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9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17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9.3“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回归素洁纯真的本性。
“见”是展现,“抱”是紧抱不离,“素”字从“生”从“糸(mi)”,白丝白帛。“朴”的繁体字为“檏”,从“木”从“菐(pu)”,未经雕琢的璞玉和原木。
所以必须使人们从思想上找到根本的归属,激发出民众纯真的天性,以素洁纯朴的本色示人,像白丝不被染色,如原木未经雕琢,减少私欲杂念,最好是要杜绝一切智巧奸诈的学问,才能以绝后患。
前面刚说要既“绝”且“弃”,其实不容易完全做到,所以老子退而求其次,提出了要“见”要“抱”要“少”要“寡”的对策,只要减少一些就可以了。
《周易》第10卦是履卦,就是履礼而行的意思,卦象是上天下泽,最高的天和最低的泽象征天地尊卑的秩序。履卦以摸老虎尾巴作比喻,告诉我们人世间也处处有老虎,跟在老虎后面而不被老虎咬,就说明你礼节做到家了,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不打上门客。履卦初九爻辞曰“素履往,无咎”,也提到了“素”字,就是说位卑力弱之人要走入危机四伏的社会,最好保持自己纯真的本色,必然不会招致别人的伤害,也能长保羊羔纯洁的白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洁身自好。
《千字文》中写道“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不已,《诗经》中赞颂羔羊始终保持洁白如一。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看到匠人将织好的白丝投入染缸染色,进而联想到一个人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洁身自好,是多么的困难,不由得嚎啕大哭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诗赞羔羊”出自《诗经.召南.羔羊》篇,“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o)。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u)。羔羊之缝,素丝五总”,赞扬羔羊毛色纯而不杂,就像君子品德纯洁正直难能可贵。
张武忠2017.8.17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