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馆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该馆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主展区,在声、光、电等技术配合演示下,302平方米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与周边1000平方米的正摄影图像交相辉映,观众犹如在高空鸟瞰北京。这里丰富、直观、生动的展览,是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城市发展前景展望的好场所。
展馆中的奥运场馆规划展区,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主要场馆的规划方案。同时,还有北京市18个区县的未来规划设想和巴黎、伦敦等5个世界大城市的规划内容。
展览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 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其中历史部分由“北京古城变迁”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组成。
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节能专项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介绍了各区县的规划建设情况和发展目标。
馆内的“北京湾”铜雕、《北京旧城》青铜浮雕、《天衢丹阙》工笔长卷、故宫实木模型等许多展品同时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有的堪称世界之最。北京城市规划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之一。四大高科技与观众互动项目,包括4D动感影院“模拟轻轨看北京”、互动电子游戏“我来规划北京城”、动感长安街景观展示和虚拟电子书“翻开未来的一页”,生动、直观,给观众以非同凡响的感受。
根据馆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本支部的工作计划,2009年5月5日下午,业务管理处联合党支部组织了一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学习,全面感受发展中的新北京。支部还邀请业务管理处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的群众参加,共有33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她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为主题,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北京古城变迁的历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等。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许多精美的沙盘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4D动感数字影片《游览北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多个专题和多个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未来北京规划发展的宏伟目标。当我们穿梭时空,回顾过去,感受未来,我们感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之快,之便捷在世界屈指可数。我们在生活中切实地体会着北京的发展,在4D的环境中亲历着近乎触手可得的未来。
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以302平方米的面积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和未来的现代化风采。当我们在模型上寻找到国图的位置时,沙盘中的国图二期还没有显示出来,我们感叹国图发展的新变化。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CBD大模型,奥体中心功能区的展示,故宫模型展区,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古称变迁展区等项目。在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场模型前,大家仔细观摩,认真品评。水立方的蓝色外表和鸟巢模型发出的红光象征水和火,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如一条虬龙曲折蜿蜒,这些都蕴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体现出绿色、环保、和谐、人文的科学发展的理念。
参观活动中大家畅谈感想,热烈讨论北京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就北京市的交通规划、城区功能规划、具体建设方案等各抒己见。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了解了北京市的建设成果,又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了解北京、热爱北京、共同参与北京建设的热情,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认识。
根据馆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本支部的工作计划,2009年5月5日下午,业务管理处联合党支部组织了一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学习,全面感受发展中的新北京。支部还邀请业务管理处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的群众参加,共有33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面展示北京城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她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为主题,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北京古城变迁的历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宫实木大模型展区和多媒体数字影片《不朽之城》等。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多媒体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许多精美的沙盘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
4D动感数字影片《游览北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多个专题和多个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未来北京规划发展的宏伟目标。当我们穿梭时空,回顾过去,感受未来,我们感叹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之快,之便捷在世界屈指可数。我们在生活中切实地体会着北京的发展,在4D的环境中亲历着近乎触手可得的未来。
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北京城市规划模型以302平方米的面积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和未来的现代化风采。当我们在模型上寻找到国图的位置时,沙盘中的国图二期还没有显示出来,我们感叹国图发展的新变化。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CBD大模型,奥体中心功能区的展示,故宫模型展区,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古称变迁展区等项目。在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场模型前,大家仔细观摩,认真品评。水立方的蓝色外表和鸟巢模型发出的红光象征水和火,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如一条虬龙曲折蜿蜒,这些都蕴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体现出绿色、环保、和谐、人文的科学发展的理念。
参观活动中大家畅谈感想,热烈讨论北京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大家根据自己的了解,就北京市的交通规划、城区功能规划、具体建设方案等各抒己见。这次活动既使我们了解了北京市的建设成果,又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了解北京、热爱北京、共同参与北京建设的热情,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认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
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北门面向长安街。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有着独特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
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表现出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
截止至2013年,有展厅数量48个,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近800平方米。
另有近800个座位的剧场、近3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兼数码影院)、600平方米的演播室,以及2800平方米的图书馆。还有大面积对公众开放的休闲公共空间以及6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扩展资料:
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开放时间
近期实行免预约参观,自2019年1月1日起,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例行闭馆设备维修保障)。您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国家博物馆北门西侧通道、西北口通道和南门新大陆路口进入西门小广场,从西门入馆参观。
参观完毕请从西门南北两侧通道至西门小广场中间离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在公元1420~1911年这491年间,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博仪,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后居住在这座宫殿内,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宫内有各类殿宇9000余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设中的汽车博物馆从高空俯瞰,北京汽车博物馆像一只神采奕奕的眼睛,且动感十足,象征着运动、技术和情感,从整个博览中心的范围来看,一条从博物馆开始从北向南,经过中央绿地及各个汽车品牌馆的奇妙展厅而到达未来试验室的汽车时空走廊是整体构思的灵魂,她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
汽车博物馆独特的造型不仅突出了其在博览中心北部建筑群的中心地位,更保证了远距离的视觉效果。利用宽广的坡道和天桥将博物馆融入城市规划环境中。
于表现力和动感的“眼睛”外形和柔和曲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汽车造型的设计手法。金属镶边、柔和的曲线形表面和窗条共同展现了博物馆与众不同的雕塑造型。博物馆外立面主要运用铝质金属材料网状围屏,某些部分完全使用玻璃。这样的设计体现了金属的质感与透明玻璃体的有机结合,她庄严地表达出了汽车时代主题赋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该建筑将为博物馆创造情感和功能的平台,使游客们在此流连忘返。
汽车博物馆是汽车博览中心的核心,它的立意是从历史渊源以及科技发展的角度向游客介绍汽车所带来的时代变迁以及其对人类生活从过去到未来的影响。
馆内设计为一个开放、灵活的结构,使得各种因素相互并存。设计中特别强调了公共区域,因为它们构成了游客和博物馆之间交流的切点。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游客可以通过各个方向进入建筑物。在游客游览博物馆的过程中,既可以连续地游遍整个博物馆,也可以按照明确的主题重点来有选择性地游览。各展览空间呈环形围绕着中庭而布置。通过将展区彼此衔接以及将各个过程和发展阶段透明化,博物馆以鲜明生动的方式将游客引入汽车的“机动性”这一概念。
汽车博物馆还与其南侧中央公园景观中的各品牌展馆相互呼应,形成个性鲜明的建筑艺术群。
故宫建筑介绍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