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在绿色海洋,弯弯的山路延伸着期望。远山的薄雾,像少女的柔衫,朦胧里透着性感。公路边上,隔不远就可以看到撒落一地的白色的桐油花,碎碎的一层花瓣,似樱花,又像桃花,它们陨落在初夏的细雨里,微风中还透着它们的暗香。谁把那连绵的绿揉和着那挥洒的雨,描绘出一副动态的山水画卷?她是那样清新扑面,她又是那样宁静和端庄!
终于,我倘步在了传说的黄桑,古老的小镇,人群已经挤满了街道,雨继续着她的调皮,羞羞哒哒。那个伞打的很低的妹子,一不小心,还是露出了那脸抹了云霞的淡妆。那片人海,奔流着山里人的喜悦,个个微笑的脸上,全是纯朴和善良,人群中不知是谁,她盘着青云般的发髻,阿娜的身姿,在人海中,就这样悄悄的夺走了我的凝望……撑一把雨伞,继续漫步在黄桑的街道,有位穿青花布衣的大姐,在某个有着青瓦飞檐的民居门口,支了两个蒸饭用的木桶,她没有叫卖,却吸引了我的驻足。当好奇终于掀开了那蒸桶上裹着白纱垫衬的木盖时,一股沁心的香气袭面而来,香气的那一头,是黝亮的黑米饭……关于黑米饭的来历,它有着传奇的故事,年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姓杨的后人都要用吃黑米饭来纪念那位勇敢的金花……我禁不住也买 了一盒,当我慢慢品尝着那醇醇的糯香,传奇故事里的金花,仿佛就在我回味的时候来到身旁。
搭在街道空地一旁的舞台,大喇叭里的歌声穿透了人墙,身着苗服侗装的演员们,唱着山里歌调,舞着苗寨侗乡的铿锵。台下涌动的看客们,很多都拿出相机或手机,争抢着有利的位置,只为记录那俏颜或盛装。
远近的客人们,他们或驾着小车,或坐着大巴,一个个都是慕着黄桑的秀丽或神秘的古国簇拥而来,也有人说:我是来看黄桑的姑娘!姑娘节来看姑娘,确实可以理直气壮,只是狭窄的街道,忙坏了值勤的工作人员,真想对他们说声谢谢,可你看他们,个个脸上写满幸福的担当。
中午时分,可以看到一队骑行爱好者,他们踏着青春的矫健而来,一路上,他们默默地将沿途的美景装在心中,他们是飘在绿洲的彩带,他们用脚步追逐着憧憬,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希望。
我继续信步在节日的黄桑,不知不觉时,雨已经停了,可我却停不了,慢慢滋长的渴望——那是梦里上堡的古韵,还有那定格在脑海中“六鹅飞瀑”的激昂……
当夜幕降临时,黄桑燃起了欢快的篝火,可我却要返程了。虽然我带不走你的美丽,可我还是要感谢你,感谢你送我的那个——醉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