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b.
有证据的,可以说没可能是错的..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
柯尔克孜族
人口为160823人。
民族概况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另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绝大部分居民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居南疆者通晓维吾尔语,居北疆者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通用汉语、蒙古语。
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历史悠久,我国汉文史籍很早就有关于其先民活动的记载。
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契骨"、"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纥里迄斯"、"纥迄斯"、"黠戛司"等。20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汉初,曾役属于匈奴,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隋唐时受突厥统治。黠戛斯灭了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与唐关系甚密。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
13世纪接受元朝统治,在叶尼塞河上游曾设万户府。为改变当地面貌。元从内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农民迁至谦州(今乌鲁克木河南鄂依玛克处之古城),进行陶冶、冶炼、织造、制造舟楫和渔具等手工业生产;鼓励军屯、民屯,备给耕牛、农具、衣服,发展农业生产,并建库廪,设粮仓,开盐矿,辟驿道,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吉利吉思地区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迁至今东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东等地,后融合于当地民族。
元亡以后,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尔克孜族的处境开始恶化。被迫迁至帕米尔高原和天山荒僻的深山里。后来,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民为摆脱准噶尔贵族的统治,又迁至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及其附近;一部分迁到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带及其附近地区。原本完整的柯尔克孜族被分开来,人口也急剧下降。
在世界上,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西伯利亚,德国,土耳其等地方,"是吉尔吉斯斯坦(柯尔克孜语: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英语:The Kyrgyz Republic)的主体民族。
在中国,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
今天的柯尔克孜族乃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公元前3世纪,柯尔克孜族先民已游牧生息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公元前3世纪末依附于势力强大的匈奴。公元87年匈奴统治瓦解后,一部分坚昆人随其迁移到中亚天山一带。公元1世纪后,鲜卑、柔然、高车继起漠北,统辖坚昆。6世纪中叶突厥雄霸漠北,坚昆时称“契骨”,隶属突厥铁勒部。从汉代至隋朝这一历史时期,部落和氏族公社是坚昆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贫富差别也已产生。游牧和渔猎是其主要的社会生产活动,也有一定数量的农业和手工业。
还有传说是汉朝名将 李陵 的后代
至于你说他们从哪里来
我可以告诉你 蒙古草原
以前隶属突厥 突厥灭亡 后臣服 回鹘
后来起兵反抗 打赢了 将回鹘赶到现在的新疆
称霸蒙古草原 后被蒙古人打败 跑到了中亚
1991年克尔克孜人宣布脱离苏联 成立了
吉尔吉斯坦共和国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230840.html?si=1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
变化多样,基本步伐以跳跃为主,另外还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转身、拉手、翻滚、上蹲、曲膝、两臂上举、手掌抖动等。柯尔克孜舞节奏快,热情奔放、情感细腻、舞姿优美、风趣滑稽,具有浓厚的草原乡土气息。
柯尔克孜族舞蹈大多属于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如《劳动舞》、《挤奶舞》、《纺线舞》、《擀毡舞》、《缝花毡舞》等就表现了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柯语翻译为buhu,柯尔克孜族世界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除此,还信仰“乌买”女神(umai ene)。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早在16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了。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纳菲派。礼拜寺是教徒活动的主要场所。礼拜寺多数建在城市。教规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功”、“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