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文征明》,下面是详解!
1、元旦
奕奕祥光报令辰,融融淑气转鸿钧
开门聊自占风色,展刺先欣见故人
昨日笑谈经隔岁,暮年光景又逢春
桃符日厝寻常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2、太湖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诗意:明代才子文征明是沉浸陶醉于自己的创作成果之中:别人家里在除夕忙碌的时节,我却还在灯下挑拣旧诗句,不要笑我太过迂腐,一年主要的工作和事业就是文章诗词啊。
文征明前半生都是在不懈地追求功名,终于在五十四岁时被推荐,以贡生的身份进京,待诏翰林院。而后却因目睹官场的腐朽,做官四年后便乞归故里,潜心于诗文书画。勤勉的文征明“文笔满天下”,一生致力于文词的造诣。
明代文征明《除夕》原文: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译文:
除夕时节,别人家里都在忙碌,我还在灯下挑拣旧诗句。不要笑我太过迂腐,一年主要的工作和事业就是文章诗词。
扩展资料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除夕忙时拣旧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
哪种写法对?...
哪种写法对?
文徵明,即文征明。(同样,魏征,即魏徵)。
1、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2、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扩展资料
1、文征明轶事典故——为人造杯
苏州城里有位向慕儒风的大富翁特别钦羡文徵明,专诚恭请他来家宴饷。时值夏秋之交,宴毕天已晚,主人衷诚地挽留他住宿,翌日再还家。文氏感到盛情难却就留下了,当他入睡榻从罗帐中见到榻前桌上摆列满了一整套银铸餐具——主人原意是明晨先生还家时以之作相赠礼品。
文氏并不知其赠意,猜测可能主人在炫富献殷勤吧。正当文氏刚躺下,从帐中望出去只见有个人悄悄地从桌间摸去了两只银杯,原来这个人也是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此时文氏并未声张,只是暗想:若吾说出来,这个人与主人的交情从此就断绝了!
可是少了两只杯子呀……他一清早就独自返还了,临走留下了一张便条:杯两只吾暂时借去一用。还到家文氏就探询明了杯为某银匠所制,于是他就请此银匠复制了两杯子(花时半个月),送偿还大富翁家了事。
2、魏征轶事典故——嗜吃醋芹
唐代笔记《龙城录》里有一则关于魏徵与醋芹的文字,魏徵在朝堂上喜欢提意见,且常让皇帝下不了台。有一天,李世民笑着对大臣们说:“那个山羊鼻子整天板着脸,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动心的东西?”李世民身边的侍臣回答说,“魏徵喜欢吃醋芹”。
第二天,李世民赐宴,赏赐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徵见了,食指大动,饭还没吃完,装菜的餐具就见底了。李世民说,“你看你看,你说自己没什么爱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
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说:“皇帝喜欢无为(而不是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李世民因此感叹好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
文征明又称为文徵明,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
1、文征明行书: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
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
2、文征明草书:
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
扩展资料: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征明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扩展资料:
文徵明习字,文出《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徵明习字
收据是公事归来衣雪埋...
