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全孝盛解约胜诉

时间:2024-01-26 05:01:38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1936年)招 远 概 况

杨效曾

作者简介:杨效(孝)曾,1907年生,字忠一,号晓梦,招远十里铺村人,北京大学毕业。1935年8月应聘出任县小学教员暑假讲习会教员,其当时通讯地址为“南壩德春利”,晚年曾在包头供职。

1936年5月杨效曾在北京《禹贡》杂志发表《招远概况》一文,全文5000余言,分七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上世纪30年代初招远基本情况(含历史沿革、地理、人口、经济、文化教育等)、土地经营、农业种植、劳动关系、农村副业(分粉业、花边业、油坊、工匠、脚贩五部分)、经济状况、对外贸易(主要指粉业)等情况。

此文是目前已发现的,较全面地介绍我 市民国年间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唯一一份原始史料,对研究招远民国史极具佐证价值,文中对招远民国时粉丝生产情况记载之详尽,前所未闻,是目前发现的研究龙口粉丝史最权威、最系统的史料。

以下为“招远概况”全文和原刊物图片。

招 远 概 况

招远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县,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西连掖县,东接栖霞,南与莱阳为界,北与黄县相邻,西北则临渤海。面积约64万方里。古为莱国地,汉时叫做曲城,北魏并入掖县,金时改为招远,至今因之。境内多山,惟西北一隅较平坦。山之大者有罗山、马山、灵山、架旗山等,蔓延境内。河流则有老界河、钟流河、老翅河等皆北流入海。山脉河流,占全县面积二分之一以上,但山上皆可种植松木,故虽在严冬,出门一望,触目一片苍翠之色。而山陵土质,亦宜种植,山地开垦者甚多。因之,招远虽被山水占去很大面积,耕地征粮者犹43万余亩(每亩合官亩二亩,西北乡有一亩合三亩者。实际耕地数,当在官亩百万亩以上)。全县共有769庄,大庄三、四百户,小庄四、五十户,亦有三、四户者,但殊少见。全县人口,约在二十万以上,无大家庭,普通每户有五、六人之数。

因为招远僻处于山谷间,交通不大发达,近几年来,西境有了烟潍汽车公路,自前年(注:1933年)又有青黄汽车路通过县中。道路亦加修筑,交通才日形便利。但较之邻近的掖黄两县,仍是望尘莫及。

县中出产品有粉条、花边、花生油等,尤以粉条为大宗,在北乡的村庄中,每村都有几家制作粉条的粉坊。普通工艺品有砖、瓦、瓦盆、条篓、箕、斗及一切农具,如犁、鑱头。这些农村副业,后面再行叙说。

教育在前很不发达,民智极闭塞。在中国史上,招远从未有过出头露脸的人物(招远之无大地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就是好的证明。现在虽有一处县立初级中学及十余处完全小学,但都办的不够出色,比从前虽见好些,可是没有什么表现的。在每一村中,差不多都有一处小学,惟教员不大懂教学方法,与从前私塾相差无几,儿童读上三、二年书,亦识不清日用的文字,不识字的人仍是很多。至于妇女,几全不念书,城中有女子小学一处人数寥寥,乡间则直无女校,女子教育,连起码的程度还不够。

其他习惯风俗等,与华北各地大同小异,不赘。

招远土地,大致可分为三等:洼地(靠近河流地)、山地和山河之间的沟地。以洼地最肥饶,山地最硗瘠。以全县说,西北乡地肥饶,东北乡则为薄瘠之区。县中无大富赤贫,大半是小自耕农。普通人户,有田四、五亩,最贫者亦有自己的房子,俗所谓“要饭的亦有放棍的地方”是也。在招远是没有完全“耕地主之地,住地主之屋”的佃户的。所谓富有之家,系指有田四、五十亩人户,有百亩以上的富家,简直廖若晨星,全县不过十余户而已。招远的土地分配,无大悬殊,这虽无正确的统计,然就作者(注:作者系十里铺人)附近的村庄情形来说,小自耕农是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农业经营的形式,有下述几种:

