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日期固定数目投入。
假设小金有24万元想买基金,就把24万拆成24份,每份1万元,每月投1万,直到24个月投完为止。
也可选择周定投或双周定投等,具体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周定投比月定投更能平摊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拉长,这样的优势会逐渐减弱。
所以定投时频率并不十分重要。
工薪阶级可以把定投时间定位发工资的第二天,强制储蓄,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这个好~
可摊平成本,分散风险。
与一次性买进相比较(极不建议),定投对择时(何时入场开始投资)要求不高,花费精力也不需要太多。
而且在某些平台上(例如某宝)可以设置自动定投,到期自动扣款,省时又省力!
实乃居家旅行之必备!
(前期说的储备型支出也很适合用定投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但会损失一部分潜在上涨机会,导致踏空。
“有改进方法吗?”
这是自然!
如果市场处于低估值区间,比如上证指数3000点以下,可以缩短布局期限为12或者6个月,分成6-12次投资,这样可以在低位加快布局。
24万元分成24份,每份1万元,再根据最新市场估值确定每个月的实际投资份数。
(后面备着大招儿,如果不是想要专业学习投资知识,以下几段可以不用了解太多,不过多学点总不是坏事儿~)
比如代表全市场A股的中证全指历史市盈率中位数是18.5倍,假设当前中证全指的市盈率是16.1倍,两者比值约为1.2倍,那么当期投资额即为1.2份资金。
假如后续市场上涨,中证全指市盈率达到了37倍,那么当期投资额即为18.5/37=0.5份。
总之,实际买入份数=历史市盈率中位数/当前市盈率倍数。
这其实是高位少投,低位多投的策略。
市场低位时会买入更多份额,相比定期定额法会更快在底部完成建仓,从而提升收益率。
而在高位由于购买份额减小,可以有效减少风险。
不过小金觉得最大的缺点是不易计算……
“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那是自然~
上大招!!!
在某宝里可设置智能定投,原理差不多,同样达到高位少投,低位多投的效果。
就属你有办法~
同样24万拆成24份,每份1万元,第一个月投入1万作为基数。
第二个月了,小金发现第一个月投入的1万跌到了0.8万。
我太难了……
为了满足2万(1万*2个月)的目标市值,于是第二期小金投入的金额为1.2万。(0.8+1.2=2万)
到第三个月,前两个月投入的基金资产涨到了2.5万元。
超开心的~
同样为满足3万(1万*3个月)的目标市值,这时小金投入的金额则为0.5万。(2.5+0.5=3万)
总之:每个月投资的金额(或者卖出),取决于离目标市值还差多少(多多少),超出目标市值的就卖掉。
当月投资金额=目标市值(每月投资基数*期数)-实际基金总资产。
优点:
相较于定期定额投资,市值恒定法低买高卖的效果极佳,因此年化收益率更高。
缺点:
如果市场一直涨,建仓速度极慢,可能花个几年……
而且账户始终保留部分本金,导致仓位太低,无法有更高的收益,损失机会成本。
所以用这种方法得先想想闲钱该搁哪儿不至于白白浪费……
“嗯,我琢磨琢磨。”
有12万资金,将资金分成12份。
可以细分为两种。
2
正金字塔买入(市场上升时)前期买的多,后期买的资金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假设开始买4份,上涨5%再买3份,再上涨5%买2份,再上涨5%买1份,以此类推。
优点:低价时买的多,高价时买的少。
减少市场下跌带来的风险。
适合牛市上升过程中,但不适合牛市末期。
2倒金字塔买入(市场下跌时)
前期买的少,后期买入逐渐增加,均摊成本,降低投资风险。
假设开始买2份,下跌2%再买3份,再下跌2%再买4份,依次类推。
优点:
在下跌行情下,可以很快帮助我们完成低成本建仓。
这种情况下,市场一旦走好便有获利空间。
这四种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小金个人觉得,目前,最适合咱们的还是第2种方法中的大招:智能定投。
十分省心!
不过这毕竟是莫得感情的机器,市场变化莫测,这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等到了后期,学习更多知识后,咱们会有自己更好的独立的判断。
新手码字不易,感谢您的点赞支持。
欢迎关注转发,每天只专注一个知识,小金陪你从零开始轻松学理财!
你有想要了解的投资理财知识吗?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小金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