收据是公事归来衣雪埋
《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译文:
友人拜年都是递上名片不求见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满了名贵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世人认为这样更简易,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
注释:
谒:名帖。
敝: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扩展资料:
1、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代“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向年长的人拜贺新年,包括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关于拜年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方式。
宋代以前,古人的拜年习俗跟现在差不多,亲朋好友带着礼品相互串个门,晚辈给长辈叩个头,说几句平安长寿迎新的话,长辈给晚辈拿点压岁的东西,整个拜年礼仪就算是成了。到了宋代,人们拜年一般不进门儿了,流行送“飞贴”,相当与现在的贺卡。
朝廷里的士大夫有用飞贴互相拜年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友很广,如果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就用竹木削成条,写上贺词,派仆人送给亲朋好友代为拜年。这种方式一般流行于官场和文人墨客间。
明代人们还是沿用贺卡的形式,也就是以“投谒”代替拜年。明代时期贺年卡的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卡片上不仅印有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朋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2、诗歌赏析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这里所言的“谒”和“名纸”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这句话是说,友人们前来拜年都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贺年卡)来问候,从早上到现在我的屋中已经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贺年卡)。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简”是省掉、略去的意思;“虚”是不实在,虚套的意思。我也跟随着潮流学吧,向他人投送拜贴,用这种方式拜年,人们只会嫌弃简易,而不会认为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3、作者简介:
文征明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考取功名一直不顺利。文征明考到了53岁,都没能考取“生员”,生活非常窘迫。54岁那年,文征明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经过吏部考核,让他在翰林院就职于一个俸禄比较低的职位。
但因同事排挤,他并不满意,上任一年便提出辞职。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而他已经57岁了。辞官后文征明回到了苏州老家,专攻诗文书画,经过长期的积累努力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年
这些诗句出自是文徵明的书法墨宝。《文征明书杂花诗十二首》:
梅花: 林下仙姿缟袂轻,水边高韵玉盈盈。 细香撩鬓风无赖,瘦影涵窗月有情。 梦断罗浮春信远,雪消姑射晓寒清。飘零自避芳菲节,不为高楼笛里声。
红梅:冉冉霞流壁月光,韶华并占雪中芳,山姿竦瘦还饶笑,醉态横斜故改装,香瓤孤寒成富贵,天教绝色辅真春,西湖别有西施面,不用临风羡海棠。
腊梅:是谁嚼蜡吐幽芳,罄口檀心灿蜜房。栗玉新裁姑射佩,额黄原出寿阳妆。仙台玉露凝金掌,月殿天风染菊裳。日与西湖争品格,自将颜色占中央。
桃花:温情腻质可怜生,浥浥轻韶入粉匀。新暖透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窥墙有态如含笑,对面无言故恼人。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是前身。
梨花: 剪水凝霜蝶裙,曲阑风味玉清温。 粉痕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 十里香 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一樽不负清明约,洗却残妆绿满村。
杨花:点扑纷忙巧占情,欲垂还起竟飘零。眼前才思漫天雪,身后功名贴水萍。何处池塘风淡淡,一番春事柳青青。江南人远柔肠损,惟有多情梦绕庭。
瑞香:紫琼明雪一藂藂,翠袖含香更郁葱。旭日玲珑苍玉佩,春风烂熳锦熏笼。千重芳恨缘谁结,满面新籹只自容。落尽晚霞明月上,一庭清霭露华浓。
百合(一名重匡):接叶轻笼蜜玉房,空庭偃仰见重匡。风蕤不断天香远,露朵双垂舞袖长。宛转檀心含浅紫,依稀粉额褪新黄。美人梦断良宵永,恼乱春云璧月光。
玉兰:绰约新籹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境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似江梅不恨肥。奕叶琼葩别种芳,似舒还敛玉房房。仙翘暎月瑶台逈,玉腕披风缟袂长。拭面何郎疑传粉,前身韩寿有余香。夜深香雾空蒙处,仿佛群姬解佩珰。
栀子:名花六出雪英英,白贲黄中自葆贞。晴日暖风熏暗麝,露藂烟蘤蔟寒琼。恍疑身去游天竺,真觉香来自玉京。有待清霜摇落后,枝头硕果看丹成。