(一) 自耕农。是自己有五亩到十亩的土地,自耕自种的人户。这种人户约占有百分之七十。他们于农作之暇,也兼营一点副业,如当木匠、瓦匠或卖乡村应用物品等,他们田地的生产可以足食,副业所得则帮助日常零用。

(二) 半自耕农。这是有田一亩至五亩,有余力耕种他人土地的人户。他们租种他人土地,并非迫于不得已,非租地无以为生,乃是有余力而为之。他们的副业是出傭为日工及操乡村的手工业或做小本营生,藉以赚得日常用费,这种人户,约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 自耕地兼地主。这种人家比较富裕,除自己耕作外,还有余地租借与人。他们土地耕种,除自己参加外,多雇长工,在夏秋农忙时,还雇佣月工或日工以帮助之。通常雇长工一人,亦有雇至三、四人者。近来因为制粉业的发达,雇四、五人者亦不少见,但重心移于粉坊,以农耕为副,雇人的作用,已转换方向了。这种人户约占百分之五、六。

(四) 地主。这是指自己不劳作,坐食租课的人户说的。这种人户,全县只有数家,都是曾经做过官(县长之类)的后裔。他们的家事,如土地的耕种、收租、粜粮等,都委之于“把头”(即幹人)管理,自己有时检阅一下。年来为粮贱与其自身的奢侈,都差不多将土地卖光了,没落的官僚后裔,有似于满清灭亡后的旗人!

其次,再谈耕种的方法。

土地耕种是休闲制(注:以下删去休耕方法一段文字)。好来因为粉业的发达,“推粉”之家,休耕地比较少了,即在麦收之后,少种黄豆,多种绿豆、玉蜀黍,以便收获后再种麦子。惟因不能种谷及高粱等,休耕地仍不能没有的。(注:以下删去耕种方法一段文字)。

惟招远于禾地常加肥料,许与他处不大相同耳。盖招远人口稠密,土地的耕作,多为集约的,肥料使用很多。例如在种高粱时,已施肥料(每亩肥料的价值约三、四元),而“推粉”之家,因有许多“粉浆”,不惟所施加倍,且在夏秋之间,禾将秀时又施肥一次,以故招远近年来的生产量较前大增,闻老人言,在前每亩产六斗谷,即为丰年,今则风调雨顺,每亩总在一石四、五斗了。

招远的南乡,因为土地瘠薄,多种花生,产量亦颇不少,花生油就出在南乡。

现在我们再考查一下劳动的关系。自耕农完全为自己劳动,在这里无述的必要,我们所要说的,是:

(一) 佃农的劳动——在招远没有纯佃农——即完全种地主的土地住地主的房屋的佃农,前面已说过。这里所说的佃农,是指有余力佃租他人的土地的人户说的。他们自己有土地和房屋,只是佃租地主的土地,对于地主除约定应纳的租课(大都为二分之一)外,什么责任也不负的。佃户与田主完全平等,租约可以随意解除,没有一点限制。租地有两种,种时约定纳若干租课。在早都是现物地租,现在亦有用货币的了。其次是“分种”,即佃家种地主之田,将田中收获与地主平分。

(二) 雇佣劳动——这可以分为长工、月工、日工三项来说:

A 长工。长工的契约都是一年。普通工资为三十元至四十元,其工作能力很低之童叟,亦有二十元左右者。至于制作粉丝技艺之粉匠,上手可得百元,下手亦可得五、六十元。又在粉坊之长工,工资比普通农家为多,因粉坊工作比普通农家为苦也。

