礼。谨尊封为婉晋妃。”十二月举行册封典礼。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晋妃薨,道光皇帝尊为皇祖晋太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为乾隆所有妃嫔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者。
19 容妃
和卓氏(1734——1788),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回部(今维吾尔族)人,即传说中的香妃。乾隆二十五年入宫封为和贵人,时年二十七岁。深受皇太后喜爱,进宫第三年册封为容嫔,时年二十九岁。乾隆三十年随夫君、太后、皇后、令贵妃、庆妃以及孝贤皇后之弟傅恒等人南巡,一路上乾隆还遵照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的习俗赏赐给容嫔特制的饭菜。后来她在宫里有一位回族厨师怒倪马特专门侍侯。
三十三年六月在皇太后的赏识下晋升为容妃。此后她在宫中深得宠爱,得到无数有别于其他妃嫔的眷顾和赏赐, 就在她临去世的几天前还得到了乾隆皇帝单独赏赐的十个春橘。可惜,她已经不能享用了。五天后,即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薨,终年55岁,葬于裕陵妃园寝宝城东侧第二排首位墓穴地宫中。
20 仪嫔
黄氏(?——1746前),雍正时为高宗藩邸格格,乾隆元年九月封黄氏格格为仪嫔,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21 怡嫔
柏氏(?——1757),柏士彩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初六日。乾隆六年十一月册封贵人柏氏为怡嫔。二十二年薨,同年十一月初二日葬入裕妃园寝。
22 恂嫔
(?——1761)霍硕特氏,亦作郭氏,台吉乌巴什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四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郭常在,二十五年晋郭贵人,二十六年八月扈从木兰,八月二十七日突发急病,薨于行在。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与纯惠皇贵妃一同葬入园寝。二十七年五月追封恂嫔,同年九月十三日收回其遗物。
23 诚嫔
钮祜禄氏(?——1784前),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进宫,新封兰贵人。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封诚嫔,四十二年因孝圣皇太后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补行册封礼。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24 慎嫔
拜尔葛斯氏(?——1765),德穆齐塞音察克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十一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伊贵人,二十七年五月册封为慎嫔。二十九年薨;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敬事房呈览慎嫔遗物。乾隆三十年葬入裕妃园寝。
25 恭嫔
林氏(?——1805),拜唐阿佛音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林常在,乾隆十六年六月赐号林贵人。五十九年十二月,林贵人册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恭、肃、雍”三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恭字,林贵人由是成为恭嫔。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余;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园寝。
关于贵人这一称号,《称谓录》卷十载:“东汉定制,皇后以下,即贵人也。本朝(清)贵人,位在妃嫔之下;而贵人之下,即为常在、答应。同此一称,而位只尊卑与东汉时易矣。”裕妃园寝所赃贵人,生年不详者占绝大多数,惟有一位顺贵人生卒年清楚。
26 白贵人
某氏(?——1805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五年时为白常在,至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白贵人,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妃园寝。
27 金贵人
某氏(?——约1778)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与循嫔一同入宫,五月初八新封金常在;四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封金贵人。四十三年九月初九葬入裕妃园寝,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呈览金贵人遗物。
28 慎贵人
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新封武常在,四十五年为慎贵人。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收 慎贵人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29 新贵人
某氏(?——约1775) 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初八日。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新封新常在,四十年闰四月初九日新贵人遗物交上,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30 瑞贵人
索淖洛氏(?——约1766)礼部尚书德保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乾隆二十多年时为贵人;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收瑞贵人遗物,九月二十八日葬裕妃园寝。
31 福贵人
某氏(?——1765),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与瑞贵人同。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新封福常在,二十九年八月初五日福贵人发病死于承德;十一月二十六日收福贵人遗物,三十年闰二月初二葬入裕妃园寝。
32 秀贵人
某氏 (?——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四日薨,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与仪嫔等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33 寿贵人
柏氏(?——1809),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二十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新封那常在,五十九年晋寿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寿太贵人。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薨,三月十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34 顺贵人
钮祜禄氏(1748——1788),总督爱必达之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进宫初封常贵人,时年十八岁,比乾隆小37岁。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册封为顺嫔,四十一年六月诏晋顺妃,四十二年因孝圣皇太后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与循妃、诚嫔一齐补行册封礼。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顺妃四十千秋。次年正月二十九日降顺妃为顺贵人,原因不明。不久后抑郁而终,年四十一。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即裕妃园寝)。
35 鄂贵人
西林觉罗氏(?——1808)巡抚鄂乐舜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十五年为鄂常在,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鄂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鄂太贵人。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次年三月十八日与寿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36 武贵人
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封为武常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武贵人遗下物品,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37 陆贵人
某氏(?——1788前),亦称禄贵人,与芳妃陈氏同为来自江南的汉族女子。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新封禄常在,四十年为禄贵人,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与顺贵人一同入葬裕妃园寝。

还有几位常在,她们是乾隆帝诸位妃嫔中等级最底的人物,一生不得志,生平记载也很少。
38 张常在
张氏(?——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八日薨,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39 宁常在
某氏(?——1781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一月十四日。乾隆二十八年新封宁常在,曾与乾隆一道南巡。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宁常在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武贵人等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40 揆常在
揆氏(?——1757前),生年不详,生辰为七月初十日。乾隆十五年时立为常在,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入裕妃园寝。
41 平常在
某氏(?——1778前),生年不详,为七月十二日生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新封平常在,四十三年九月初九与金贵人一道葬入裕妃园寝。

乾隆死后把皇位传给了谁?

乾隆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嘉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爱新觉罗·顒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扩展资料: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

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分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庆帝

乾隆皇帝下来是什么皇帝

乾隆皇帝下来是什么皇帝...

乾隆皇帝下来是什么皇帝

乾隆皇帝的下一任皇帝就是他的第十五个儿子颙琰,也就是历史上的嘉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登基为帝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乾隆帝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颙琰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颁诏天下,赐宴宗籓。立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并在宁寿宫举行千叟宴,太上皇乾隆帝亲自前往。正月,办理苗疆事务的大学士福康安等上奏攻克朗坡,进攻平陇。同时,湖北枝江、宜都地区的白莲教匪暴动。 二月,湖北当阳地区的白莲教匪也起来暴动,并杀害了当地的官员。西安将军恒瑞率二千兵马前去剿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嘉庆皇帝、百度百科--乾隆皇帝

乾隆(清高宗年号)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在这期间,中国已经发展达到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文治上,乾隆帝重视社会的稳定,继续施行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制度,同时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人口大幅增长,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破亿,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更是突破3亿。 [1-2] 武功上,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反击廓尔喀入侵,捍卫了西藏的主权完整; 平定林爽文叛乱,保卫台湾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