芙蓉: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生罗带锦城秋。相思欲驾兰桡去,满目烟波不自由。
水仙:翠衿缟袂玉娉婷,一笑相看老眼明。香泻金杯朝露重,尘生罗袜晚波轻。汉皋初解盈盈佩,洛浦微通脉脉情。刚恨陈思才力尽,临风欲斌不能成。
《文征明书杂花诗》内容简介:众所周知,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文征明,是明代书坛上的常青树。他是继赵孟頫之后集书家之大成者,也是继沈周、祝允明之后「吴门书派」、「吴门昼派」的领袖,其弟子多达数十人。他一生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珍迹,其中,书于嘉靖三十七年冬的杂花诗十二首,更是珍贵的一件。文征明在这卷墨迹结尾题款中写道..「右杂花诗十二首,皆余旧作,今无复是兴也。暇日偶阅旧稿,漫书一过,戊午冬日,征明时年八十有九。」年近九十的书家于闲暇时日,纵笔挥洒,书写往昔得意诗作,足见其兴致不减当年。此作行体苍润,风神秀劲,全卷无一懈笔,可谓其晚年代表作品之一。这卷墨迹用纸为金粟山藏经纸,全卷纵二十六点六厘米,横三百九十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作品原文
与文征明书?(明)唐寅
寅白征明君卿[1]:窃尝听之,累吁可以当泣[2],痛言可以譬哀[3]。故姜氏叹于室,而坚城为之隳堞[4];荆轲议于朝,而壮士为之征剑[5]。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动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顾也。昔每论此,废书而叹;不意今者,事集于仆。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丧无日,括囊泣血[6],群于鸟兽。而吾卿犹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怀素[7]。缺然不报,是马迁之志,不达于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于苏季也[9]。
计仆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颉颃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12],丧车屡驾,黄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亡,付之谈笑。鸣琴在室,坐客常满,而亦能慷慨然诺,周人之急[14]。尝自谓布衣之侠,私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15],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赉门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尝此士也。
芜秽日识,门户衰废,柴车索带,遂及蓝缕。犹幸藉朋友之资,乡曲之誉,公卿吹嘘,援枯就生,起骨加肉,猬以微名,冒东南文士之上。方斯时也,荐绅交游[16],举手相庆,将谓仆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之户辙。岐舌而赞,并口而称。墙高基下,遂为祸的。侧目在旁,而仆不知;从容晏笑,已在虎口。庭无繁桑,贝锦百匹[17];谗舌万丈,飞章交加[18]。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身贵三木[19],卒吏如虎,举头抢地[20],涕泗横集[21],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22];下流难处,众恶所归[23]。缋丝成网罗[24],狼众乃食人,马?忧邪子馵25],三言变慈母[26]。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27],掇 墨甑中[28],仆虽聋盲,亦知罪也。当衡者哀怜其穷,点检旧章,责为部邮[29]。将使积劳补过,循资干禄。而蘧篨戚施[30]。俯仰异态;士也可杀,不能再辱。
嗟乎吾卿!仆幸同心于执事者,于兹十五年矣!锦带县髦[31],迨于今日,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32],当户而噬。反视室中,甂瓯破缺[33];衣履之外,靡有长物[34]。西风鸣枯,萧然羁客;嗟嗟咄咄,计无所出。将春掇桑椹,秋有橡实,余者不迨,则寄口浮屠[35],日愿一餐,盖不谋其夕也。
呈欷乎哉!如此而不自引决,抱石就木者,良自怨恨。盘骨柔脆,不能挽强执锐,揽荆吴之士,剑客大侠,独当一队,这国家死命,使功劳可以纪录。乃徒以区区研摩刻削之材[36],而欲周济世间,又遭不幸,原田无岁[37],祸与命期,抱毁负谤,罪大罚小,不胜其贺矣!窃窥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丧[38];孙子失足,爰著兵法[39];马迁腐戮,《史记》百篇[40];贾生流放,文词卓落[41]。不自揆测[42],愿丽其后[43],以合孔氏不以人废言之志[44]。亦将?a括旧闻[45],总疏百氏[46],叙述十经[47],翱翔蕴奥[48],以成一家之言。传之好事,托之高山,没身而后,有甘鲍鱼之腥而忘其臭者[49],传育其言,探察其心,必将为之抚缶命酒,击节而歌呜呜也[50]。
嗟哉吾卿!男子阖棺事始定,视吾舌存否也[51]?仆素佚侠,不能及德,欲振谋策操低昂[52],功且废矣。若不托笔札以自见,将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3],身虽不久,为人所怜。仆一日得完首领,就柏下见先君子[54],使后世亦知有唐生者。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使朋友谓仆何使?后世谓唐生何素?自轻富贵犹飞毛,今而若此,是不信于朋友也。寒暑代迁,裘葛可继,饱则夷犹[55],饥乃乞食,岂不伟哉?黄鹄举矣[56],骅骝奋矣[57]!吾卿岂忧恋栈豆吓腐鼠邪[58]?