长工多住于雇主之家(与雇主为邻者则回自己家中),雇主除供给饮食外,于夏秋时须给以手巾、雨帽、绑(即猪皮缝成的鞋,普通为一双,亦有讲明为两双者)及小带等零用物品,并有给予裤料者。此外如节日(如秋节冬节等),亦有食物的给予(此为本村或近村之长工始有之,远则无矣),但多在定约时讲明。

长工与雇主之间,并无什么文契,只是口头的契约。普通由中人介绍,约定工资,长工即到雇主家中试工三日(如熟知者即无须试工),试工期间无工资,试工满意,约即成立。如雇主认为不合,或长工以为活重或饭食不好,原约即可宜宣告失效。若约定而中途发生意见,亦可解约,视两方曲直而断定给予长工之工资,但大半是雇主吃亏,长工得点小便宜的。

长工在主家作工,应受雇主指挥,但在法律地位上则完全平等,没有什么轩轾。长工在闲暇的时候,可回家住几天(最多一星期),如因疾病或他事旷日过多,则必须找人代替或扣若干工资。

B 月工。月工与长工的情形同,惟雇月工者多在农忙之际,工资较高,每月约为五、六元。粉坊雇佣,则须七、八元。

C 日工。日工的工资,约为二角至四角之数,在麦秋忙时,亦常增至一元,但一年中不过一、二日耳。日工有市,俗名“工夫市”(即作日工者聚集待雇之所)。欲为人作日工者,于天将明时至工夫市,以待雇者,工资当面议定。其无工夫市处,则雇佣邻人之有闲暇者。

日工与长工、月工不同之处,日工只作农地工作,雇主家中的杂事,饮骥马、挑水、担土等一概不管,长工和月工则必须作这些杂事的。如欲日工作这些杂事,则必须先行讲明。

农村副业。在招远有以下几种:

(一)粉业。粉业是制造粉条的作业,俗称“推粉”。制造粉条的作坊,叫做粉坊。粉坊至少须三间房子,因为房子间数少了,就安排不下粉磨、粉缸等等粉坊所用的器具。

一个粉坊的组织,简单地说,有粉匠和贴桌经常在内工作。但家庭中的男女老幼须常参加,如六、七岁之小孩,本不能做什么事情,可是在粉坊中却常使之于晒粉时捡拾碎粉的。所以扩大一点说,粉坊的主要工作,就是家庭中的所有人员。

粉坊中的主要工作人员分为粉匠和贴桌。粉匠掌管粉坊内一切精细些的工作及指导监视其余人员的工作的,粉条制得好坏全在他一人身上,粉匠大都是雇的,亦有业主自己担任的。粉匠的雇佣多是论季,即春季和秋季。每季约为三月,工资上手四、五十元,下手三、四十元。贴桌就是徒弟,粉坊中一切苦的劳动多由其担任,他的工资与一般长工相似。其所以苦而得钱不多,因想从粉匠手中学推粉的手艺的缘故。他绝对须听粉匠的指挥,从事各种工作,但无如中世纪的师徒关系,可以随意脱离的。

粉坊工作多时,如漏粉、晒粉的时候,家庭中的人都须参加工作。例如漏粉时,家人必须帮忙“理粉”、烧火、“抓千子”就是。年来粉业非常发达,其发达的原因,一方可以赚钱(最高利润每包赚至十元,虽有赔的时候但普通一包可以赚三元的),一方则在赚“粉浆”肥田。

又“推粉”余下的“粉渣”、“油粉”等,既可以充肠,复可以喂养猪骆,省下豆饼,并且,在农村中,不“推粉”也无他事可图,“推粉”者常言:“推粉是庄稼买卖,庄稼人能干什么?推粉就是不赚钱,也可赚点‘力量’(肥料)的。闲着是白闲,工夫不打钱,总比闲着好的”。

由于粉业的发达,土地的经营亦日趋集约化了。凡推粉之家,肥料很多,土地肥沃起来,生产量大增,比普通人家的产量增至一倍以上。因此有一报上曾这样载过:

