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塞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上座部佛教的人认为:“卫塞节”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
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出生地是今尼泊尔兰毗尼。
公元前589年四月十五月圆日,36岁的悉达多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发现了无常、无我的真理,放下执着,达到究竟解脱,得到阿罗汉果,完成了人生的目的。
中夜时分,佛陀最后告诫众比丘说:“比丘们!我告诉你们,不要自负,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化的。大家应该各自精勤观察,以彻底证取(解脱)道果。”是佛陀在人世的最后教导。然后佛陀次第进入四禅八定,返回第四禅时结束于了轮回的生活,证达永恒的大涅盘界。这时在库西那拉附近地区发生地震及天空无雨响雷等现象。正是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日月圆时分。(现在为方便也作四月十五日)
所以现在世界佛教联盟定公历的每年五月的那个月圆日为纪念佛陀日。
不管怎样,今天,有能力的法友可以选择静修,或者也作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即使去放一条小鱼儿或者给乞讨者一元钱也是好的。总之保持一颗寂静安详的心境,是每个佛教徒这天对佛陀最好的纪念。
农历四月十五为殊胜吉祥的佛吉祥日(卫塞节)!佛吉祥日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一、卫塞节
卫塞节,不仅纪念一事,而是三件事,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盘的一代史迹纪念日。因佛陀降生、成道、涅盘,都在阳历五月月圆日(The Full Moon of May)也称三期同一庆。
但也有人称做“花节”,因佛在蓝毗尼园出世,传说那时天上散下许多香花;涅盘时天上也散花。这天我们常在佛像前供花或香水佳果等,无论供甚么礼物,只是表示对佛的恭敬爱慕了。
卫塞节是巴利文的译音,意思是月圆日,是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与黑暗,证悟光明,清净的佛性境界。
二、卫塞节的由来
据南传佛教典籍记载,佛陀出生于两千多年前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35年后又在5月的某个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他涅槃那天,正巧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且有“月圆”这个最大共同特点。于是,后世的佛教徒确定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
卫塞节是巴利文的译音,意思是月圆日,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与黑暗,证悟光明,清净的佛性境界。
经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提议,汉传佛教界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吉祥日”,与国际佛教界一同庆祝卫塞节。
扩展资料
卫塞节得到联合国承认
在1999年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十六国代表共同签署信件,请求对“卫塞节的国际认同”。信中指出:佛陀的教导,和他的慈悲、和平、善良的信息感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世界上无数的人跟随佛陀的教导,而且在卫塞节纪念佛陀的诞生、成道、离世。”
同年,希腊、挪威、土耳其、美国等国亦加入倡议行列。1999年12月,联合国发表通讯,表示有关卫塞节的倡议草案在没有投票的情况下被采用。从此,卫塞节成为佛教国家和一些地区的公众节假日,期间隆重举行相关的佛教纪念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吉祥日
上座部佛教的人认为:“卫塞节”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
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出生地是今尼泊尔兰毗尼。
公元前589年四月十五月圆日,36岁的悉达多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发现了无常、无我的真理,放下执着,达到究竟解脱,得到阿罗汉果,完成了人生的目的。
中夜时分,佛陀最后告诫众比丘说:“比丘们!我告诉你们,不要自负,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化的。大家应该各自精勤观察,以彻底证取(解脱)道果。”是佛陀在人世的最后教导。然后佛陀次第进入四禅八定,返回第四禅时结束于了轮回的生活,证达永恒的大涅盘界。这时在库西那拉附近地区发生地震及天空无雨响雷等现象。正是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日月圆时分。(现在为方便也作四月十五日)
所以现在世界佛教联盟定公历的每年五月的那个月圆日为纪念佛陀日。
不管怎样,今天,有能力的法友可以选择静修,或者也作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即使去放一条小鱼儿或者给乞讨者一元钱也是好的。总之保持一颗寂静安详的心境,是每个佛教徒这天对佛陀最好的纪念。
农历四月十五为殊胜吉祥的佛吉祥日(卫塞节)!佛吉祥日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一、卫塞节
卫塞节,不仅纪念一事,而是三件事,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盘的一代史迹纪念日。因佛陀降生、成道、涅盘,都在阳历五月月圆日(The Full Moon of May)也称三期同一庆。
但也有人称做“花节”,因佛在蓝毗尼园出世,传说那时天上散下许多香花;涅盘时天上也散花。这天我们常在佛像前供花或香水佳果等,无论供甚么礼物,只是表示对佛的恭敬爱慕了。
卫塞节是巴利文的译音,意思是月圆日,是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与黑暗,证悟光明,清净的佛性境界。
二、卫塞节的由来