此外无他谈,但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59]。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
注释:
[1]征明:文征明,见本书作者介绍。君卿:对对方的敬称。
[2]可以当泣: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
[3]譬:明晓。
[4]“故姜氏”二句:用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堞:城墙上像齿状的矮墙。
[5]“荆轲”句:用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故事。征剑,指燕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见《史记?刺客列传》。
[6]括囊:原指束闭口袋。因喻闭口不言。
[7]怀素:胸怀本素。
[8]“是马迁”二句:指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中告诉任安自己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史记》。
[9]“少卿之心”二句:指传为李陵(字少卿)《答苏武书》。书中述说了自己暂降匈奴的原因。
[10]屠酤:屠户和卖酒者。
[11]颉颃(xié háng):鸟飞上下的样子。婆娑:盘旋。
[12]蹑踵:踩着脚后跟,意谓相接。
[13]黄口:幼儿。嗷嗷:嘈杂声。
[14]周:同“赒”,救济。
[15]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常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朱家:秦汉之际的游侠,鲁人,以任侠得名。
[16]荐绅:同“缙绅”。
[17]贝锦:编成贝形花纹的锦锻。《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就以贝锦喻故意编造的谗言。
[18]飞章:急报的奏章。
[19]三木: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
[20]抢地:触地。也作“枪地“。司马迁《报任安书》:”见狱吏则头枪地。“
[21]涕(yí)泗:鼻涕。
[22]“而后”二句:《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23]“下流”二句:《论语?子张》:“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当焉。”
[24]缋(huì):通“绘”,绘画。
[25]马?樱╩áo):马尾。《淮南子?说山》:“执而不释,马?咏赜瘛!?
[26]三言变慈母:用曾参杀人故事。《战国策?秦策》二载: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曾母,曾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顷之又有人告,其母尚织自若。后有一人又告之,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7]整冠李下: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下正冠。”
[28]掇:拾取。甑(zèng):瓦制的煮器。
[29]部邮:犹“部传”,州郡属吏。
[30]蘧篨(qú chú):戚施:喻诌谀献媚的人。《诗经?新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蘧,同“籧”。
[31]锦带县髦:指当官。
[32]狞狗:凶猛的狗。
[33]甂(biān)瓯:瓦器。
[34]长物:多余的物件。
[35]浮屠:佛寺。
[36]研摩:研究揣摩。刻削:雕刻。这里指书写。
[37]原田:平原上的田地。无岁:没有收成。
[38]“墨翟”二名:墨翟,即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曾被囚于宋。今《墨子》中有《书葬》篇。
