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剌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抽搐、头痛加剧、呕吐频繁、高热不退,婴儿则表现为拒乳、两眼凝视、高声尖叫、前囟饱满和脑膜剌激征。暴发型流脑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神志昏迷。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
普通型病儿若早期采用适当治疗可彻底治愈。婴儿时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如延误治疗,即使存活,也易发生后遗症。流行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性措施,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密切接触者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有出血点,应按本病治疗。在流行地区,应对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分2次口服。目前在部分地区采用的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或散发于世界各国,平均年发病率为2.5/10万,以非洲中部流行地带为最高。
(一)传染源 人为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非流行期的带菌菌群以B群为主,流行期间则A群所占百分比较高。病后带菌者约有10%~20%,其排菌时间可达数周至2年。带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慢性带菌者,所带多为耐药菌株,常存在于带菌者鼻咽部深层淋巴组织内。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二)传染途径 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因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无论散发或流行,发病率均随着冬季来临而增加,一般从11月份开始上升,至2~4月份为高峰,5月起呼吸病毒感染,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日常用品间接传播机会较少。
(三)人群易感性 本病在新生儿少见,2~3个月以后的婴儿即有发病者,6个月~2岁婴儿的发病率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新生儿出生时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发病,在6~24个月时抗体水平下降至最低点,以后又逐渐增高,至20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人群的易感性与抗体水平密切相关。各地区由于各年龄组的免疫力不同,而有发病率的差异。大城市发病分散,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2~4岁或5~9岁的最高;在偏僻山区,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常导致暴发流行,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平均每隔10年左右有一次流行高峰,这是由于相隔一定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积累增加之故。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菌群的变迁和耐磺胺药菌株的增加。
【临床表现】
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潜伏期1~7日,一般为2~3日。
(一)普通型 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及脑膜炎期三个阶段。但临床各分期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日,大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鼻咽拭子培养可发现病原菌,一般情况下很难确诊。
2.败血症期 患者突然高热、畏寒、寒战,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或关节炎。70%的病人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粘膜,大小约1~2mm至1cm。病情严重者的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发生皮肤大片坏死。约10%病人的唇周等处可见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病后二日左右。少数病人有脾肿大。多数病人于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
3.脑膜炎期 病人高热及毒血症持续,全身仍有瘀点、瘀斑,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因颅内压增高而病人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常有皮肤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1~2日后病人进入谵妄昏迷状态,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
婴儿发作多不典型,除高热、拒食、烦躁及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较成人为多见,而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对诊断极有帮助,但有时因频繁呕吐,失水反可出现前囟下陷。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死亡。
1.暴发型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但成人病例亦非罕见。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萎靡,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伴皮下坏死。循环衰竭是本型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不少病人血压可降至零,尿量减少或无尿。脑膜刺激征大都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仅细胞数轻度增加。血及瘀点培养多为阳性,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DIC存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在1万/mm3以下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2.暴发型脑膜脑炎 此型亦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推体束征常阳性,两侧反射不等,血压持续升高,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部分病人发展为脑疝,天幕裂孔疝为颞叶的钩回或海马回疝入天幕裂口所致,能压迫间脑及动眼神经,致使同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轻瘫,继而出现呼吸衰竭。枕骨大孔疝时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此时病人昏迷加深,瞳孔明显缩小或散大,或忽大忽小,瞳孔边缘亦不整齐,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强直,上肢多内旋,下肢呈伸展性强直,呼吸不规则,或快、慢、深、浅不等,或呼吸暂停,或为抽泣样、点头样呼吸,成为潮式呼吸,常提示呼吸突将停止。呼吸衰竭出现前病人可有下列预兆:①面色苍白、呕吐频繁、头痛剧烈、烦躁不安;②突然发生昏迷、惊厥不止、肌张力持续升高;③瞳孔大小不等、明显缩小或扩大、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固定;④呼吸节律改变;⑤血压上升。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二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
(三)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不多见,成年患者较多。病程常迁延数月之久。患者常有间歇性畏冷、寒战、发热发作,每次历时12小时后即缓解,相隔1~4天后再次发作。发作时可出现瘀斑、斑疹、膝腕关节疼痛等。诊断主要依据发热期的血培养,常需多次检查才获阳性。辨点涂片阳性率不高。病程中有时可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预防】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四)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http://www.dzjk.com/jbdq/lxjb/0591316121954436.htm