“招远粉条业产量:296 000包,价值4 114000元……近来农村破产,各处皆然,但在招远一带农村生活程度及经济情形极为景气。招远每年所产粉条收入约4 114 000元,除去原料绿豆价约2500 000元,雇工费用约200 000元,器用薪炭耗费及一切杂用约260000元外,纯收益约1 054 000元(注:应为1 154000元)。故招远农村经济饶裕,皆粉业之赐也。”

我们虽不能说“皆粉业之赐也”,但粉业在招远经济方面之作用,农村生活之改善上,都有重大意义,则为事实。

影响于招远农村经济的农村副业,除粉业外,还有——

(二)花边业。粉业影响大都在比较富有及有人力之家,花边业则在比较贫穷的人户妇女。在招远的农村中,很容易见到两种现象:一是满街臭水(由粉坊流出的污水),一是街头巷尾三三两两一簇一簇的妇女在工作,这些妇女,就是在织花边。

花边织的方法有两种:

A织格网——将线结成二分或三分见方的网。

B织花边——在织成的网上缀各种各样的花。结网和缀花的原料,都是花边庄(专业做花边买卖的商店)供给,织好后,安手艺的高下,论码给结织的工资。大约中等手艺,每日12小时,可得洋一角之数。这种妇女都是在家工作,原料及成品的送取,都由花边庄的店员负之。但终日劳动,赔上衣食,只有一角的工资,亦云苦矣。惟在乡间无事可做,故皆趋之如意,尤其十岁上下的小女孩,几无一人不做的。

(三)油坊。即制造豆饼业者。在粉业未发达前,此业甚盛,但近来凋零了。凋零的原因,一方东三省的豆饼进口,夺其销路;一方则由于粉业的刺激,油坊多改为粉坊了。现在有油坊五百余家,较之粉坊(三千余家),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四)工匠。即木匠、瓦匠、铁匠等。他们于农闲外出工作。木匠、瓦匠的工资约为二角四分。铁匠则系安件论价,如一张锄、一把镰其价为若干是,平均每日亦有二、三角的收入。这种手艺工人,因受粉业的影响,多不愿学习,现已衰微了。

(五)脚贩。在农闲中亦有许多人到龙口贩卖鱼、米等用品的。而南乡花生油的出口及由龙口向县中搬运绿豆,又需要许多脚力。因之,近来载货的大车甚多,全县约有五百余辆,络绎于途。脚贩每日所得,大约二角至四角之数,大车一辆,日可赚洋一元。

在招远因为农村副业的发达,得钱比较容易的缘故,高利贷的事情,这几年来几乎是没有了。在他县,借钱的利息,据说至少是三分。招远则不然。如果有抵押品的话,一分五厘算是高的利率了。若相熟悉,一分利即可借到钱的。——这原因大概在有钱者多投资于买卖或买些土地,而贫穷点的人,只要勤苦总可维持生活,而且无大富赤贫,无有力之家在操纵金融的缘故。

招远虽因农村副业的发达,农村经济颇见活动,但其衰落的现象亦有不可掩者在。如作用于农村经济最大的粉业,在民国十六、七年时倒闭的很多。乡人只知道外边的买卖不好,哪知粉条畅销地的香港,因为省港罢工萧条了,影响到他们的粉条业呢?僻处在山谷间的招远的粉业,握在香港帝国主义者的手中,这是人所梦想不到的罢?然而这是事实。所以近两三年的兴盛,只是一时的现象罢了。现在大战的序幕已开了,香港将如何呢?岂“经济提携”真能使中国经济来繁荣一下吗?中国早已不是中国的中国,关心中国问题的人们,放开眼睛,正视着全世界吧!

1935年10月17日 抄于临中

注:1 文中括号内有“注”字者,为辑者所作说明,其余皆为作者本人所注。

2 本文载1936出版的半月刊《禹贡》,今已载入《招远杨氏族谱》·“诗文书画”篇。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