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成化斗彩

时间:2024-02-06 19:28:34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斗彩始于明宣德,盛于成化时期,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五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历代模仿虽极尽奇巧,却终难抵“成化”之境。

斗彩

斗彩豆彩逗彩到,三个头彩一个号。

头彩入窑烧二次,坯料先画用青料。

青花复加彩上釉,摸时挡手画笔妙。

注解

书中斗彩、豆彩、逗彩是一个意思——是青花和其他色彩斗艳的意思,属釉上彩,手摸有挡手感。一般是先用青花料烧出纹饰边框,再二次填上其它色料烧制。

成化斗彩

成化斗彩填为贵,叶花只把正面绘。

花心变色层次显,款书鉴知对深重。

注解

成化的斗彩填色好的为贵,叶子,花朵只给出正面,不画侧面。花蕊不一定用黄色,用各种颜色。款书沉重,深至胎表层。

成化斗彩仿品说

成化斗彩后代情,明仿斗彩繁密浓。

不够疏朗色太艳,康熙仿品粗俗容。

不够精致不骄艳,雍正仿品最熟成。

仿品如真又发展,价位更高是异型。

仿品不可以真看,寓意欣赏人称灵。

注解

成化斗彩很贵,在后期有很多仿品,明代仿得纹饰繁密色浓,不够疏朗,康熙仿品粗俗不精致,不骄艳。

雍正仿得最好,如真品差不多,但仿品从化工、胎、用料、款识等都有差异,但历代的斗彩都较贵重,有的后代仿品在器形上有创新,好的也非常贵重,瓷器上的寓意画面多起来了。

成化斗彩色泽

鹅黄娇透闪微绿,杏黄色闪微微红。

姜黄色浓光泽弱,蜜蜡黄色稍透明。

松绿浓重而闪青,孔雀浅翠而透明。

水绿叶绿山石绿,略闪微黄又透明。

赭紫色暗姹紫浓,葡萄紫色真透明。

红色鲜红艳如血,无光暗淡是赭红。

厚薄不匀油红浓,艳中有光不透明。

注解

鹅黄:娇嫩透明,色有点绿;杏黄有点闪红;姜黄色浓,光泽不强;

蜜蜡黄稍有点透明,松绿浓重闪青色;孔雀绿浅翠而透明,水绿,叶绿。

山石绿微黄透明,赭紫暗,姹紫浓重而无光,葡萄色很真实又透明,红色如鲜血,厚薄不匀,油红常显色重,红色艳中有光却不透明。

多画正面花,花蕊常用各种色,不一定用黄色。

成化斗彩三绝

成化斗彩色三绝,姹紫泛红赤铁浓。

姹紫浓艳但无光,鲜红色浓不透明。

赭紫呈褐泛紫色,二紫一红三绝成

注解

斗彩有三种彩色是成化发明,也是后代不好仿而被称赞的。那就是姹紫显赤铁红,而不光亮;赭紫显褐色泛紫色;鲜红如鸡血,色浓不透明。也就是说有的不光亮,有的不透明,要区别。

填彩工艺特点

填彩青笔先画框,阴雕过后釉才上。

先画骨架再填釉,雕画刻剔都用上。

注解

填彩是一种绘画涂色工艺,画、雕、刻出图后,再涂彩的彩色瓷。

成化青花器件

成化多用平等青,小笔触着双线清。

一笔涂抹填色法,层次不如宣德精。

宣德留白成不留,器薄不厚多巧轻。

成化上釉称二色,一为重色色偏青。

都显肥润如玉真,二为洁白稍微青。

底部底釉波浪感,气泡小密整齐精。

两字四字多伪款,糊米底部要看清。

成化早期有苏料,不要只认平等青。

注解

明成化期间大部分用平等青,纹饰以小笔触画双线圈画,图的分层是双线圈,上圈粗,下圈细,一笔涂抹也用,但不如宣德画得好。

成化留白件少,器件胎薄,釉色扁青时肥润如玉,泛白时不那么肥润,底有波浪纹痕迹,气泡小密整齐,两字和四字款多数为伪仿品。

成化时出现多用糊米底,青料有时也有用苏料或苏料混合料的,糊米底是特色之一,不能只认为成化时全是平等青料。

浅说成化斗彩

我国古陶瓷藏界流传着一句话;“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的是这两朝瓷器无论是创意、用料、工艺、质量及艺术价值均堪称一流。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对“成窑上品”的斗彩交口称赞。