[39]“孙子”二句:孙子,即孙膑。他与庞涓同学兵法于鬼谷子,后庞涓忌妒孙膑才能,加以陷害,断去了他的双足。孙膑逃到齐国,做了军师,破杀庞涓。著有《孙膑兵法》。
[40]“马迁”二句:史学家司马迁为李陵事遭腐刑(宫刑),忍辱完成了名著《史记》。
[41]“贾生”二句:贾生,指汉代作家贾宜。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对国事多所建议,遭当政大臣周勃等的反对,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遂写了《吊屈原赋》等名文以抒愤。
[42]揆测:测度,估量。
[43]丽:附着。
[44]“以合”句:语见《论语?卫灵公》孔子语。
[45]?a(yǐn)括:把原有的文章就其内容、情节加以剪裁或修改。
[46]百氏:指诸子百家。
[47]十经:指儒家的经书。
[48]蕴奥:深奥的道理。
[49]鲍鱼:气味腥臭的咸鱼。
[50]“必将”二句: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51]视吾舌存否:《史记?张仪列传》:楚相疑张仪盗璧,“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52]低昂:高低起伏。
[53]:“辟若”二句:辟。同“譬”。《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寿命极短,朝生暮死。
[54]柏下:犹言墓下。因墓上种柏。故以柏代墓。
[55]夷犹:谓从容不迫。
[56]黄鹄:形似鹤,色苍黄。《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57]骅骝:赤色的骏马。
[58]栈豆:马房的豆料,喻现成的利益。《三国志?曹爽传》注引干宝《晋书》:“桓范出赴爽,宣王(司马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吓腐鼠:《庄子?秋水》:“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59]莩(piǎo):通“殍”,饿死
作品译文
唐寅告白文征明君:
我听说,多次的吁叹就当哭泣;悲痛的言辞可以倾诉哀伤。正如此,所以孟姜女在室内悲叹,坚固的长城(的城垛)竟为之倒塌;荆轲在朝中痛陈国事,就有壮士送上刺秦王的宝剑。这是因为情之所感,就是木石也动容;而事到紧急关头,就连生命也可以不顾啊。过去每每议论这些,放下手中的书叹息而已;想不到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了。苦啊苦啊,这也是命啊!低头自思,离死不远,闭口痛哭,觉得和鸟兽一样卑微。而我的好友还用英雄的标准来期盼我,忘了他身负多项罪名,殷勤教侮督促,竭尽平常胸怀。然而你从我这里得不到回报,这就好像是司马迁的理想不被任安知晓;又好像李陵的心思,不被苏武理解一样。
回忆我年少时,在屠夫和酒家那些人中间厮混,在刀和血中长大 。后来得到我友您的提携,人世间上下求索,都是想以功名命世。然而人生不幸频生变故,哀事祸乱不请自来,父母妻子,接连去世,丢下幼儿,嗷嗷待哺。再加上我一贯自由懒散,不善理家,家中有什么缺什么,只当是玩笑。虽然如此,我家里还是天天鼓乐不断,坐客常满,我还是能慷慨允诺,周济别人的危难。曾处称是百姓中的豪侠,背地里佩服鲁仲连和朱家这样的豪杰,以为他们说一句话足以扭转乾坤,施舍一点好处足以庇护人。我宁愿送出门下一奴仆,来纪念这世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士。
我的家境一天天衰败,日渐荒芜和污秽,出入乘坐柴车,衣着渐渐是破烂不堪了。还好,借朋友的资助,乡亲抬举,公卿吹嘘,使我如枯木逢春,白骨生肉,惶恐以些微名声,冒东南文士之上。记得那段时间,与名流交游,举手相庆,都说我纵横文笔,谈论往往引领潮流。恨不得把一个舌头分成两来称赞我半,众口一词都是赞誉之词。墙筑得高而地基不牢,这就酿成祸患。有人在一旁冷眼看我,我却不知:从容饮乐谈笑,不知已在虎口。院内未种桑树,人家编派我的罪名(贝锦)早已满天飞;进谗言的舌头足有万丈,一道道奏章飞驰朝廷。最终天子震怒,下旨捕我入狱。身戴枷锁,卒吏如虎,磕头作楫,涕泗纵横;玉石俱焚,难与下流之辈相处,一切罪恶都集中到一起。用笔画出的丝线竟然也织出罗网,狼聚在一起就会吃人;坚持不舍,马尾都能切割白玉;传言儿子杀人,多说几遍就能动摇慈母的信心。天下都以唐寅为不齿之士,握紧拳关放开胆量,像对待仇敌。知情的与不知情的,都指着我吐口水,那羞辱也算厉害!在李子树下戴帽, 在饭甑子中取墨,我虽然不聪明,也知道是有罪的。当权者可怜我的困窘,依照旧章程,让我作个地方官的随从。意在叫我效力补过规规矩矩挣点衣食。而诌谀献媚,卑躬屈膝经常改换脸色。与其这样活着受辱,不如你杀了我。
