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作品 | 连笔字知识 | 加入收藏 连笔字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连笔字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连笔字转换器

当前位置:连笔字网 > 知识库 >

丰润趣

时间:2024-01-25 05:59:59 编辑:连笔君 来源:连笔字网

作者:雷士奇

编辑:王亭贯

丰润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昌盛之地,更是被众多坛、庙、寺、观拱卫着的县城。寺庙既能反应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也是这个地方的习俗、人文精神和民风展示。

一、坛庙,共计58座。

记曰:诸侯祭封内山川。又曰:有功德于民者祀之、以死勤事者祀之、御大灾捍大患者祀之,盖祀者荐也。用以报本崇德也。至于群神群祀,士民因事祷祠有其举之莫或废之,浮屠、老子之宫为一邑名胜所关,又乌可以不籍乎志?坛庙附以寺观。

1、社稷坛:在城北里许,以前建修无考。

2、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里许,以前建修无考。

以上二坛均为雍正十一年知县周傅昌重建。《丰润县志》记曰:坛一座高三尺、横直二丈五尺,周围墙垣四十丈,东西南北门四座。

3、先农坛:在城东,雍正四年奉旨举行耕籍礼,每岁仲春亥日率所属及乡耆老农诣坛虔祀,各官次第扶犁,老农终亩。雍正六年知县张楷奉文建。坛一座高三尺、横直二丈五尺。农神庙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大门一座,角门二座,周围墙垣四十丈。藉田四亩九分,内井一座,以备灌溉。

4、邑历坛:在北门外。

5、城隍庙:在县治西。建于何时失考,同治末西墙照旧基展三尺。

6、文昌阁:旧在学宫西,明崇祯间知县朱希龙改建于东南城隅上。顺治五年知县吴执中,康熙三十三年邑贡生唐居仁、韩范、谷楚文,雍正三年知县张正乾修。乾隆十八年知县陈文言重建,道光十年重修。

7、魁星楼:在学宫东。匾曰:东璧光腾。顺治十二年贡生唐育心、曹斗望,康熙十九年训导骆在中,雍正三年知县张正乾,乾隆十八年知县陈文言修。道光十年重修。

8、关帝庙:(亦称武庙、老爷庙、旗纛庙),在城中央。唐太和六年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孙星重修,二十六年尹呈祥重修,光绪十三年邑绅冯启瑞、朱文翰又劝捐重修。

9、八蜡庙:在县东门外,同治初重修。

10、马神庙者三:一在丰盈仓(城内大仓)、一在城东南隅,一在县署马号内。

11、武庙;在县城北街。

12、三义庙:在西关,元至正十八年创建。本(清)朝乾隆二十三年重修,道光十六年重修。

13、忠武庙:在南瓮城,旧在西关。乾隆十九年城守翟世永、典史白世禄移建。以后历有修葺。

14、火神庙:在西瓮城。

15、观音庙者二:一在东瓮城,一在西关,有塔,塔明万历十八年九月重修。乾隆三十九年重修。

16、药王庙:在南关。

17、南极庙:在南关。

18、龙王庙者二:一在西关,一在北关。光绪六年邑令谌公重修。

19、七圣祠者二:一在南关,一在北关。

20、东岳庙:在南关外朱庄子。日久荒废,光绪九年重修。

21、雹神庙:在西关,同治年重修。

22、玉皇阁:在南关外,《燕山丛录》:有石塔建自元时,塔有六角,每角有石龙一,其东南角龙飞去,至今缺焉。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咸丰元年武孝廉王玉鳞与弟诸生召棠重修。

23、碧霞元君祠:在河西大路东。康熙八年僧官众善重修,增围墙。又道光年重修。

24、真武庙二:一在北瓮城,一在披霞山。

25、灵官庙:在披霞山。

26、关帝庙;在王官营东一里,由唐建。

27、药王庙:在小集镇北,年久残颓,咸丰间监生杨廷梅重修。

28、文庙:在小集东北,道光二十年邑令刘公命,生员田学文建修。

29、三皇庙;在爽坨街西。

30、东水头庙:在腰带山阴。

31、魁星楼:在韩城镇东街。

32、慈云阁:在韩城镇街中。

33、文昌宫:在韩城镇南关。

34、文昌阁:在王官营镇北三里余,朝阳寺内。

35、古石城山有庙二,上为东狱庙、下为诸佛殿。

36、包家港依山山顶有关帝庙,三小楹缭以石城土人云昔年避兵地。

37、真武庙,在钱家营镇街东。

38、三皇庙 在钱家营镇街西。

39、宣庄镇13庙:关帝庙;碧霞元君祠:康熙年重修;龙王庙:乾隆年重修;火神庙;财神庙;文昌阁;魁星楼;药王庙:一在董各庄、一在黄各庄;娘娘庙:一在吕各庄,一在大泊庄;文昌庙:一在吕各庄,一在黄各庄。

二、寺观,共计59座。

1、宏法寺:在县治西。唐显庆元年建。明嘉靖七年,僧常宽修。顺治十三年,僧官众善重修。又《畿辅通志》云:明初有古钟甚大,自还乡河流下,居民取置寺中,建楼悬之,今观其制,模范绝异,磬口无 ,声清而远,可达数十里外,不知何朝之物也。道光年重修。

