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月下旬这几天
是地球人一年中最扎堆儿表达温情的日子
平时专心晒娃晒美食晒美景各种围观吃瓜的我们
总忍不住跟着地球背面的歪果仁集中爆发那么一下
刷屏感谢天地宗亲师
每年在感谢声中被大卸八块的几十万吨火鸡
估计到今天还没吃完,而那些情真意切的致辞
早已被各种热点挤到二里地外去了
前两年机械君都在说为人类牺牲的火鸡(机)
今儿咱改说人~~
这个人拿到什么都敢卸
拆个支离破碎,卸得无比精细
他有着庖丁解牛般的技艺
但他最擅长拆解的不是扁毛畜生,而是机器
▼
每个从熊孩子阶段走来的我们
都有爱搞各种破坏的曾经
不管拿到的是鸡蛋还是石头
不管是用牙、用爪子还是刀割锤砸火燎
归根结底都是在试图打破事物的外壳
探究它们的内在
正如科学家把万物拆成分子原子智子波色子
老百姓把人生成就拆成票子房子车子妹子孩子
宅男把女神拆成里子阳子雪子舞子美奈子
无论是认知世界还是表述事物
最有效方式就是拆解
只有掰开了、拆散了、揉碎了
我们才有可能弄明白一件事物的本质
▼
话说加拿大有一位著名摄影师
名叫Todd McLellan(不是内个打冰球的)
他从电子技师母亲和木匠父亲处得到了完美的继承
打小就是个专业拆卸手
McLellan的哥哥们幼年珍爱的众多玩具
都被好(shou)奇(qian)的他给肢解了
那时候他的主要作案工具是一柄锤子
作案地点则是自家的机器屠宰室(木工房)
为此McLellan每每提起童年都无语凝噎
长大后他学了设计与摄影专业
歪打正着干起了专业拆机器的行当
从IPAD到古董钢琴
McLellan一拿到就毫不客气的拆掉
他的作品很多朋友都见过
拆东西谁都会
但是摆得漂亮就未必人人都行了
↓↓零件的摆放在平面构成上颇有独到之处↓↓
很明显,上面这个被拆掉的东西是个座钟
但它原本长啥样呢?
↓↓
1928年的E ingraham古董座钟
2013年Thames & Hudson帮McLellan出了一本图书
Things Come Apart:
A Teardown Manual for Modern Living
《分崩离析:现代生活的拆卸手册》
里面收录了由总计21,959个零件组成的50台各式机器
(原版书亚马逊售20.23美金,2015、2016年有挂历,没见2017的)
然而,书卖得却不如机械君想象中火爆
亚马逊上有70条读者意见,综合一下分数较低的评价,大意是:读者都是在网上看到图不错才专门买的书。书的印刷精良,然而仅此而已,并不符合读者预期,因为书上也只有图,除了机器的模糊信息外没几个字。每台机器都呈现了两种形式:零件们要么在整齐列队,或者呈集中爆破状。只能看到东西被拆完的样子,看不到机器原本的状态,也看不到原理和运作机制。。。。。所以这书,不会想看第二遍blablabla
这个Thames & Hudson明显是个艺术出版商
McLellan官网和国内外相关报道也只能看到图
鉴于深度强迫症的机械君最爱跟自己找麻烦
很想知道这些机器被拆之前的原貌
于是把所能找到的机器都找了出来
希望能满足技术控寻根究底的求知欲
拆解图 vs. 机器原貌
McLellan真正意义上拆东西是在8岁
他一手旧改锥一手破钳子拆掉了一部电话机
发现原来扬声器有磁性,还缠了足有一里长的铜丝
这下犹如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一天下来,他周围堆满了被拆掉的各种零件
它们来自一台收音机、游戏手柄甚至一辆玩具车
当然那时候他只管拆不管装的
而且没想到拆机器将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1999年,McLellan拆掉并拍摄了第一台机器
这仍然是部旧拨盘电话机
他用了两天时间将它拆成了零件(效率不高啊)
将它按平面构成原理整齐摆放成矩形,拍照记录
再将所有零件从高处抛下,用高速摄影机抓拍
↓↓
↓↓
↓↓