成化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而烧成的一种特殊工艺产品,声誉极高,“成化斗彩”是这个时期最为名贵的品种,因而成为后代各朝帝王在内的收藏者必求的绝品。

成化斗彩天字罐

成化斗彩为何名贵?好在哪里?

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一、 起源宣德 成熟成化

成化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但何时起源?何时创烧?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明确结论。

1985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极其珍贵的传世品 ——“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破解了成化斗彩创烧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又一问题。

这只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以三条青花弦构成一条宽带,中绘三条青花行龙,并有飘荡的流云;圈足以汹涌澎湃的海水为饰,底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官款。这项发现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斗彩初见宣窑”并非子虚乌有。

斗彩品种已知始自宣德,若微之著录,如《物志》 尝言明宣窑:“隐纹如桔皮,红花青花者俱鲜彩夺目,堆垛可爱。”这两件青花五彩碗最核心的特点是,纹饰中有一部分是在青花轮廓上填绘五彩,实际上已经具有“斗彩”的特征了,因此,这种“斗彩”工艺在宣德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明宣德朝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制瓷技艺精益求精,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如青花红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就是景德镇御窑厂在多年实践中发明的一种新工艺。在青花五彩的画面中出现小的局部为青花线内填彩的装饰,这一装饰即成为后世所说的“斗彩”。

由于回青的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使成化斗彩瓷这个品种一出世,就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制瓷新工艺,因而造就出一个新品种。方法是两次烧成,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绘出花纹的轮廓,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没有色彩只有青花轮廓的半成品,第二次按构图要求在釉上轮廓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效果。成化斗彩的施彩技法有填彩、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二、 胎薄质细,洁白蕴润

成化斗彩的胎质和釉色十分讲究,胎质轻薄、洁白细腻,釉色肥厚,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完美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

成化斗彩的胎釉陶炼得极其精细,胎土几乎不含任何杂质,胎釉非常光润,感觉就像极品的羊脂玉一样温润舒服、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低所致。

它的胎骨迎光观看有的呈肉红色或牙白色,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斗彩都有这种緑。形成成化斗彩这种高品质的关键是当时皇室对这种斗彩瓷器的高定位,因而才会产生出创意新、材料精、工艺绝、器型妙、品相好、数量少的千古绝品。

三、设色丰富 彩料昂贵

成化斗彩的彩料品种丰富华贵,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绿、黄三色,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在设色方面非常讲究,颜色品种有红、黄、绿、紫及过度色,但没有黑彩。

彩色透明鲜亮,具有明显的时代感,每中彩色又各有千秋。如黄彩则变化多端,有娇黄、鹅黄等十分淡雅,娇嫩透明;杏黄色中微微闪红,蜜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彩似湖水一样绿,清澈透明,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的感觉,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

另外在成化斗彩中还有几种比较特殊的色彩,如一种叫“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褐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现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只在成化年间出现过,是成化的典型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像胶泥的感觉。

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油红,鲜艳耀目,多在纹饰中点缀出星点或花朵,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光晕,这种红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枳之一,后仿者难以及比。

四、画风活泼、题材丰富

成化斗彩的装饰和画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纹样结构变化多端,表现手法既有特色又得心应手,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工艺大师们在不同器物上精心配置各种合适的纹样,给人以恰到好处的美感。画面有自然随意的写真构图,也有规矩工整的图案和写形传神的表现。

