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国风·王风·大车》)
情到深处,身不由己,为爱私奔也就绵绵不绝地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
民国的女孩子们,有了时代的自由空气,私奔也就成了“烟水寻常事”。
这些远走的女孩,有的百年偕老伉俪深情,成就一番千古佳话;有的分道扬镳反目成仇,徒留两处心伤。
01
1915 宋庆龄、孙中山
爱情心语
孙中山:“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
宋庆龄:“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
民国第一桩私奔,要数宋庆龄与孙中山。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国民革命的支持者与追随者。他俩的第一次见面时1894年,宋庆龄一岁多,孙中山28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庆龄的姐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1913年宋庆龄毕业于美国威斯理女子学院,前往日本,开始协助姐姐。1914年宋蔼龄与孔祥熙结婚后,宋庆龄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他们情愫渐生。
1915年宋庆龄就婚事征求父母意见,父母反对,并将宋庆龄软禁在家。10月,宋庆龄爬窗逃走,私奔到日本。10月25日他们办理结婚手续。
那一年,宋庆龄22岁,孙中山49岁。
宋庆龄的父母追赶到日本,木已成舟,婚礼已经完成。宋嘉树“甚至跑去请日本政府为他们做主,说我还未成年,是被迫成亲的!当然,日本政府不能干预。”(《宋庆龄书信集》下册)
1918年宋嘉树去世。1925年孙中山去世,那一年,宋庆龄32岁。
此后,缁衣孀居追随丈夫的遗愿便成了她人生的全部。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她提出:“我死后还是回到上海安息;我有些储蓄,办个福利基金。”
她被安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地,长眠于父母的膝下。
02
1917 蒋碧薇、徐悲鸿
爱情心语
徐悲鸿:“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带你到国外去,你去不去?”
蒋碧薇:“我去。”
蒋碧薇原本叫蒋棠珍。她出生于宜兴一个大户人家,13岁父母为她定下亲事,对方是门当户对的苏州望族查家的公子查紫含。
1916年,蒋棠珍随全家来上海定居。同在上海的宜兴老乡到蒋家拜访,徐悲鸿和蒋碧薇就此认识。年轻的男女好感渐生。
徐悲鸿追求热诚,蒋碧薇性格爽利,她对包办婚姻本就不满,再加上听闻查紫含考试作弊,索性抛下一切和徐悲鸿东渡日本。
蒋家父母只能对外宣称女儿得了急病去世,办了一场假丧礼。
此后,蒋棠珍便成了蒋碧薇,只为“初见时,碧水蓝天,微风轻拂”。
他们从日本到巴黎到国内,从籍籍无名一贫如洗到名声鹊起衣锦还乡。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女学会了节衣缩食,敏感多情的艺术家除了艺术心里只有她。
他们有过最美的爱情,可惜也有最不堪最决绝的分手。
回国后,明明有“恢弘的新屋,美丽的庭院,得力的佣人和舒适的环境”,两人却渐行渐远。
桀骜不驯与顺应时势,远方的理想与安逸的现实,青春洋溢的女学生和温柔体贴的暗恋者。曾经的恩爱情侣各种吵架、撒泼、请求原谅等种种听起来就狗血的家庭伦理剧。
1937年,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登报声明:“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
1945年,徐悲鸿在《贵阳日报》上登报发表声明:“悲鸿与蒋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
不过民国法庭还是按离婚判决了这对男女的分手。徐悲鸿同意了蒋碧薇索要的补偿: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还有一百万元钱,还多送了一幅在法国为蒋作的肖像画:《琴课》。
( 琴课)
1946年徐悲鸿娶妻廖静文。
1949年,蒋碧薇随情人张道藩去了台湾,她在自传中对徐悲鸿犹有怨言。
1953年徐悲鸿去世,彼时不过58岁。他后来的妻子廖静文说:“正是为了还清她(蒋碧薇)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刘洋风:爱生活,爱写作,寻寻觅觅,迷迷糊糊。
投稿及转载事宜请加微信:gancaozi2018
点个“在看”,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