拆完电话机,McLellan恶向胆边生
把魔爪伸向了一台
1964年的smith corona古董打印机
这货复杂多了,他拆了足足三天
毕竟他的拆解不是一般级别的
(更多古董打字机请看第11
10期)
下面是机器本来的样子
想不到这么小一个东西肚子里有那么多东西吧
↓↓
↓↓
↓↓
GE 3-5308型磁带录音机
▼古董打字机和GE磁带录音机的拆解(57秒)▼
↓↓
↓↓
↓↓
McLellan拆得最过瘾的是一台缝纫机
1970年代的Imperial电动缝纫机(共482个零件)
(机械缝纫机见第22114311312317期)
↓↓没找到同样型号的缝纫机,下图供参考↓↓
↓↓
↓↓
↓↓
1960年的Argus手风琴
把机器卸成渣再摆成艺术品
原来每位工程师都是收纳专家
↓↓没找到该型号,下图供参考↓↓
↓↓
↓↓
↓↓
1970年代的Mastercraft家用吹雪机
(铁路及公路吹雪机见第214期吹叶机见第352期)
↓↓
↓↓
↓↓
2011年的Schwinn儿童车
↓↓
↓↓
↓↓
1970年代的Sunbeam面包机
↓↓
↓↓
↓↓
1950年代的柯达Kodak 8mm摄像机
↓↓
↓↓
↓↓
1990年代的俄罗斯Vostok军用机械表
↓↓
↓↓
↓↓
Lensatic 4英寸古董军用指南针
↓↓
↓↓
↓↓
2001年的Victor计算器
↓↓
↓↓
↓↓
1980年的Sony Walkman F1 fm立体声卡带机
↓↓
↓↓
↓↓
2000年的Tasco V2 Lightbox望远镜
↓↓
↓↓
↓↓
1970年的Suffola割草机
↓↓
↓↓
↓↓
有的机器零件很小,拆卸时McLellan会很小心
例如他会把相机的所有镜头片放在一个盒子里
棱镜片放一盒,收卷器再单独放一盒。。。
方便展示时做区分
万一不小心搞丢个把螺丝螺帽小弹簧
他会花几个小时,耐心找全所有零件
Asahi Pentax Spotmatic-F相机
↓↓
↓↓
↓↓
Sanyo翻页钟收音机
↓↓
↓↓
↓↓
Concertmate 980 MIDI键盘
↓↓
↓↓
↓↓
2002年的Isaberg AB Apsco标准订书机
↓↓
↓↓
↓↓
1965年的Fender Princeton混响真空管放大器
(可参见第209期的马兰士Marantz 10B放大器)
↓↓
↓↓
↓↓
大家熟悉的瑞士军刀
(更多工具请见第15期)
↓↓没找到一毛一样的,下图供参考↓↓
↓↓
↓↓
↓↓
McLellan拆过很多古董机器
基本上都能成功完成
只有一台从街上捡回来的老电视
因为内部实在太脏,拆了一半就放弃了
1984年的第一代苹果机(老麦金塔Macintosh 128K)
↓↓
↓↓
↓↓
苹果小白笔记本
↓↓
↓↓
↓↓
通常情况下,拆个东西还是挺简单的
遇到些很难搞的机器,McLellan会睡一觉再拆
例如拆Ipad时,最初怎么都不得要领
只好上网寻求指导
后来用脱漆剂将用来固定主要部分的胶水软化掉
剥离开屏幕,进入下一层
再把所有的螺丝拧开,才真正进入到内部
ipad 2
↓↓
↓↓
↓↓
Mighty Mouse 苹果光电鼠
↓↓
↓↓
↓↓
Ipod爱破的二代
↓↓
↓↓
↓↓
黑莓8310手机
↓↓
↓↓
↓↓
▼看图累了来条视频(1分59秒)▼
↓↓
↓↓
↓↓
Maglite闪光手电筒
↓↓
↓↓
↓↓
类似Pixar的不知型号台灯
↓↓
↓↓
↓↓
Pyrene干粉灭火器
↓↓黄色粉末是ABC干粉(磷酸铵盐)↓↓
(消防水弹轰炸机见第383期、消防坦克见334期)
↓↓
↓↓
↓↓
EPSON Stylus Photo R340打印机
打印机不大,肚子里的货可真不少
↓↓
↓↓
↓↓
Canon optura100mc数码摄像机
↓↓
↓↓
↓↓
furni clock Alba ME电子钟
↓↓
↓↓
↓↓
1990年代Homelite Super2链锯
↓↓
↓↓
↓↓
2006年的Ryobi电钻
↓↓
↓↓
↓↓
Bosch DDS182 drill手钻
↓↓
↓↓