2、善心寺:在西关。旧为三教堂。知县罗景泐改建。

3、天宫寺:在县城西南三里许。规模宏敞,体制清幽,柳浪莲波,胜地也。辽清宁元年盐监张日成建。有塔一十三级,初名南塔院。寿昌三年赐额极乐院。金人与宋修好,行府悉寓于此,天会五年敕加天宫寺。明嘉靖年修,顺治十七年邑人曹象贤、康熙二十三年僧实龙修。塔北有台,相传下有海眼,作塔镇之。旧名镇海台。知县罗景泐重加修葺。暇日登临,易名曰资生台。按:此寺至道光二十年久已鞠为茂草,经六品衔何成鲲倡始重修。工未竣而没。邑绅冯广誉踵成之。

4、观鸡寺:在县北三十里。《水经注》:土垠县北陈宫山西南、巨梁水东,有观鸡寺,寺内起大堂甚高,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

5、翠峰寺:在县北五十里水路村。金贞佑初建。中有二石柱雕八龙。天将雨龙头晶晶有水珠。居民遇岁旱辄往占候。

6、沙岩寺:在县西二十里。唐时建。燕山丛录,原有塔十三级,洪武中有云雾护塔,三日遂失所在,今遗址尚存。

7、石佛寺:在丰盈仓址东,光绪十三年重修。

8、甘泉寺:在县北三十里。元至正重修,光绪十一年重修。

9、佑国寺:在县北二十里。金天会年建。

10、王化寺:在县北七里。

11、兴禅寺:在县北二十里。

12、福兴寺:一在县南毛家坨,一在县北马头山。

13、影水寺:在县北四十里何家营。

14、真常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隋建。

15、云水寺:在县东北二十里。

16、阿弥寺:在县城北四十五里小党峪,殿中有滑石供桌,暨香炉,天晴则光可鉴人,将雨则润如滴露,寺僧以之卜阴晴焉。殿外有古鼎,三足皆兽形,系前明天启年铸,重莫能胜,今缺一耳,儿童时敲之,其声清越以长。

17、香山寺:在城北五十余例,创自有唐,寺在山腰,诸峰环绕,前临深壑,旧有石龙一条,不知毁于何代,迄今乱石中有时偶见鳞甲。又有一小石井,水仅三、四尺,而黑暗不可测,虽大旱水亦不竭,人往往祷雨于此焉。

18、还源塔:在县北二十里。古定慧寺也。其寺群山外拱,万木中铺,前殿老松一株名曰蟠龙,松去地尺许卧如龙。后殿植四柏,其东北一株名香柏,又名神柏。每值(当)人起货(卖)心时辄自开裂,宽寸余,深尺余,长二丈余。事寝合如初。如此三次,神柏所由名也。

19、灵照寺:在县东二十里,唐称福兴院,金承安中修。

20、护国寺:在县西三十里鸦儿林。

21、圣严寺:在县西北三十里梁家坞。

22、金山寺:在县西北三十里杨官林

23、大悲寺:在县西二十里

24、云 寺:在县西北十里

25、云应寺:在县西南一百里丰台

26、雾 寺:在县南一百里

27、佛乐寺:在县东二十里

28、灵泉寺:在县东四十里

29、望海寺:在县南九十里宋家营

30、锦禅寺:在县东南十五里

31、泥河寺:在县东十二里

32、寿峰寺:在县南二十里车轴山,有无量阁一塔二。宋崇禧间建。

33、净缘寺:在县南五十里韩城。

34、洪阳寺:在县南六十里。

35、福严寺:在县南四十里。

36、福兴寺:在县南六十里王道庄。

37、圆觉寺:在县西三十五里。宋时建。

38、大觉寺:在县西南五十里。唐永昌年建。

39、福庆寺:在县西三十里隆家套。

40、兴云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杨神坨。

41、永庆寺:在县西南二十里。

42、圆净寺:在县西南五十里燕子窝。

43、黑马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44、白马寺:在县西二十里七树庄。

45、雪山寺:在庙儿山顶。

46、丰宁寺:在县西八里。

47、白水寺:即灵泉寺,在上水路村东,寺西南数武有涌珠泉,其流通泉水河。

48、灵严寺:又曰念经塔,在上水路村东北二里许山腰间。寺中有井,泉甚甘冽,近年传玉峰监理重修。

49、千佛寺:在千佛院村东小山上,人称昔时石佛无数。

50、崇兴寺:在爽坨街南三里许,为近村祈雨之所。

51、松林山寺:在山顶缭以石城,山阴松柏千株,下有史副总戎宸墓。

52、横云寺:在腰带山。山腰间花木丛生,地极幽静。

53、翠峰观:在县东北四十里。

54、真常观:在县东四十里。

55、澄清观:在县南一百里。

56、朝阳观:在县南一百里。

57、群仙观:在县西南三十三里,内有张司空祠。

58、华阳观: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今废,仅存通元先生碑。

59、太乙观:在丰台,中有文昌宫、灵官殿,又有楼房三叠,上为紫微殿,中为王母殿,下为天尊阁。形势壮丽,高八丈余。康熙年间经湖广巡抚刘兆麟修。

丰润古城竟然有着这么多的坛、祠、寺、庙,它诠释的是润泽大地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反映的是勤劳勇敢的丰润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向往。

Copyright:2022-2023 连笔字转换器 www.liulis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