(1)上呼吸道炎期。主要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与其他病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难以区别。若细菌的毒力不强,而人体的防御功能又很强时,就当作一般感冒,不多日就好了。而不发展为菌血症期,更不会发展为脑膜炎。 (2)菌血症期。少数患儿由于身体防御能力减低,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表现突然高热、怕冷、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起病数小时以后,迅速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形状不规则,呈暗红色,肩、肘、臀及其他易受压部位更多。 (3)脑膜炎期。经短期的菌血症期后,细菌到达脑膜而成脑膜炎,此时头痛剧烈、恶心、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神志恍惚,往往伴有抽搐甚至昏迷,极严重者呈深度昏迷、频频抽搐,面色青灰、四肢冷、脉细弱、呼吸浅表,可在短期内死亡。 上述流行性脑膜炎所表现的三期不能截然分开,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大青叶预防脑膜炎 [用料]30克大青叶或板蓝根。
[制用法]在流行季节煎汤代茶饮,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脑膜炎。
橄榄萝卜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6枚橄榄, 250克萝卜。
[制用法]上述为1天量。煎汤,当茶饮服,连服一星期。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预防脑膜炎。
野菊花石膏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12克野菊花, 9克熟石膏。
[制用法]煎水1碗,1天服1次,连服5天。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脑膜炎。
丝瓜钩藤饮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12克鲜丝瓜或丝瓜络12克,荸荠(地栗)梗, 9克钩藤。
[制用法]水煎服。流行季节每天1剂,连服5天。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脑膜炎。
山慈姑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9克山慈姑。
[制用法]研成末,分4次分服,连服两天。小儿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化痰,解毒。治疗脑膜炎,癫痫等。
石膏龙胆草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24克生石膏, 9克龙胆草。
[制用法]水煎分次服。可连服3~4天。小儿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治疗脑膜炎及惊风抽搐。
青蒿贯众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6克青蒿, 15克贯众, 3克甘草。
[制用法]水煎,1天分2次服用,可连服2~3天。小儿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疗脑膜炎高烧、头痛等。
水蛭粉外涂治疗脑膜炎 [用料]30~60克水蛭(蚂蟥)。
[制用法]将水蛭焙干,磨粉末,用水调敷脑后发际处至第2椎上。切忌入口。
[功效]治疗脑膜炎。
芦薄饮预防流脑 [用料]30克生芦根, 10克薄荷。
[制用法]将芦根、薄荷加水煎2次,每次用300毫升水,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留汁于锅中,加入冰糖,加热将糖溶化。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可治疗预防流脑。
白松果汤治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30~60克白松果(也叫白松塔)。
[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可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双花二根汤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9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每天1剂,连服3~5天。
[功效]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全蝎蜈蚣白僵蚕汤治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60克生石膏,全蝎、钩藤、蜈蚣、白僵蚕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可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贯众板蓝根汤治流行性脑膜炎 [用料]25克贯众, 15克板蓝根, [制用法]水煎服。1天量,连服3~5天。
[功效]可治疗流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常规治疗如果患
无菌性脑膜炎--治疗
上脑膜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约需2周时间。如果已经感染上细菌型脑膜炎,将会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可能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被广泛采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还经常采用输液和休息疗法。因为脑膜炎是传染性的,所以将会被放到隔离房间至少48小时。如果因为脑膜炎使患者对光敏感,住的房间将被弄暗。这时应摄取大量液体并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发热和头痛。医生可能需要给病人感染的鼻窦部和乳突导流(耳朵后的骨头处)进行手术以防止再度感染。 如果患者得的是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医生可能会为较多和患者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注射。当一次小的流行脑膜炎发生时部分人将会注射用来对付双球菌脑膜炎的疫苗,同样私人海外旅行到一个脑膜炎流行危险区,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边。进一步说,用疫苗对付6型流感嗜血杆菌是现在儿童时代免疫的固定措施。辅助治疗,因为脑膜炎发病快且有生命危险,所以在采用选择疗法前应接受急诊治疗。选择疗法的意图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重建免疫系统以防复发。进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全身治疗或看中医。中医可能建议患者针刺和针压法,或结合中草药疗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师或按骨术师也可以帮患者恢复体力。
如果你有出现上述的症状的话可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治。不同类型的脑膜炎会有不同的病理变化及预后。但只要你早期就诊,诊断明确,得到及时正确治疗的话一般是可以治愈的。
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疾病。细菌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由呼吸道传染,传染后2--7天发病。其主要症状是高烧39℃左右,昏睡甚至意识模糊;怕光不想睁开眼睛;剧烈头痛,颈项强直;一岁半以下的婴幼儿的前囟门会轻微地突出;呕吐;有的还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皮疹等症状。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此症。它通常都以散发病例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夏季,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乙脑病毒引起的由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染。而且多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身上。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似。相对来说,细菌性脑膜炎比病毒性脑膜炎严重得多,严重的可能致命。
脑膜炎是脑部发炎现象,脑膜就是覆盖在脑与脊髓外面的薄膜。这种脑膜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外面的薄膜,叫做硬脑膜,硬脑膜与颅骨相连;第二层是蛛网膜;最后一层是最内层,名叫软脑膜,软脑膜附在脑上,这些薄膜发生感染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侵入所致。
感染侵及脑膜的途径有数种。例如,感染原可从受到感染的肺部等身体其他部位。经由血流扩散蔓延。它们也可从受感染的耳朵或鼻窦,经由颅骨的空隙扩散蔓延进入脑子。如果你头部受伤,颅骨有破裂处,感染也能轻易进入脑子。
脑膜炎有许多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发炎状况。这大多要看引起疾病的是哪些微生物或病毒而定。
(1)有哪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发生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颈部僵直、畏光(无法忍受亮光)等症状。偶尔还会有皮肤出现深红或紫色皮疹的症状。如果感染继续蔓延,不加阻止,你会变得嗜睡,最后终于昏迷不醒。脑膜炎的症状在婴儿及幼儿身上可能较不明显。