装饰题材以龙、海怪、天马、鸳鸯莲花、果树小鸟、子母鸡、团蝶、莲花、菊花、牡丹、宝相花、莲托八宝、折枝花果、四季瑞果、婴戏、高士、三秋、灵芝纹等为主,另有极罕见的落花流水、锦盒瓜果纹和莲托梵文等。较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团状等多种表现手法。

在填彩时也不完全拘泥于钴料蓝线的限制,有时彩料绘出了蓝线也并无大碍,比较自然、放的开。这与清康熙、雍正时期的填彩不同,清代绘彩则完全规规矩矩地填在蓝线之内,决不敢划到线外,这也是成化斗彩的另一特点。

五、器型小巧 精致多样

成化斗彩无大器,从现有藏品看大器确实极少,成化斗彩的主要器型有七大类:罐、瓶、碗、盒、盘、碟、杯。

从现有藏品看,最高瓶的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碗的口径为23厘米,高足杯的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但无论何种器型,均具有端庄圆润、小巧铃珑、清雅隽秀的特点。

下面是成化斗彩器中的几种典型器型:

分为深腹高体 与扁腹矮体二式。高罐:广口与颈直连,丰肩,上腹部圆阔,腹下收敛,圈足内藏而浅。矮罐:广口、短直颈,肩腹到胫部由扩张形的 曲线勾勒,圆润饱满,内圈 足浅硕,透露着一种端稳、秀雅、含蓄的美,时代特征鲜明。这两式罐均以直边平面、顶心微隆的盖子配戴,亦称“盖罐”。

分为缸杯、莲子杯、铃铛杯和高柄杯四式。

缸杯:广口微微,口下至底轮廓线缓收,内圈足,以其体小却形似大口、大底、硕腹的浅缸而名。如鸡缸杯,主要因绘画图案是子、母鸡,造型像一个水缸而得名。

莲子杯:小圆口直连腹壁,下腹部线缓收,小圈足,形似莲子。

铃铛杯:广口,沿边微撇,以内收后外展的曲线勾成形体轮廓,形似倒置的小铃铛。

高柄杯:以杯身和高柄(亦称高足杯)相连而成,变化之妙则在于杯腹的大小与高柄的高矮之中。由于杯腹与高柄的比例匀称适度,且勾勒形体的廓线缓展,器型柔和舒展,有亭亭玉立之美。

六、成化斗彩 件件有款

成化斗彩都是官窑,件件有款。款识有两种,一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双行排列,款外都带边框,有的围一双圈,二是一双方框。这种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也不是一般御窑工匠敢于书写,那么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笔的会是谁呢?据珠山御窑遗址成化断层遗存物考证,“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因此“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皇帝之手”,这一推论,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

七、成化斗彩 “天”字款罐

成化斗彩天字罐极负盛名。它是一种短颈、直口、丰肩、收腹、广底圈足的斗彩小罐,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罐底用青花写“天”字楷款,因此而命名。

天字罐的造型端庄秀丽,形体虽小却有大器的风韵。纹饰有缠枝莲、海水瑞兽、双龙戏水、海马行空等图案,色彩艳丽柔和,画意飘逸洒脱。其中以缠枝莲花纹的天字罐最具魅力。

器身满绘斗彩缠枝莲纹饰,枝蔓相缠的花,花朵饱满,枝叶繁茂,肩部与足胫处各为一圈仰覆莲瓣,盖顶无钮,微微凸起的釉面正中央绘红彩宝相花一朵。各种纹饰协调有序,疏密相间,给人一种优雅匀称的美感。

成化斗彩天字罐还有海水瑞兽、海水云龙等纹饰,成化朝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的珍贵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特别是一些盖罐,其盖原配者罕见之至。

成化斗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的极品,与成化皇帝的特点、性格、环境和喜好精巧细腻之物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成化皇帝与当时的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化斗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窑的艺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奋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