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明史张溥传

时间:2024-01-31 22:42:10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SPROTS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溥幼嗜学(喜好学习)。所读书必手钞(亦作“ 手抄 ”。亲手抄录),钞已朗诵一过,即(就)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才)已(停止)。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日沃(浇;灌)汤(热水)数次。 后名(给 命名)读书之斋日“七录”,以(因为)此(这个)也。

与同里(同乡)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太仓位于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二张”。崇祯元年,以(因为)选(参选)贡生入都,采方(刚刚)成进士。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一起)复(恢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以葬亲乞假(请假)归,读书若经生(1.汉代称博士。掌经学传授。2.泛指研治经学的书生。3.刻板印书盛行以前,书籍多赖抄缮流传,以抄缮经书为业的人称“经生”。),无间(不间断)寒暑。四方啖(贪求)名者争走其门,尽(全都)名为复社(成员)。诸奔走附丽(附着;依附)者,辄(总是)自矜(自夸)日:“吾以嗣(继承)东林也。”执政大僚(大官职,指大官)由(因)此恶(憎恶)之。里人(同里的人,同乡)陆文声者,输(缴纳)赀(钱)为监生(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国子监生员),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chì]用鞭子或竹板打)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败坏),皆原于士子(学子;读书人)。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方(正)枋(通“柄”,权柄)国事,下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迁延(拖延)久之,严旨穷究(彻底追究)不已(停止)。至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犹(还)未竟(完结)。刑部侍郎蔡奕琛坐(因为)党薛国观系狱(囚禁于牢狱),未知溥卒也,讦([jié]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溥遥握朝柄(朝廷的权力),己罪由溥,因(趁机)言采结党乱政。当是时,体仁已前罢(被罢免),继者张至发、薛国观皆不喜东林,故所司不敢复奏。及是(到这时),至发、国观亦相继罢,而周延儒当国(执政;主持国事),溥座主(唐 宋 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 明 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也,其获再相,溥有力焉。故采疏上,事即得解。

明年,御史刘熙祚zuò、给事中姜埰:cǎi交章(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言溥砥行(砥砺品行,修养道德)博闻(多闻,见闻广博),所纂述(编纂著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二更时,约为夜间十时左右)观(阅览;阅读)。帝御经筵(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问及二人,帝曰:“溥已卒,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全),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确实像)圣谕,溥与黄道周皆偏,因善读书,以故(因此,因为这个缘故)惜(为 惋惜)之者众。帝颔(点头,表示同意)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有司先后录(抄录)上三千余卷,帝悉(全都)留览(阅览)。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征求索取文章)者,不起草,对客挥毫(用毛笔写字),俄顷(片刻、一会儿)立就,以故(因此、所以)名高一时。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1]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神农氏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