(2)有哪些危险?最常见的脑膜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属于空气传染病。因此,它跟许多病毒疾病一相具有流行性,常在冬季人们躲在户内彼此密切接触时发生。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也会以流行病的方式发生,但这种病常见的发生方式,仍然是散发性的。细菌性脑膜炎发生后,愈早治疗愈好,发生脑膜炎而不加治疗,最后会致死。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完全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留下诸如耳聋、失明及(或)精神状态恶化等永久性伤害。对婴儿及老年人来说,更有无法复原或遗留长时间性损伤的危险性,这是由于他们的抵抗力都比较弱。病毒性脑膜炎的严重性比细菌性脑膜炎轻一些。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毒性脑膜炎会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
(3)应该如何处理如果你或家中任何人出现脑膜炎的症状,特别是还伴有头痛、颈部僵直、畏光等综合性症性、立刻去看医生,切勿拖延。对脑脊液(包围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液体)作抽样检查即可证实对脑膜炎的初步诊断。脑脊液样本要在医院里抽取。以腰脊穿刺取得的样本,如果看来混浊不清,含有脓细胞,脑膜可能已经感染了。对脑脊液作进一步检验应可查明感染原,这可使医生针对引起感染的特定病原拟定治疗方法。
(4)如何治疗你必须住院,直到脑膜感染被清除为止。如果感染是属于细菌性的,医生会给你服用大剂量的抗生药物,这些药物可能是用点滴的方法,直接注入静脉。注射抗生药物的时间可长达两周,大多数病毒并不会被抗生药物消灭,因此,在患了毒性脑膜炎时,通常不会使用抗生药物。你可能在两到三周之内痊愈,痊愈的速度要看发病的严重程度而定。住院期间,医生会尽量让你感觉舒适安静。他们会让你在光线较暗的病房里休息,给你饮用大量的饮料,也可能给你服药以降低体温、缓和头痛,协助你的身体克服感染。
脑膜炎治疗原则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对症治疗。
治疗方针
细菌性脑膜炎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病毒性脑膜炎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一般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搐,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
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用抗病毒的药物。
药物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
预后情况
细菌性脑膜炎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病毒性脑膜炎虽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1)上呼吸道炎期。主要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与其他病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难以区别。若细菌的毒力不强,而人体的防御功能又很强时,就当作一般感冒,不多日就好了。而不发展为菌血症期,更不会发展为脑膜炎。 (2)菌血症期。少数患儿由于身体防御能力减低,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表现突然高热、怕冷、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起病数小时以后,迅速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形状不规则,呈暗红色,肩、肘、臀及其他易受压部位更多。 (3)脑膜炎期。经短期的菌血症期后,细菌到达脑膜而成脑膜炎,此时头痛剧烈、恶心、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神志恍惚,往往伴有抽搐甚至昏迷,极严重者呈深度昏迷、频频抽搐,面色青灰、四肢冷、脉细弱、呼吸浅表,可在短期内死亡。 上述流行性脑膜炎所表现的三期不能截然分开,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可以的。必须到正规医院。近期是高发期。一旦查出要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大约半个月就能出院了。祝您早日康复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易导致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或有皮疹。年长儿眼球后痛、颈、背、下肢痛及痛觉异常;婴儿则为哭闹、烦躁,但意识清楚,无抽搐或颈强直。
病毒性脑炎: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炎表现不同,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a、病初症状轻,迅速陷入昏迷继而死亡;
b、病初即高热,频繁抽搐,异常动作或幻觉,其间有短暂清醒期;
c、病初轻微发热、头痛、轻度鼻咽炎、腹痛、恶心、呕吐等,继而体温逐渐上升后,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抽搐发作,颈强直。
(二)治疗:
在未除外细菌感染前,常规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在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给予疱疹净、无环鸟苷等。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减轻脑水肿可用甘露醇脱水,及时处理呼吸衰竭、心衰等并发症。
(三)预防保健:
平时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一旦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其恶化。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病毒性脑炎
一、前言
1、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
3、该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或死亡。
二、高热的护理方法
1、体温上升阶段:寒颤时注意保暖。
2、发热持续阶段:应用退热药时注意补充水分。
3、退热阶段: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4、注意口腔清洁和皮肤清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三、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1、让患儿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2、对于清醒患儿,要更多关心、体贴患儿,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3、经常与患儿与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4、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运动。
5、恢复期患儿,鼓励并协助患儿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
6、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四、为什么脑炎患儿要做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
(一)腰穿术的目的
1、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有重要意义。
2、作腰椎麻醉,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3、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出血等。
(二)腰穿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患儿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因过早起床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生。
病毒性脑炎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
〔病因〕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症状〕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迷。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病儿除腮腺肿痛外,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极少数病人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及C T来诊断。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可做特异性抗体或病毒分离。以期进一步明确病原。
〔治疗〕 确诊或疑似病人均可采用抗病毒治疗。对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可用无环鸟苷;其它病毒引起者可用病毒唑及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除注意体格锻炼外,注射各种抗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