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重点

时间:2024-01-29 08:55:13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重点”是什么?

——对教育的一点思考

陈武光

教育走到今天,“重点”成了热门货,但“重点”到底是什么,谁也讲不清楚,人们只知道那是由相关部门按硬件、软件的优劣,由专家钦定挂牌而成。社会对“重点”的通常是直接与高考成绩排名挂钩,录取率的高低成为评判“重点”的基本依据,进了“重点”就等于进了“升大”的“保险箱”,意味着人生走向坦途的开始。“重点”不仅成了高考的分界线,而且也成了人们命运的“分水岭,“重点”成为关卡,也成为一种精神枷锁。其实,人们选择学校读书,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以前不受“重点”所困,选择是以人们实际情况的一种抉择,是轻松愉快的一件事情,。

读小学的时候,开始在一间公立学校就读,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这间学校老师教学都很认真,而且比较重视传统教育,学校门口两边竖着“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令人肃然。后来觉得这间学校毕竟是公立学校,经费有限,校舍破旧,缺乏生气,于是转学到另一间私立小学就读,因为社会上都说这间学校设有训导处管教很严,从小可以进行意志方面的培养。果真不出所料,在学校的操场上,训导处的教官骑着高大的山东枣红马跑来跑去,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高大的枣红马,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到了上体育课,教官手里拿着长约一米,宽约五、六公分的竹板,在队伍后面巡视着同学们的操练,如果被发现腿站不直,教官就会从后面给你“一板”。家长都觉得这样教育有好处,我们当学生的虽然有的时候挨打,但是见到教官骑着大红马高大威猛的神气模样,一说起来都觉得格外兴奋,到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什么“法西斯教育”。

到了读中学的时候,家里人说附近有一间原来由英国人创办的中学,那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原来名牌大学毕业,供职银行、海关、邮电等部门,后因种种原因被“贬”学校教书,书教得很不错。这间学校踢足球颇有名气,曾经以省队名义出征全国足球赛,冲着这一点“特色”,也成为社会“追捧”的对象。当时人们有一种习惯,不是讲“重点”,而是更多的讲“特色”,讲“名气”。那个学校唱歌唱得好,什么球打得好,什么科目教得好,都会流传社会,成为百姓选择的依据。这些“特色”、“名气”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专家行为”,而是发自百姓心中的一种意向。这些“特色”、“名气”更不是终身的,百姓每年都有自己的评判,“特色”和“名气”不断丰富、更新内容,任由百姓自行选择。那时还是经费匮乏的年代,学校的内涵建设都强调教师的讲课水平的提高,所谓“硬件”建设还谈不上,“电脑”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陌生的,见都没见过。老师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板书的知识演绎,逻辑展开,语言艺术,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每堂课都是一种享受,虽然不是什么“重点”,更没有“硬件”摆设,但是老师的教学却塑造出一代代新人。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那时从百姓到官员,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师到领导,似乎对“重点”还没有很深的概念,那时较流行的是“特色”、“名牌”、“名流”之类的概念。各所学校都办出 “特色”,拥有自己的“特色”校风、“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老师,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爱的“特色”。有的“特色”项目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有的“特色”课程的老师还成为“名流”,成为百姓口碑被流传,被选择。“特色”、“名流”在“流传”和“选择”中自然形成,虽然没有评选程序,但却更具权威,更具魅力。

漫游网络,“特色”、“名流”、“名牌”、“一流”等概念频现,点击率居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流行用语。“特色”是教师魅力的显露,“名流”是百姓心目中的“偶像”,“一流”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这里见不到任何人为的印记,也不为人为所改变。“重点”是什么?它将在无尽的烦恼中,给人们留下沉重的思考。

陈武光 发表于 2007-04-14 09:32 | 阅读 (0) | 评论 ( 0) | 修改 | 删除 |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