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又叫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和好表现自己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如激动、惊吓、委屈、悲伤等,而突然起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或精神障碍。表现可轻可重,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很严重,但无器质性病变。中医根据其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称之为“脏躁”。
躁病多发于妇女,男人亦可得之。脏躁多属内伤虚症,以精血不能营养五脏,阴阳失去平衡,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或灼伤肺金,或心肾不交,或心肝火旺,肝阴受损,或素体有痰,痰火交炽而致。故见烦脏躁,情智失控,神情恍惚,哈欠频作,不能自主等。对脏躁病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诊断要点]
患者病前有精神刺激史,突然出现表情忧郁,神志恍惚,悲伤欲哭,喜怒无常的临床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即可诊断本病.
饮食调养上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常服清淡滋阴食品,如银耳,百合等。
也可用单方中药炒酸枣仁30克捣碎冲水代茶饮。因酸枣仁可以养心安神,益肝血。论男女人脏燥症的理法方药 一.金匮原文曰:“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二。症状及病机
1.象如神灵所作----心主神明,心血虚损则心神仿佛有如神灵焉!
2.喜悲伤欲哭---肺金受克则情忘悲伤欲哭,
3.数欠伸----肾于情志则为欠为伸, 所以脏燥症是由津血亏耗,不能滋养肝肾,肝郁气滞,木火升腾,累及心肺而成。$9wTvN
三。
方药 1.甘麦大枣汤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可见甘草小麦大枣三品皆能甘润生津滋脏气而止其燥也。 但男女有别,禀赋不齐,症状出现也不尽相同,治法也须灵活变通。
2.炙甘草汤加减 男人脏燥症,宗仲景法而变通之,用炙甘草汤加减治之,收效更捷。 炙甘草汤已具甘草大枣二味,唯少小麦而麦冬,去姜桂之辛温,虑其耗液伤阴。. 方内阿胶,生地、火麻、人参皆养阴助气润燥之品,甘草密炙补中缓急养神之力更妙,对男人脏燥症更增神效。
四。病案: 患者:刘××,男,53岁,平素性情孤僻,失眠,常悲伤欲哭。 自诉:半年多来常用安定片入睡 诊见:神情沮丧,面容憔悴,体瘦,流涕,悲伤不能自制,脉弦数无力、舌红少苔 处方:炙甘草汤加减炙 甘草20g,小麦15g,大枣8枚,麦冬20个 生地15g,火麻仁15g,党参8g,阿胶19g烊化后下 酸枣仁10g,百合15g 连服十二剂。 再诊见诸症皆有好转,但胸烦多汗,上方去火麻仁、党参,加白薇10g、再服十二剂而愈 “脏躁”首见于张仲景《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然而脏躁之脏为何脏,脏躁之躁为何意,历代医家各持己见,纷无定论。
1.“脏” 历代医家对“脏躁”之“脏”认识各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认为是指子宫,持这种看法者居多,有沈宗明、李彦师、唐容川、陆彭年等。如《类聚方广义》曰:“脏,子宫也。”沈宗明云:“子宫血虚,受风热所致。”
(2)认为是指心脏。如《医宗金鉴》“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操扰不宁也。
”(3)认为是指肺脏,有肖赓六、阎纯玺。如《女科经纶》曰:“无故悲伤属肺病,脏躁者,肺之脏燥也。”
(4)认为是心肾为病。如尤在泾曰:“所谓邪哭使魂不安者,血气少而属于心也。数欠伸者,经云:肾为欠,为嚏。又肾病者,喜数欠,颜黑,盖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即伤穷,必及肾也。
”(5)认为泛指五脏。近代大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脏躁症主要表现于情志方面的异常,如抑郁寡欢,思虑过度,喜悲伤欲哭,有时精神失常,疲惫欠伸,烦躁易怒,失眠梦扰。由于五志均为五脏所主,所以情志之病责之五脏。 在《金匮》中,凡五脏所病均明确指出病在何脏,如“肺中寒”、“脾中风”、“肝着”、“心伤者”、“水在肾”、“肺饮”等,唯独在妇人杂病篇中列妇人脏躁,不指明何脏,妇人与男子五脏均同,惟子脏妇人独有,故“脏”应为子脏之义。
2“躁” “脏躁”之“躁”为何意,历代医家均认为“躁”作“燥”解,如徐忠可、尤在泾、朱丹溪等。把燥解释为病因,因燥为阳邪,易耗精血,故又将脏躁之病机衍生为“脏阴不足”、“精血内亏”等。《辞海》:躁,不安静。笔者认为,“躁”在此仍是躁本意,即子脏不安静。其理由如下。脏躁症易发于子脏不安静时。如经期,经血充盈,子宫内膜充血脱落;妊娠期间,胎儿渐长,子宫增大,子宫躁动不安;产后子宫收缩,由大变小;更年期子宫渐渐萎缩转衰,这些特殊时期均为子脏躁动,不安静之时,内环境易失去平衡,故产生脏躁之症。妇人以血为用,子脏及受到躁扰,阴血亏耗,复因情志受伤,或卒然受惊,致气机紊乱,或阴阳气血虚损。累及肾阴,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或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出现“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等症,并非有燥之因,也非完全为脏阴不足。况且脏躁症有虚有实,有阴有阳,并非全是虚证,脏阴不足,不能概括脏躁症之病机,更非确指某一脏之阴亏,有时涉及多脏,有时一派实证,故临床上常有各种分型,如分为心神不宁型、肝气郁结型、气郁痰阻型、肝风内动型等,可见燥并非其病因。此外,张仲景所创甘麦大枣汤也不支持“脏阴不足”之说。甘草、小麦、大枣三药均为甘药,既非滋脏阴补精血之佳品,也非清解五志火之要药,可见其本意即不在补脏阴,益精血,也不在养心益肾。择三味甘药,意在甘缓,调紊乱之气机,和动乱之阴阳,平子脏之躁动。唐容川说:“三药平和,养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达子藏,则藏不燥,而悲伤太息诸症自失矣。” 综上所述,仲景所论脏躁,其“脏”为子脏,其“躁”当为躁动不安,此仲景之原意也。
《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所谓“脏躁”,不少医家均解释为子宫血虚。笔者认为难以令人满意
:一、既然是子宫血虚,文中何以不直言,而却要用比较隐晦之“脏躁”二字来取代?--、子宫,即胞宫,又叫女子胞。女子胞属“奇恒之腑”。既然如此,文中为什么不用“腑躁”,而偏要用“脏躁”?
三、“脏躁”妇人多见,但男子也有,难道男子罹患此病,亦是子宫血虚引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