↓↓
Stihl MS 362 C-MQ链锯(297个零件)
↓↓
↓↓
↓↓
DeWalt D25980电动路面破碎机
↓↓
↓↓
↓↓
日本Mercury舷外马达(9小时20分拆出501个零件)
↓↓
↓↓
↓↓
Waring PBB212搅拌机(87个零件)
↓↓
↓↓
↓↓
Protel XP1230收费电话机(453个零件)
↓↓
↓↓
↓↓
TRITON 8100 ATM提款机
↓↓
↓↓
↓↓
'Iron Mike' MASTER MP-6发球机(644个零件)
艺术拆解 vs. 技术拆解
关于为什么这些拆解艺术叫好不叫座
通过科技博客网站gizmodo上的一些吐槽
似乎能隐约get到更深层的原因
有一辆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自行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原型是一辆1980年的Raleigh自行车↓↓
↓↓零件爆破效果↓↓
↓↓被摆成静态平面构成的效果↓↓
↓↓连链条都被耐心地拆碎了↓↓
有几个技术流高级黑在这辆被拆成渣、又摆成平面构成艺术的自行车下面吐槽道:
—— 他为毛把车座子全拆了,却没把碟刹从刹车皮里拿出来,哎呀现而今的人真是懒得太可怕了
—— 所以他能把所有的辐条从轮子上拆下来,还能把脚蹬子和整根链子都肢解了,却在把曲柄留在了牙盘上?噗。。。忒业余啦!
—— 我倒是能按照这拆卸手册把每样东西拆出来,我也能原样装好一辆能骑的自行车,至于其他人么,还是省省,赶紧找专业人员来吧。
—— 所以他把所有的零件都拆出来,把大的放中间,小的在周围摆出一个方形,就为了拍张皂片?科科。
—— 看看人家咋拆汽车的。。。
↓↓一张流传甚广但无法考证来源的拆解图↓↓
↓↓BMW M3 V8 engine↓↓
机械君看到这些吐槽立马乐了。做了两年多的机械美学,对功能至上的技术控和以赏图为终极目标的视觉控之间,看着类似实则迥异的关注点再熟悉不过了。
看到这些机械艺术作品,视觉控会觉得:哇!机器拆出来居然这么好看!但只看看热闹就算了,反正买了书也看不懂。。。
技术控乍一看也觉得:哇,好艺术!可仔细一看,又觉得:哎?我去,这不瞎搞么!拆得不专业又不科学的,有么子用?于是也不会买。。。。
McLellan:。。。
好在虽然书卖得不咋好
不少生产厂家都很喜欢McLellan
上面有部分新型号产品的拆解是商业作品
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还带动了很多类似手法的创作风气
Anyway,会不会有朋友好奇
这些拆成渣的机器都装回去了么?
下面这架被拆散的立式钢琴
McLellan表示这是他拆解得最艰难的物件
也是迄今为止,他唯一弄丢了实物的作品
(它在一次发洪水中被卷跑了)
McLellan在精心拆卸完每台机器
将所有零件摆好拍完皂片之后
会和他的助手把所有零件分好类
接着助手把所有零件从高架上扔下来
他则用高速摄像机记录跌落的过程
也就是那些爆破图
旁人看着完全就属于破坏行为
但是McLellan认为这是一个“让零件自由”的仪式
这之后,他会把所有零件一古脑收藏起来
有一次展览时,有4台机器的零件被混在了一起
McLellan说分开这些零件就像在做拼图
而他很讨厌做拼图,认为完全没有任何乐趣
(所以他本质上奏是个艺术家)
最后,咱们来看看艺术家是怎么拍摄爆破图的吧
▼拆散了的钢琴跌落的效果(1分10秒)▼
呃。。。好惨
鉴于所有机器最后都逃不过这么一摔
这些惨死在McLellan辣手下的机器很难再还原了
不过至少Todd McLellan表达了什么都敢卸的精神
机械君也在此
对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
(感恩节过完这么久还有人表达感谢,哎呀太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