据南传佛教典籍记载,佛陀出生于两千多年前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35年后又在5月的某个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他涅槃那天,正巧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且有“月圆”这个最大共同特点。于是,后世的佛教徒确定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
卫塞节是巴利文的译音,意思是月圆日,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与黑暗,证悟光明,清净的佛性境界。
经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提议,汉传佛教界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吉祥日”,与国际佛教界一同庆祝卫塞节。
扩展资料
卫塞节得到联合国承认
在1999年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十六国代表共同签署信件,请求对“卫塞节的国际认同”。信中指出:佛陀的教导,和他的慈悲、和平、善良的信息感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世界上无数的人跟随佛陀的教导,而且在卫塞节纪念佛陀的诞生、成道、离世。”
同年,希腊、挪威、土耳其、美国等国亦加入倡议行列。1999年12月,联合国发表通讯,表示有关卫塞节的倡议草案在没有投票的情况下被采用。从此,卫塞节成为佛教国家和一些地区的公众节假日,期间隆重举行相关的佛教纪念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吉祥日
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扩展资料:
萨噶达瓦节的风俗
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
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
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
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萨噶达瓦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吉祥日”又称卫塞节。
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佛陀出生于公元前624年5月月圆日(相当于夏历(即农历)四月十五月圆日),出生地是今尼泊尔蓝毗尼。
卫塞节(Vesak)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的节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的佛教徒,均在这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中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扩展资料:
历史:
订立:
卫塞节,其实是把佛陀诞生、成道、涅槃,于同一日纪念。原来,据记载,佛陀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的某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 ;后来他涅槃那天,巧的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份,且有月圆之最大共同特点。
后世的佛教徒,便订下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的意思,正就是“月圆”解也。
成为国际节日:
在1950年,国际佛教团体世界佛教联谊会在斯里兰卡的首届会议中,通过了庆祝卫塞节的决定,并“……请求各国政府领袖,为其国内多数或少数的佛教徒的存在,作出行动将五月的月圆之日定作公众假期,以纪念佛陀-他在全世界上是被誉为人类的最大利益者之一。”
卫塞节(或内容相类似的节日)的传统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多个世纪。
联合国承认:
在1999年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由十六国代表共同签署的信件中,请求了对“卫塞节的国际认同”。信中指出:“佛陀的教导,和他的慈悲、和平、善良的信息感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
“世界上无数的人跟随佛陀的教导,而且在卫塞节纪念佛陀的诞生、成道、离世。” 同年,希腊、挪威、土耳其、美国等国亦加入倡议行列。1999年12月,在联合国发表的通讯中,表示有关卫塞节的倡议草案在没有投票的情况下被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塞节
是佛教卫塞节。
农历四月十五 ,佛吉祥日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是 藏传佛教 的传统节日,藏语称作: 萨噶达瓦节 。此节是 释迦牟尼佛 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庆(即 南传佛教 国家的卫塞节)。
农历四月十五是藏族为殊胜吉祥的佛吉祥日(卫塞节)!佛吉祥日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农历四月十五,佛吉祥日,藏传佛教认为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入灭的日子,此日各寺设千供供养诸佛,众僧诵经祈祷;此日诵经持咒得大加持力;许多寺院在此日会举行放生法会或传重要修法灌顶传承!
扩展资料:
马来西亚佛教徒庆祝卫塞节,是开始于佛历二千五百年(公元一九五六年),那时只有槟城一州获得州政府批准卫塞节为公共假期,后来由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再向政府申请卫塞节为全国公共假期,到公元一九六二年获正式批准。于是全国佛教徒每年都隆重举行庆祝卫塞节。
当公元一九六七年九月,世界佛教友谊会在泰国的曼谷举行理事会议,议决将原订的卫塞节,改为“佛陀日”。
公元一九六八年四月世友会在大马吉隆坡及槟城举行第九届大会,复决通过将卫塞节改为“佛陀日”,显示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慧光辉,照耀全球,发扬慈悲平等教义,倡导世界和平,其意义更明白切合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吉祥日
听到过老人回答可能是“野魂节”据说是纪念在战争中战死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