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女如兰》
天下太平看女人
家庭盛衰看母亲
一个人做人的境界,或许来自童年的情感经历。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中,人们最熟知的一位,“难得糊涂”的美谈更是人人皆知,人们可曾知道,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乳母。
郑板桥三岁生母去世。乳母费氏原是郑板桥祖母的侍女,郑家曾是书香望族,后来家道中落,请不起女佣。
费氏舍不下年幼的板桥,宁愿不要工钱也不愿意离开郑家。
但灾害连连,郑家沦落到断炊的地步。费氏流着泪把仅有的一文钱买了一个烧饼放在锅灶上,当小板桥看见锅灶上乳母留给他的烧饼时,知道乳母走了,失声痛哭。
他发誓要好好读书,长大报答乳母。
灾荒过后,费氏又回到郑家。这时,费氏的大儿子考取了功名,已在外做官,费氏可以安享晚年,但她决意要照顾板桥长大成人。
郑板桥考取进士后,费氏说,我抚养的幼主有了出息,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费氏前后与郑板桥共同生活了三十四年,费氏去世时,郑板桥痛哭,写下一诗悼念乳母:
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
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
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
食禄千万种,不如饼在手。
幼年的那个烧饼一直铭刻在他的心中。郑板桥为人、为官、为文无不受到费氏的影响。
费氏只是一个女佣,凭着做人的本分诠释了: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善良!
所以说,世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