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工知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与小型化发展, 产品精密度越来越高, 三板模I/M工艺运用越来越普遍, 而传统的手工植入或ROBOT辅助植入效率不高, 拉带式I/M工艺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主要对拉带式三板模(简称拉带模具)结构与设计规格做概述说明。一 常见三板模具结构介绍1.1 三板模模具结构图1.2 三板模模具运动原理常用三板模有三次分型:第一次在剥料板与母模板之间;第二次在剥料板与上固定板之间;第三次在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a、当公模侧起初受到注塑机的拉力时﹐公母模板之间由于装有开闭器﹐而剥料板与母模板之间没有任何连结和阻碍 (多数情况下小拉杆上还装有弹簧)﹐这时在拉力作用下剥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开﹐母模板随着公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运动到设定距离(大于料头长度)时﹐被小拉杆限位块挡住﹐由于母模板随注塑机动模侧继续向后运动﹐这样小拉杆也被带动﹐它又带动剥料板运动一个设定距离(常为5mm)﹐以便将料头打下﹐这个设定距离运动完后﹐小拉杆和母模板都停止运动。b、注塑机动模侧继续动模侧向后运动﹐拉力不断增大﹐超过开闭器锁紧力﹐母模板与公模板分开﹐分开到设定距离时停止不动。c、在顶杆的推动下﹐顶出板带动顶出机构(顶针﹑斜稍等)开始顶出动作﹐将成品顶出(自动落下或由机械手取走)。1.3 三板模模具零件介绍1.3.1 导向机构-----导柱OR导套(导正模具方向)1.3.2 定位机构-----定位块OR定位柱(精确定位模具相对位置)1.3.3 注塑引流系统-----引料接头(将熔融塑料从机台导流至模腔)材质一般使用硬度较高的SKD61或HRC51~531.3.4 开闭器系统-----塑性开闭器&刚性开闭器&磁性开闭器(依顺序延迟开模)1.3.5 定距拉杆系统-----定距拉杆及拉板(限制开模距离)二 拉带模具导入条件2.1 拉带I/M模具端子基本要求2.1.1 料带端子间Pitch应使产品之间有足够空间(a >1.5),以保证模仁强度(如图)2.1.2 料带Pitch孔设计可符合现有模座及拉带机构设计标准 (如图)A:料带Pitch孔Φ1.30 +/-0.02﹔ B:Pitch距 a=5.00﹔ C:料带宽度 c >3.502.1.2 料带端子有梳子&封胶位的位置 (如图)A:端子封胶尺寸宽度保证+/-0.02公差管控﹔B:模具有梳子的位置﹐端子位置度0.062.2 拉带I/M产品的基本要求A.产品肉厚,不小于0.25B.封胶占位符0.40。C.两排端子留出模仁对插空间。D.避免端子与塑料在脱模方向干涉,无法成型。E.成型前带料带,尽量保留中CARRY。三 拉带模具设计细节介绍3.1 缩水率(Shrinkage)计算首先要注意的是图面上的注记(Noted)部分:产品所要采用的塑料原料之料号、名称及颜色,这是我们采用缩水率的重要参考.塑料原料的缩水率(Shrinkage)可参考附表.塑料缩水率(a) 一般计算成型缩水率的方式是由常温的模具尺寸D与成型品的实际尺寸M在决定模具设计的实际尺寸:a=(D-M)/M依图面所用的塑料而先查得成型缩水率,再计算出模具的尺寸.3.2 分模面选择a. 在成品的外观上,PL尽可能设计在不明显的位置上.b. 有侧凹槽(undercut)部分要考虑滑块模仁和PL的关系.c. 充分考虑塑料材料的流动(充填性和配向性)和PL的关系,决定浇口的位置和形状.d. 成品的重要尺寸(管制尺寸、自动化装配基准、客户特殊应用等)不要被PL分开.e. 模具的分模面尽量在同一平面上以利加工和维修.f. 尽可能将成品大部分设计沉入公模以防粘母模.g. 公模考虑顶针易于放置且考虑成品外观需求.h. 为保护成品取出Core pin不歪斜,Core pin可设在母模侧.3.3 模具梳子结构选择3.3.1 封梳一体式可增加封胶件与梳子的强度,母模封胶简单;适用于空间狭窄,不能分开设计封胶件与导位梳之模具(常见HDMI舌片头部)3.3.2 单排对插式封胶件既导位又封胶,母模封胶需与之插破相配;适用于模具无导位梳空间或滑块封胶.3.3.3双排端子式pitch为单排的一半,模仁易于损坏;适用于两排端子之产品3.3.4水平垂直一体式适用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同时封胶,分开无法加工3.4 模具梳子尺寸设计端子梳子槽尺寸b设计﹕b=a+0.03/+0.02或b=(a+0.02)+0.01/+0.0053.5 直插式拉带端子角度设计要求角度 a 管控﹕92.0°±13.6模具拉带机构设计3.7拉带模具流到设计例如:流道各段截面d尺寸(以下尺寸能满足本课95%以上的产品)A段B段C段LCP2.02.02.5HTN2.52.53.0四. 拉带产品常见不良及模具设计调整4.1 短路及外露a. 加强定位,强行隔离b. 改变浇口位置4.2 溢胶a. 减小封胶件尺寸b. 增加逃料4.3. 端子压伤a. 增加导位,便于植入定位b. 加大封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