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武汉吧

时间:2024-02-01 04:15:45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城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汉阳兴起最早,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汉口在明朝才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现在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武汉市的经济、金融中心。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在武汉市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第一站就是武昌。

武汉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

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公元223年(吴黄武二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

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

据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闻》:当时,汉口人口为40万人,汉阳8万人,武昌31万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设立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厅),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市政厅撤销;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武汉分治,武昌、汉阳县城划出,汉口仍为特别市。汉口为省辖市,1932年改为特别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组建武昌市政委员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员会改为武昌市政筹备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辖区域66平方千米,人口176379人。

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2019年,武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

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全市13个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区人数最多(1.43万人),汉南区最少(119人)。

武汉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截至2019年,武汉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中国城市首位。

汤逊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达47.6平方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在中心城区退居第二,梁子湖是中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