唉,我的好友!你我一同共事,至今十五年了!当个小官到今日,肝胆相照,在明处那有负过朋友?在暗中何尝怕过鬼神?这次的经历,惨毒万状。弄的我面目全非,愧色满面。衣裳破得不敢扯一下,鞋子缺一只也是不能穿的了;坐在书案前的是奴仆书僮;夫妻反目成了仇人;旧时养的凶猛的狗,见我归来竟然守着门要咬我。回看室中,坛坛罐罐破烂一地;除了几件衣服鞋子之外,再没有什么多余家伙。西风吹枯叶,一派萧瑟中勉强留客;心慌意乱,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打算春天捡点桑椹,秋来采点橡实用来充饥了,实在还不够,就到寺院去化点吃的。一日但愿有一餐,实在不敢去想晚上吃什么呀。
可叹啊我的朋友!大丈夫的功过盖棺论定,到时看我还有说话的舌头没有?我向来任侠尚义,不能顾及德养,想要弄点权术计谋什么的,恐怕连我的文字功底都荒废了。若不靠文笔书札来实现自我,还有什么成就呢?好比短命的蜉蝣,羽衣鲜亮,虽然活不久,亦为人所怜。我有朝一日完成愿望,就是到地下去见先君子,使后世人也知道这世界曾经有个叫唐寅的。岁月不久,人的寿命你飞霜一样短暂,怎么能自己失落在尘世中,屈身低眉,以偷得些须温饱,使朋友议论我生来是干什么的?后人批评说唐生有什么追求?素来轻看富贵犹如飞毛,现在如果这样(指忍辱苟安),是不取信于朋友也。寒暑季节变换,有裘衣葛衣可以为继,吃饱了则从容不乱,饥饿时就去乞食,岂不伟哉?黄鹄高飞,骅骝腾跃!我的朋友怎会担忧我是贪恋栈豆的驽马或者只是吓吓腐鼠的病鹰啊?
好啦,没别的话说了。但你兄弟我荏弱不能当家立户任,又无伯叔可以依傍,衣食空绝,早晚会饿死。与我平时交往者,都不讲义气背叛了我。万望君将你的狗马余食捐助给我,使唐氏不至绝后。那么我这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什么别的!只希望我友明白。
文征明他是属什么的。熟熟虎的今年多大?虎...
文征明他是属什么的。熟熟虎的今年多大?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属虎的
公元1470年,公历平年,庚寅虎年。共365天,53周。明朝成化六年
(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出生了。
这个孩子似乎从一出生就预示着凡事都要比别人慢半拍一般,就是第一声啼哭,也是酝酿了许久才给父母报了一声平安。
此后他充分将凡事慢半拍的风格发扬光大。
2岁不会走路。
6岁仍旧站不稳。
9岁尚口齿不清。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详细鉴赏,重点词句,并结合岳飞的时代背景,及文征明的时代背景,分析文征明做这首词的意义,是否有什么寓意!谢谢!!!!展开
这是明代大画家、诗人文征明的一阕《满江红》,写的是岳飞冤死之事。仅用93个字,真实、犀利、一针见血地说破岳飞风波亭冤案的事实真相,有情、有据、有理、有力,实乃论史之妙笔、千古之绝唱。
这阕词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把秦桧置于从属地位,确是一语中的,让人震悚。
上半阕指出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先倚重、后残杀的事实。从出土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当初赵构为岳飞题写的“精忠岳飞”四个字。既然当初倚靠岳家军大战金兵,为什么还要加害于他呢?难道真的是打败敌寇、取得胜利,就该死吗?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认为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时,秦桧的回答是:“其事体莫须有。”不久,未经审理,岳飞父子即被暗杀于杭州附近的风波亭处。忠臣良将已然被杀害,再说什么话也难以挽回了。
《文征明》是2009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